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论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在教学中要创设红色文化教学情境,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设计红色文化作業,传承红色基因等路径。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红色文化 渗透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2-0029-03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思想、精神、道德品行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教学中创设情境,强化红色文化教育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内涵,极具教育价值。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AR技术等,创设红色文化学习和体验情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革命历史场景,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
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为例。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图片、文字、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国庆节的来历,体会新中国来之不易,学习国旗、国徽的知识,会唱国歌,自觉恪守升国旗时的基本礼仪,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要求学生整体把握中国近现代追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该单元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教师要注意发掘和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学该单元第10课《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影片的片段,让学生在欣赏影片中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所开展的抗日斗争,再让学生聆听歌曲《南泥湾》,了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体现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出示《铜墙铁壁》雕塑、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八路军百团大战等图片,让学生在观看图片中体会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抗日战争中的爱国热情,了解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从而培养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
教师从道德与法治教材入手,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培养理想信念、爱国情感。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情,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红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我们爱和平》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知道热爱和平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激发学生向往和平生活的情感,教师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播放第二次世界大战视频录像,让学生从中深刻认识到战争的危害,明白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利用故事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红色文化情境,还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给学生讲述红色故事,为学生创设故事学习情境,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红色故事中蕴含着真善美,传播的是正能量。利用红色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讲好红色故事,有利于学生铭记历史,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增强道德情感,提高思想觉悟。
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时,为了让学生铭记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李大钊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李大钊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也可以讲述“南湖红船”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红船的来历和中共“一大”召开的不容易,感受革命的艰辛路程,明白当前生活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了解井冈山斗争的艰险,学习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朱德的扁担》《八角楼上》《井冈山》等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过程中了解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感受他们为了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情境是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如临其境,引发情感共鸣。在教学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合理利用教材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二、实践中注重感悟,侧重红色文化传承
(一)表演红色情景剧,了解红色历史
除了课堂中的教与学,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红色情景剧表演,在表演中获得沉浸式体验,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
教学《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英雄、赞英雄”情景剧表演:先让学生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领会王二小爱憎分明、机智勇敢的精神,产生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崇拜之情;再让学生表演红色历史儿童剧《王二小》。该剧讲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将侵略者引入八路军埋伏圈,消灭了敌人,牺牲了自己的故事。开始表演前,学生自由选择剧中的人物角色如王二小、日本军、八路军等;表演时,全身心“走进”那个充满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表演后,谈一谈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等话题。教学中,教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创设情景剧,让学生在表演情景剧中重温红色故事,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对英雄产生强烈的崇敬之情。
(二)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理解红色精神
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红色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地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进一步拓宽视野,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红色文化与学生生活的年代距离较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弘扬红色精神,可以依托形式多样的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此拓宽综合实践育人的路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教学《欢欢喜喜庆国庆》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新中国的生日,萌生爱国之情,感受举国欢腾的喜庆氛围,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庆祝国庆”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平台,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庆祝国庆节。在展示和汇报环节,学生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新中国的祝福,有的诵读红色经典诗歌,有的讲述红色故事,有的演唱红色经典歌曲……在展示活动中,学生成了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角,教室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与热爱。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红色主题教育,在学习中汲取力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培养社会责任感,提高自主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感悟红色文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而应积极开发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分享红色经典书籍、赏析红色经典影片、传唱红色经典歌曲、聆听红色故事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
例如,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教师组织开展红色教育主题活动,给学生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鼓舞。教学时,教师播放视频《中国人民生活“百年之变”》,让学生了解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比如:抗战时期,人们紧闭自家大门,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面临死亡;现在,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变得宽敞,社会治安良好、秩序和谐。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生活与视频中过去的生活进行对比,发现当下社会生活的美好:国家变得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发生了巨变,这些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学生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再播放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党爱国情怀,立志刻苦学习、报效祖国。
三、创新设计红色文化作业,大力弘扬革命精神
(一)打造富有特色的课堂作业
作业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设计道德与法治作业,教师要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红色文化元素,创新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开展调查研究、角色扮演、讨论辨析等具有多样化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过程中学会积极思考,主动表达,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教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题《我爱少先队》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少先队的知识,教师可以设计课堂作业“少先队知识问答”,以问答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少先队的全称是中国少年先锋队,少先队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少先队队旗,少先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少先队的呼号是“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少先队队员应该回答“时刻准备着”。在课堂上通过问答的形式完成作业,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少先队相关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增加作业的难度,开展“党史知识大家知”闯关游戏,让学生从了解少先队知识进阶到党史知识的学习,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中国共产党的标志,什么年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等,厘清少先队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设计蕴含红色文化内涵的作业,不但可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还可以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红色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二)设计拓展性课外作业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验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一大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设计拓展性课外作业,引导学生强化学习体验,做到知行合一。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弥补课内学习的不足,丰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一般来说,道德与法治拓展性课外作业可以是寻访革命遗址遗迹、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公墓等,也可以是形式多样的红色研学活动。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家乡的风土人情、特产,正确对待各地的特色和文化,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可以先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再由家乡的特产过渡到家乡的人,引导学生学习家乡人为建设家乡勤劳奋斗的精神。教学结束,教师给学生布置拓展性课外作业,如:参观家乡的红色教育基地,牢记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采访家乡红色人物,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探寻红色足迹,走进先辈故里;等等。學生通过实地学习,将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撰写观后感、交流心得体会等,将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以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发挥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教师还可以利用家乡的红色文化资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鼓励学生弘扬红色精神,涵养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拓展性课外作业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能够促进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实现思行结合、知行统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这门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做好教材内容与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红色文化教育,让红色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作者简介:梁妮(1974— ),广西玉林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道德与法治教学。
(责编 欧孔群)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