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戴启猛 杨斌勇 刘旭艳
【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南宁市上林县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困惑与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从教师个人、学校和区域推动三个层面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教师专业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4-0042-07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师。2014年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提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乡村和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这里的“民族地区”系“少数民族地区”的简称。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不仅影响当地学校教育的质量,而且关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2017年10月,***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2018年9月,***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要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到“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具体清晰、高瞻远瞩。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笔者作为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宁市教科所)负责人,于2019年立项了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A类)“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以南宁市上林县为例”,成立了一个科研力量雄厚的课题组,通过在南宁市上林县(注:当年该县还是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积极寻求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以“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指引课题组展开扎实的行动研究,将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源源不断地向乡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覆盖,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的融合发展暨上林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了带动更多乡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组在上林县设立了15个子课题,尽量吸纳更多乡镇教师加入课题研究行动,以此提高其教育科研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并由他们作为教育科研的“星星之火”,力求向整个县域教育辐射。
一、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界定
学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20世纪70—80年代的欧美。20世纪80年代,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救命!教师不会教》引起了美国社会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担忧,从而拉开了美国“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改革序幕。我国学界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介绍和引进西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研究成果,90年代获得自己的实证研究成果。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国外学者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学习和掌握不同教学阶段良好专业实践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哈格瑞夫斯和富兰(Hargrea ves,A.& Fullan,M.)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既指教师在接受进修和培训后,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合作能力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也指教师在以上领域的全面进步”。
国内以叶澜教授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钟启泉教授在分析了“教师专业化”过程中的“工程化”“消闲化”“行政化”“技术化”等误区之后,明确指出:“教师专业自主、专业对话、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本要素,也是保障教师专业化的基本条件。”台湾学者罗水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期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
综合以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看法,关于“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特点;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教师作为常人的发展;二是教师作为从事教育这一特定职业的专业人员的发展。
当前,围绕教师教育的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内涵界定: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来看,教师是一种专门职业;从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来看,应把职前师资培养与在职教师培训联结起来,视为一个完整、连续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包括教师发展阶段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研究。前者研究教师作为职业工作者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后者研究实現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过程。
本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职业生涯的每一个阶段,通过在职教育、培训、自主学习等途径,不断获得专业实践所必需的、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延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意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教学科研能力等。本研究以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为己任,因此本研究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更倾向于教师教育教学领域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不断提高的过程;或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职业德道、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通过持续不断地接受专业训练和自我主动学习,从入职后的新手教师逐渐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学者型乃至教育家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二、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官方或學术定义。本研究所称少数民族地区,特指少数民族聚居县。
南宁市上林县属于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县。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上林县常住人口343 590人,境内有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满族、布依族等33个民族,其中壮族人口263 635人、占总人口的79.62%。长期以来,上林县经济欠发达,教育底子薄弱,在国家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脱贫攻坚行动中,该县积极作为,于2019年5月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检”,2020年5月顺利摘去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经济和教育发展有了一些新的起色。如今,上林县乡村学校的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乃至教育技术与城市学校已无太大差别,但是,面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以及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新一轮教育教学变革,“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何运用教育信息技术,尤其是借助‘互联网+’,促进城乡教师交流互动,推动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仍是制约该县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也是该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阻碍。为了准确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本课题组在上林县开展了一次网络调研。
(一)调研工具及对象
调研工具为课题组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含与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32道问题,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目前专业发展情况、专业发展意向、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专业发展途径等多个方面。课题组用“问卷星”生成二维码,在2019年9月17—30日以网络形式面向整个上林县的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展开了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1 707份,参与教师1 707人,其中:小学教师占59.29%,中学教师占31.22%,另有少量幼儿园和中职学校教师;男教师519人,女教师1 188人,所占比例分别为30.4%和69.6%;约有51.38%的教师来自乡镇学校,25.66%的教师来自县城学校,22.96%的教师来自农村小学。
(二)调查结果及结果分析
1.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首先是承担公开课情况。调查发现,上林县77.39%的教师承担过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但以校级公开课为主,比例为35.91%;其他级别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乡镇级18.51%、县级16.52%、地市级6.15%、自治区级1.29%、国家级0.29%。这些数据说明,目前上林县中小学教师承担公开课的层次较低,在南宁市、自治区乃至全国不具备足够的影响力。要改变这个现状,既需要教师自身努力,也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作为,为教师争取更多的机会。
其次是参与论文写作和教育科研情况。调查显示:该县33.22%的教师没有获奖论文,52.49%的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52.49%的教师从未参加过课题研究,已有的课题研究层次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市级26.01%、自治区级6.68%、校级5.57%、县级2.75%、国家级1.58%、乡镇级1.52%。由此可见,该县教师未发表论文的人数比例与未参加过课题研究的人数比例大体相当;除市级课题外,参加其他各级课题研究的人数都比较少。这表明:上林县的中小学校科研氛围欠缺,缺乏运行良好的校本研修机制。要改变这一现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都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努力使科研助力教师专业成长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意向
首先看总体趋势。调查结果显示:该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意向处于迅速上升状态的占比为6.91%,处于平稳发展状态的占比为67.63%,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的占比为20.27%,处于略有下降状态的占比为5.51%。总体来看,该县有近五成教师不满足于现有发展状态,有较强的自我发展需求,但需要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支持。
其次看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教学反思基本形式、具体业务发展目标等。从专业发展内容看,教师们比较倾向于教育教学技能、专业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及教育理念更新,其他依次为自我发展意识、专业态度、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从教学反思的基本形式看,教师的选择数据由高到低依次为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小结占比39.78%、与同事交流讨论占比29.64%、仅在头脑中思考而未写下来占比15.88%、学期末写教学总结占比12.19%、撰写教学论文占比1.7%、申请立项课题进行课题研究占比0.82%;从具体业务发展目标看,有两成左右的教师选择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改进教学实践和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少部分教师选择提高理论水平和更新学科知识或提高学历层次。
以上数据反映出两个问题:第一,教育教学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高低是困扰上林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的难题;第二,教师自身对专业发展的认识稍有不足,未能充分意识到良好的专业态度、反思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既要注重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涌现积聚力量,又要对“有潜力教师”加强培养,尽快培育出在南宁市乃至自治区范围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名师。
3.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首先看内容选择题。针对“您认为目前自己专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和困难”选项,选择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学习机会不多占比38.2%、自身知识不足占比24.37%、科研能力弱占比15.99%、教研互动难占比12.07%、自身惰性占比3.1%、家庭阻力占比1.99%;关于影响教师教研的主要因素,选择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教学任务繁重占比66.2%、没有掌握教学研究理论知识且缺乏科研能力占比55.48%、学校不重视教研占比14.59%、教育科研意义不大也不想参加占比5.57%、其他占比11.42%。建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为教师创造专业学习机会,同时在教育科研方面给予教师更多帮助,可重点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有效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二是如何实现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价值和合理要求,给予切实有困难的教师适当的关怀和帮助,让他们产生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便于他们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看判断选择题。关于写作水平、学科知识、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发知识及设计知识、教師个人实践经验、教育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专业发展规划能力等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增进作用,约有四至五成的教师认为作用很大或一般,少部分教师认为作用很小或没有贡献或自身欠缺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关于课堂组织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师生交往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运用教学方法能力、自学能力、反思能力等对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程度,约有五至七成的教师认为影响很大,三至四成的教师认为影响一般,少部分教师认为影响很小或没有贡献或自身欠缺相应能力;关于学校领导、师徒结对、学科教研组、学校管理与学校氛围、教师自身评价、阅读、听评课、专家讲座、名师指导等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约有四至六成的教师认为影响很大,三至四成的教师认为影响一般,少部分教师认为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或自身欠缺相应关注;关于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学科教研组活动、与学生交流讨论、各级各类优质课评比、业务培训、专门的教学改革培训、学历学位进修等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影响,约有四至六成的教师认为影响很大,三至五成的教师认为影响一般,少部分教师认为影响很小或没有贡献或无此经历。
4.关于教师对专业培训和教学资源的需求
调查显示,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主要途径,选项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利用互联网资源、参加进修培训、与同事交流讨论、阅读书籍报刊;教师认为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期望最需要的工作条件,选项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信息资源、人文环境、校园环境、办公条件;教师最希望学校或教育部门提供的机会或条件,选项数据从高到低依次为业务培训或业务进修、营造学习环境、教学成果评比、学历学位提升。这表明:上林县中小学教师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对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高,但对“阅读”重视不足,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对外部硬件条件要求不高,但对软环境尤其是人文环境的要求较高,重视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有“同伴互助”的良好氛围,这为课题组接下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探索实现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我们尝试从教师、学校和区域推动三个层面去探索促进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并在上林县设立了15个子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以个案研究和子课题研究的方式,分别探索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学校通过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特别将“城乡融合发展”理念融入区域推动的策略当中。
(一)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为了探索乡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课题组派出资深研究人员,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典型个案进行了两年多的跟踪研究,得出了如下有效策略。
1.通过阅读和参加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开卷有益,讲的是读书可以让人得到知识的熏陶,受到思想的启迪。这里的“读书”,可以是读有字的书,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教育专业书籍,如陶行知的《教育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从中学习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坚定教育信仰,提升专业技能,拓宽专业视野,为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也可以是读无字的书,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师课堂的过程中,揣摩体会专家、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更新自己的专业储备,磨炼自己的专业技能。此外,还可以登录教育网站等信息化平台汲取养分,建议特别关注本学科教育名家的教育公众号,在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习得更多教育教学的方法,打下深厚的专业功底。
阅读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教师要善于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选取最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知识领域进行学习,选准方向,找准着力点,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从中实现专业成长。
2.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2019年,南宁市专为乡镇教师设立了一个系列专项课题,上林县教师积极主动申报课题,有40项课题获得立项,其中有15项属于本研究的子课题。为了顺利推进乡镇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南宁市教科所安排科研专家深入上林县课题研究基地学校开展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跟踪指导,帮助教师梳理研究思路,有效促进了乡村教师在科研领域的专业发展。
3.通过开展教育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美国学者舒乐曼(Shulman)提出,教师知识结构=原理规则的知识+教育案例知识+实践智慧知识,其中的实践智慧知识便来自对自身和他人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刻反思。为此,课题组倡导教师善于用研究者眼光审视和分析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连接中的各种问题,善于通过教育教学反思提炼、总结、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师基于深刻反思撰写教学论文,有利于教师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二)学校层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基地学校积极探索学校层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1.营造学校人文环境,为教师专业发展造势
学校人文环境指的是学校的意识形态观念和校园的学术、文化氛围。为营造学校人文环境,各基地学校主要采取了如下行动。
首先,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引导教师争当“四有”好老师。“四有”好老师由***总书记提出,指的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学校在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其核心是被学校所有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追求、精神意志、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开学典礼、教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时间节点强化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对照***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广泛宣传学校涌现出的扎根教坛的教学楷模以及攻坚克难的科研团队,让教师从身边同事的感人事迹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二是把校园环境建设与党史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争先创优活动等结合起来,营造热爱学校、倾心教育的文化氛围,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实现个人专业发展。
其次,建立和完善各项激励制度,激活教师专业发展的潜能。一方面修订和完善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评优制度、课改激励制度、师徒结对考核制度、教师培养激励制度等,激励和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前景,以更好的心态、更务实的作风,步入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另一方面构建教师与学校发展“共同体”,通过制定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明确教师发展目标,为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开辟通道,引导教师基于学校发展五年规划制定个人发展五年规划,形成专业发展的内驱力,让学校发展与自我发展同频共振、相辅相成。
2.开展校本研修,为教师专业发展赋能
校本研修机制是推动校本研修专业化、持久化的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为此,子课题学校分别成立了校本研修课题组,由学校领导带头,动员校内年轻教师和优秀教师组成课题组主要成员,邀请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校本研修小组并设小组长,要求小组成员定期观摩课题组的研讨会并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和优质教学案例。各子课题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本校的校本研修模式,制定清晰的校本研修机制,形成了反思性研修、实务培训类研修等模式,并为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机制而设计、完善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校本研修年度计划、考核办法、奖励措施、管理制度等,有效调动起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创造性。
校本研修通常由各学科校本研修小组基于年度计划组织实施,并可根据每学期学校工作重点和教师意愿灵活调整。学校定期开展总结式研讨,让不同小组分享自己校本研修的经验和收获。因为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校本研修小组及研修计划,教师可以参照各学科组的研修计划自由参加喜欢的校本研修主题活动。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理念,为了提高校本研修的品质,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区内外专家到校指导,不断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如定期邀请教研专家到校指导教育科研,邀请学科专家参与听课评课、开展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活动等,让教师们能及时获得教育前沿信息,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的方法,并在与专家交流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新的校本研修思路。
3.组织教学技能比赛,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台
教学技能比赛通常包括说课比赛和教学比赛。
说课比赛,赛的是教师说教学理念的能力,要求教师面对同行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理论依据及教学设计,并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说课还可以纳入常规教研和培训活动当中。实践证明,说课比赛或常态化的说课教研活动,是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青年教师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课题基地学校坚持通过说课比赛推动教师培训与教学改革,形成了教学研究的良好氛围,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学比赛,赛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教学技能竞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赛中观摩、赛后反思,可以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区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本课题依托南宁市各学段各学科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推动”上林县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实现“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有效策略。
1.“六个一”定点支教,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
为加强城乡教师的教学交流与合作,本课题依托南宁市教科所,经与上林县教育局紧密磋商,在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先后派出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美术、音乐、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研以及学前、职业教育等学科领域的25名教研员,对上林县中学、上林县民族中学、上林县巷贤镇中心校、上林县职业中学、上林县直属机关幼儿园等学校(幼儿园)开展了定点支教活动。本次定点支教活动围绕“六个一”展开,要求至少面向上林县同学科教师做一场专题报告、开展一次主题教研活动,到一所同学段学校开展一次学科教学听评课活动,组织一次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活動,指导上林县中小学教师开展一项课题研究,参加一次上林县同学段教育教学视导活动并对活动进行点评指导。
定点支教活动充分满足了上林县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激发了该县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和活力。据统计,定点支教的教研员通过观摩和点评现场课、开展专题讲座等方式,在支教周期内共培训上林县定点支教学校教师超3 300人次;通过组织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2人到上林县送教,为定点支教学校送去了中高考备考复习策略和技巧、中高考试题分析、集体备课、教研组建设、主题教研等多方面的专业指导,有效提高了定点支教学校教研活动策划及组织实施能力;通过举办课题申报讲座、指导学校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指导幼儿园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寻找和提炼问题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教给学校搭建研究报告框架的方法,充分激发了定点支教学校教育科研的热情。
2.高端人才巡讲,拓宽教师专业发展视野
基于上林县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课题组依托南宁市教科所,在2021年组织了17个名师工作室和特级教师工作室到上林县开展基础教育高端教学人才和高端班级管理人才巡讲活动,力求用先进的教研范式和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引领,推动该县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
高端教学人才巡讲活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同一工作室围绕同一主题,骨干教师进行课例展示,磨课团队进行课例研磨成果分享,导师作教学专题讲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展示了名师团队的优质教研成果,彰显了名师的教育教学智慧,拓宽了上林县教师的专业发展视野。需要说明的是,各学科巡讲送教的主题及内容均由上林县相关学科教研员根据本县教师教学和教研的实际需要确定,南宁市教科所再安排相关学科教学名师和骨干教师按需备课,仅2011年便派出自治区特级教师、南宁市教坛明星、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骨干教师60多人次参加巡讲送教活动。巡讲教师通过展示课、课例分析及专题讲座,向上林县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并与听众进行了现场互动。
高端班级管理人才巡讲活动,南宁市教科所派出了全市班主任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团队,由他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历,用生动、精彩的故事和案例,就如何打造班级文化创设班级品牌、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建设优良班风学风、如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凝心聚力、如何以心育心促进师生沟通、如何挖掘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共育等主题,与上林县的班主任教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以及创新班级管理的方法,对坚定上林县班主任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产生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3.空中课堂在线,丰富教师专业发展资源
2020年1月至5月,南宁市教科所应自治区教育厅要求,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组织各学科教研员牵头成立学科专家组,各学科专家组再组织全市1 500多名学科名师,录制了12个年级20个学科的“空中课堂”优秀课例共计2 105节,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美术、音乐、体育、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德育等20个学科领域。
2020年2月1日至28日,南宁市教科所在南宁教育云平台“人人通空间”开设了“名师陪你过寒假”公益课堂,将相关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中小学生观看,所有课例均经过精心设计和录制,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课例包含课程知识、复习课程、心理调节、体育锻炼、美术与音乐作品欣赏、手工制作、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等。
以上名师课例,对上林县教师来说,都是很好的研究课例,也是促进其走上专业发展道路的重要教学资源。
4.教学成果推广,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智慧
2019年11月20日,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的《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学学习质量监测结果报告》显示:八年级学生相比四年级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自信心均呈下降趋势,而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程度不降反升。课题组在深入基地学校开展随堂听课、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包括数学学科在内的多数文化科目,都存在学生随着年段上升学科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个别学生到了高年級几乎放弃了对一些科目的学习。课题组分析,学生的变化,除了自身的原因,教师教学不得法、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为此,课题组以推广戴启猛初中数学“四度六步”教学法为抓手,引导上林县教师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四度六步”教学法由本课题主持人、广西特级教师戴启猛经过20多年的实践探索、思考论证、总结提炼而成,是一种以追求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和有宽度的课堂为教学主张,依照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提升等“六步”环节精准设计和组织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广西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王枬评价说:“戴启猛的‘四度六步’教学法还具有超越数学教学之上的意义,这虽然是基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提出的,但其价值不局限于初中数学教学,而是具有对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普适意义。也就是说,‘四度六步’教学法对小、初、高,对语、数、外、理、化、生等,都是具有积极借鉴和启发价值的。”事实也证明,此教学方法可以为教师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供理论引领和方法支持。2020年3月,课题组通过线上培训方式,在上林县中小学教师中分享了“四度六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架构,引发了该县中小学教师的广泛兴趣。如今,上林县中小学教师对“四度六步”教学法的实践应用已从初中数学学科扩展到全县中小学的所有学科。“四度六步”教学法在赋能上林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效果及反思
经过两年多的教育行动研究,上林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实现了重大进步:评上一级职称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有了大幅度提升,获市级及以上荣誉的教师人数有了质的飞跃,学科竞赛获市级以上奖励人次有了明显增加。上林县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使该县教育质量有了整体提升,高考高分学生人数明显增多,本科上线人数持续攀升。
然而,囿于研究团队自身的水平和研究时间的局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现状调查不够深入,问卷调查数据和座谈访谈的信息未能充分整合,对现状的分析以面上为主,点上的信息相对缺乏;二是行动研究受疫情影响,系统性和连贯性稍显不足;三是仅选择了部分学校作为基地学校,推动了基地学校的专项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尚未辐射上林县所有学校。这些不足也是本研究接下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在整体推进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更加扎实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就《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实施方案》答记者问[EB/OL].http://wap.moe.gov.cn/jyb_xwfb/s271/201712/t20171225_322337.html,2017-12-25.
[2]刘慧.乡村初中教师专业发展困境及提升路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的误区及其批判[J].教育文汇,2003(8):10-13.
[4]毛菊.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4):34-37.
[5]杨琴,吐尔逊·古丽.少数民族转岗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困惑及其策略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6(2):110-114.
[6]孙钰华.论新疆多民族地区教师专业素质的特殊内涵[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4):87-89.
[7]达万吉.少数民族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
[8]陈亮.教育信息化促进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科学,2017(4):41-45.
[9]徐君.自我导向学习: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教师教育研究,2009(3):19-24.
[10]马振彪.校本教研: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S中学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4-5.
[11]叶澜,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行动研究——以南宁市上林县为例”(立项编号:2019A054)的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员包括戴启猛、耿春华、杨斌勇、刘旭艳、黎超辉、蒋慧杰、杨菲、覃仲南、伍增财、周梅、李艳蓉、贾洪翔、黄桂。
作者简介:戴启猛(1966— ),江苏建湖人,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学方向为中小学校管理及中学数学教学;杨斌勇(1981— ),江西进贤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刘旭艳(1982— ),广西灌阳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
(责编 白聪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