时间:2024-05-07
黄仲汉 韩建勇
【摘要】本文以贵港市港北区初中教育联盟为例,论述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区域教育联盟协同开展教研活动,整体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教育联盟 教研活动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2-0007-03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指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束缚,构建动态均衡、双向沟通、良性互动的教育体系和机制,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城乡教育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有效消除地域、经济、人口等原因导致的教育不均衡问题。
通过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教育联盟,能有效整合校际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交流,提高学校教研活动实效,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为片区内教师创设一个交流合作、互动学习、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下面,笔者以贵港市港北区初中教育联盟为例,探讨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教育聯盟教研模式的构建方式。
一、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区域教育联盟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新时代赋予了城乡教育一体化新的内涵和要求,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顶层设计,为我们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教育联盟教研模式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现实背景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经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乡村教育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办学条件差距大幅度缩小,但师资水平、教研水平、教学质量方面的差距依旧明显,加上城镇化进程加快,留守儿童问题突出,乡村教师管理压力增加,难以有更多精力花在提升教学质量和个人发展上,导致乡村教育质量与城区仍有很大差距。
以贵港市港北区为例,目前港北区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学生)占比近50%,很多学生跟随祖父辈生活,这些学生心理较为脆弱,自控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花更多精力管教。区域内的乡村学校由于教师离职、流动、借调等原因造成师资不足,校本教研因人力资源结构问题和教师工作量增加,难以长期坚持。区域内的校本教研大多是“单打独斗”,教研水平与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城区教研管理部门组织区域教研任务重、难度大、效率低,常常力不从心。另外,区域教研活动的开展频率、参与及互动人次常受时间和场地制约,乡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互动较为有限。
以上种种问题,迫使我们探寻一种能克服原有区域教研方式弊端的有效模式。为此,我们明确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联合提升乡村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思路,力求实现区域内城乡学校、教师深度互动交流,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最终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初中教育联盟的组建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并提出了“完善区域教研、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综合教研制度,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联系点制度”等要求。以此为指导,我们立足区域实际,进行了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教育联盟的模式架构,成立了相应的初中学校教育联盟。
当前,港北区共有初中学校16所,其中城(市)区6所、农村10所,初中学生人数约27 560人。综合评估各校实际后,我们成立了如下3个初中教育联盟。
1.港北一中联盟:港北一中(盟主学校)、港北三中(城区)、港北六中(城区)、大圩一中(农村)、大圩二中(农村)、武乐初中(农村),共6所学校;
2.港北二中联盟:港北二中(盟主学校)、港北五中(城区)、中里民中(农村)、龙山初中(农村)、中里初中(农村)、根竹初中(农村),共6所学校;
3.港北四中联盟:港北四中(盟主学校)、庆丰一中(农村)、庆丰二中(农村)、奇石初中(农村),共4所学校。
各初中教育联盟的盟主学校由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办学水平较高、社会评价较好的城区初中担任,发挥领头羊作用;联盟学校成员包括农村初中和办学较为薄弱的城区初中。每一个初中教育联盟的盟主由盟主学校的校长担任;副盟主由盟主学校的一名副校长及其他成员学校的校长担任;盟主、副盟主及成员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联盟教育教学领导小组,统筹开展本联盟的教研工作;联盟成员学校各学科组长和各学科骨干教师是本联盟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由学科组长各自成立探究小组。
上述三个联盟又形成了港北区初中教育联盟,总部设在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总负责人由教研室的一名领导担任,统筹推进区域内的初中教育联盟各项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学乐云”、QQ群、微信群等设置联盟管理群、各学科教研群,协同推进区域初中教育联盟的教学、教研、测评等各项工作。
三、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区域初中教育联盟的运行举措
1.名师引领,城乡帮扶。我们成立了以港北区教学研究室学科教研员为组长,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学科骨干团队,指导上述各联盟开展教研工作。盟主学校充分发挥本校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带领农村学校同步推进。例如,盟主学校港北一中物理组骨干教师杨家勇、蔡霞、林妮每学期3次到本联盟的大圩一中、大圩二中、武乐初中参加科组教研活动,指导这三所学校的教师备课、备实验,进行同课异构,并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手把手”指导这些学校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又如,盟主学校港北二中语文组的特级教师梁赵芳、贵港名师卢雪群、教务主任麦琼州利用“学乐云”平台,适时推送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让联盟其他成员学校的教师观摩学习、共同进步。再如,盟主学校港北四中化学组的正高级教师石明,通过其负责的广西特级教师“七彩时空”工作坊,经常向联盟内的成员学校传播先进课改理念,推动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科“动态分组”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有效提高了成员学校的化学教学质量。
2.送教下乡,师徒结对。每个学期,三个初中教育联盟的盟主学校都会组织骨干教师团队送教下乡,为联盟内的农村学校送去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例如,盟主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分学科参与农村学校的集体备课,与农村学校的教师一起研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作业设计等,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村学校的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在盟主学校的统筹协调下,盟主学校安排本校的名师、骨干教师与成员学校的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通过“一带一”的方式,由“师傅”全方位带领“徒弟”成长,要求“徒弟”努力做到“三学”:学思想(教育教学理念),学本领(教育教学基本功),学做人(为人处事,为善求真)。带领的方式灵活多样,如“师傅”上示范课、共同备课、共同撰写教研论文等。通过这一方式,区域内的初中学校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网络教研,资源共享。信息化时代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我们充分发挥贵港作为“智慧城市”的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把联盟学校各项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活动方案与教师的典型教案、优秀课件、课堂实录、反思总结等及时上传至“学乐云”平台、QQ群、微信群等载体上,形成联盟学校教育资源,实现联盟与联盟间、联盟各成员学校间资源高效共享。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联盟学校共同参与的专属网络教研平台,盟主学校定期发出主题帖,成员学校以跟帖的形式开展网络教研活动。主题帖的主题涉及如何使用导学案、如何建设学习小组、“双减”背景下如何布置作业等热点难点问题,就此展开研讨,切实提高联盟的教研工作实效。
4.以强带弱,跟班学习。盟主学校在特色办学、常规管理、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有特色、有亮点,值得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学校认真学习。为此,我们要求各联盟内的其他成员学校定期或不定期派出学校中层(含)以上领导、学科教师到盟主学校跟岗学习,学习时间一般为1天、1周、1个月、1个学期等,由各校按各自实际确定。例如:成员学校大圩一中的教师积极到盟主学校港北一中跟班学习,其中校长何德亮跟班学习2天,教导主任李玉梅跟班学习5天,教师农明等12人跟班学习1个月;成员学校中里民中教师韦有强等2人到盟主学校港北一中跟班学习1个学期。通过跟班学习、实地体验、面对面交流,联盟内各校的管理水平均上了一个台阶,教师敬业精神、业务能力显著提高,跟岗返回本校后,又能发挥带动作用,促使本校的校风学风为之一变。
5.科研促教,减负提质。成立初中教育联盟后,我们以科研课题为抓手,优化教学模式,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立项的科研课题成果显著,如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动态分组”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和2020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初中物理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等,成为推动港北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有效载体。我们要求各初中联盟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科“动态分组”教学模式,全体初中教师参与实践。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推动下,各学科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动态分组”课题研究,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科“动态分组”教学模式,营造了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双减”背景下“减负增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构建初中教育联盟取得的成效
通过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教育联盟,港北区的初中学校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进一步强化了各校的学科建设,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切实缩小了城乡教育质量差距,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名师引领,盟主帮扶,资源共享结硕果。在盟主学校的全力帮扶下,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网络教研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联盟学校的教研活动得到了加强,教学效果明显提升。例如:大圩一中获2019—2020学年度港北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及2020—2021学年度港北区教学成果一等奖;大圩二中、武乐初中过去多年未获教学科研类奖励,在2020—2021学年度则获得了港北区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2.送教下乡,师徒结对,跟班学习创佳绩。通过送教下乡,师徒结对,跟班学习,青年教师进步喜人。例如:大圩一中覃丹丹等3名教师获2021年贵港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龚树岸老师获2020年贵港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奖;大圩二中梁雪燕老师获2021年贵港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港北二中吴琳等8名教师分别获2021年广西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三等奖;港北二中倪思思等9名教师获2021年贵港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贵港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优秀课例展示观摩评选一等奖;港北二中郑礼和等3名教师分别获2021年广西物理、化学实验说课大赛二等奖、三等奖。
3.科研兴教,减负提质,联盟建设促改革。我们以建立教育联盟为抓手,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科“动态分组”教学模式,要求全体初中教师参与实践,全面推进港北区作为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区的各项建设,促进区域内教师人人参与教研、人人参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学科“动态分组”教学模式构建。目前,港北区立项城区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达312项,形成了区域教研的浓厚氛围。
综上所述,港北区通过组建城乡教育一体化背景下的教育聯盟,有效整合校际教育资源,促进了城乡交流,切实缩小了城乡教育教学水平差距。下一步,我们将针对盟主学校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强资源统筹调配,强化薄弱学校的优质资源(包括师资)培植,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J].教育研究,2020,41(5):16-19.
[2]唐广泉.县域城乡学校教育联盟建设探索[J].江苏教育,2019(18):47-48.
[3]顾静娴.依托教育联盟互动,促进教师成长的教科研训一体化[J].华夏教师,2019(6):10-1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教育联盟教研模式研究”(2021C6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仲汉(1965— ),广西贵港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物理教学、教研管理。
(责编 欧金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