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插图的解读及应用策略

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分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教材插图解读及运用现状,针对未能领会插图教学价值、插图解读水平有待提升、运用插图展开教学不够深入等现实问题,提出分析插图特征、熟悉插图功能、解读插图意义等插图解读策略,论述应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凭借插图突破教学重难点、体会插图意蕴提高审美能力等应用插图展开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教材插图 解读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4-0088-03

小学语文低年级统编教材中的插图,与人教版教材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内容上,每一篇课文至少配有一张插图,插图与课文内容十分贴近;在形式上,除了课文配有插图,课后习题、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板块也配有插图。插图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能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画面情境,具有以图示义、以图解义的特点,有助于学生识字认字、理解文本内涵。教师应当意识到教材插图在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插图的教学价值,善于运用插图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教材插图解读及应用的现状

(一)未能领会插图的教学价值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编者基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以及喜爱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图画的心理特点,在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插图,希望通过插图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些教师把教材中的插图当作文字的附属品,对插图的教学价值认识不足,导致插图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二)解读插图的能力有限

语文教师多数是中文专业出身,对语言文字较为敏锐,对插图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尤其是解读插图的能力有限。就算是教学看图说话、看图写话,语文教师也较少关注“看图”指导,而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解读插图意识不强,导致对插图这一教学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更没有积累解读和运用插图进行教学的经验,不利于其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運用插图教学不够深入

小学语文教师在新授课即便是有意识地运用插图导入教学,也仅限于“导入”教学,并没有将其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以教学二年级下册课文《亡羊补牢》为例,教师虽然在教学导入环节注意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在认读生字、识字评价等环节却没有结合插图展开说明,运用插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开发远远不足。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插图还可以融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习作、复习等教学内容当中,即便是使用插图也是浅尝辄止,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二、语文教材插图解读策略

(一)分析插图的特征

儿童喜欢丰富多变的色彩,对色彩的感受十分敏锐。小学生打开语文课本,会下意识地先看色彩鲜艳的插图,再阅读文字,可以说,插图带给他们的感官刺激要强于文字。小学语文低年级统编教材的插图风格基于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而设计,因此,教师要熟悉儿童心理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科学合理地解读和运用教材中的插图。从整体上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明亮,形象丰富多样,画面趋于绘本风格,给人以童话故事的感觉。了解插图特征后,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插图,注意观察插图的色彩、细节等。如,三年级上册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插图是一个卡通人物形象,画面偏暖色调,给人以轻松、有趣的视觉感受。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观察插图,再阅读文字,学生对句子“长胡子被风吹到了身体后面”“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的理解将更深刻。插图对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以二年级上册课文《寒号鸟》为例,教师先给学生科普寒号鸟的知识,然后提出问题:“你认识寒号鸟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大部分学生认为,寒号鸟是一种鸟类动物。此时教师请学生翻开课文,观察插图,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寒号鸟其实不是鸟类,而是复齿鼯鼠,一种啮齿类动物!

(二)熟悉插图的功能

插图具有解释、推测、补白等功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大部分插图具有解释功能,教师利用插图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弥补文字表述的不足,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以一年级上册课文《日月明》为例,文中有一句话是“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学生理解其含义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三个小朋友合作植树,很快种出一片小树林。接着教师向学生解释这句话体现了人多力量大,这样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文中语句的含义。补白,就是填补空白。插图可以填补课文空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以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为例,文字表述是:“小兔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南瓜运回?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假如没有插图,学生想象的范围可以很大,不利于寻找写话的切入点。教材插图呈现的野外情景和蘑菇屋场景,填补了小兔运送南瓜的起点和终点这一空白。教师从插图入手,组织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能够使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推测,即通过推测、推理,获得准确的结果。教学一年级上册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根据插图中的脚印,猜一猜哪一个是小画家,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三)解读插图的意义

教师之所以没有利用插图展开教学,是因为不明白插图的意义和教学价值,认为插图只是附属品,可有可无。实际上,插图作为教材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第一,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依托,如果教材只有文本文字而没有插图,那么一定程度上就会削弱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难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对于习惯看图读故事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图画更是辅助他们理解文字的重要工具,当他们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时,观察插图就能够猜出字词的含义。第二,语文教材中的插图很多都与生活场景、艺术意境有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分析图中事物(人物)、细节、背景,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联想能力,提高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的能力。第三,直观、生动、形象的插图,能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幻想和期待,彰显生活语文、语文育人的课程意义。

三、语文教材插图的應用策略

(一)插图“激趣”,增强记忆

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丰富、有趣,教师利用插图创设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从观察图画过渡到对文字的理解。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夏秋冬》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与四季有关的生字,有的教师忽视教材中的插图,没有借助插图辅助教学,将识字教学与观察图画完全分开,这对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十分不利。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利用插图设计与四季相关的学习情境,如创设问题情境:“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让我们看一看山上有些什么?”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学生观察插图后,能够说出“春风吹着柳树”“地上长满了青草”“地上开着红色的小花”“天空中有鸟儿飞过”“水中有几只小鱼探出头来”等语句。学生说出这些语句时,教师顺势在黑板上写下“青草”“红花”“游鱼”“飞鸟”等词语,带领学生反复认读,以达到识记词语的目的。将插图与抽象的汉字建立起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增强记忆。

(二)观察插图,突破学习难点

课文中的插图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审美。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或语言文字表述时,教师可以尝试从插图中寻找突破口,突破教学难点。以二年级上册课文《村居》为例,学生不知道“纸鸢”指的是什么,通过观察插图就会知道“纸鸢”就是风筝,此时再学习生字“鸢”就很容易理解了。一年级上册课文《秋天》中有这样的句子:“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字。”学生提出问题:“大雁会写字吗?为什么它们能够排出‘一’字和‘人’字?”对此,教师让学生观察插图,提出自己的发现:大雁飞翔时一只跟着一只,远看时,它们就像排着队一样。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大雁排成这样的队形,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掉队,一方面有利于互相帮助,如后面的大雁拍动翅膀产生的气流可以推动前面的大雁飞翔。结合插图进行解释,有助于突破学习难点。

(三)体会插图意蕴,提高审美能力

插图也称为插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种类,具有显著的审美特征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所占篇幅较多,有页面背景插图,有页头、页尾、页中或边角插图;从插图美术表现手法看,有卡通漫画插图、水墨画插图、油画插图;从插图题材看,有核心人物插图、关键故事情节插图、典型场面插图、示意图等;从插图来源看,有摄影插图、名家绘画插图、网络插图;从艺术风格看,有写实、写意、抽象等类型的插图。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欣赏素材,相当于在语文课堂增设了一个美术欣赏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

教学中,教师需要解读插图的意境、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多种形式和方法。二年级下册课文《千人糕》对“千人糕”的生产过程描写十分详细,从农民插水稻到厨师用甘蔗熬糖,再到工人运送成品到店铺进行销售,每一道工序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具有解释功能,欣赏插图能够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涵。一年级下册《池上》《小池》两首古诗都配有水墨画风格的插图,极具传统文化气息。水墨画也称国画,讲究线条流动变化、墨色干湿浓淡、意境宁静致远。《池上》的插图是一幅小儿采莲图,近处荷叶墨色更浓,远处较淡,体现了景物的空间感与层次感,给人以美的观感;《小池》的插图是一幅山水写意画,图中有荷叶、蜻蜓、茅舍、树木、高山,景物由近及远,层层叠叠,营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会插图的意境,领悟插图之美,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

(四)有序观察插图,训练表达能力

插图具有解释、推测、补白等功能,教师可以利用插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是训练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常用的方式,教材中的插图为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再让学生口头表述,最终落实到写话上。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的写话训练是要求学生根据配图(如图1)写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思考图画中有什么?想要表现什么?运用三要素“谁”“在哪里”“干什么”口述观察结果。有学生这样叙述:“图画中有一只小老鼠和一台电脑,电脑屏幕上有一只猫,小老鼠好像被猫吓着了。”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中的细节,同时展开想象,与学生展开对话。

师:你怎么知道小老鼠被吓着了?

生:小老鼠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大张着嘴,还倒在了地上,明显是受到惊吓的样子。

师:电脑屏幕上为什么会出现一只猫呢?

生1:猫录制视频发给小老鼠,想吓唬它。

生2:小老鼠偷了猫的电脑,但它不知道猫可以自动连接电脑摄像头,于是它被吓了一跳。

生3:这是一只住在电脑里的猫。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观察事物往往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目的性,很难抓住图画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画,找出图画中的重点,梳理内容,厘清思路,为写话奠定基础。教师要求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后运用“三要素”描述图画内容,同时发挥想象,完成写话任务。有序观察插图,有利于学生掌握观察思路,抓住图画重点,发挥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低年级统编教材中的插图是最直观、最实用的“教具”和“学具”,教师要善于解读教材中插图的意义,深入挖掘插图的教学功能与教学价值,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情,恰当运用插图开展教学,使插图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素材,成为教学的资源。

作者简介:邓玉华(1976— ),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欧孔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