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杜晓荔 连心睿 黄海萍
【摘要】本文以北海市银海区为例,论述城郊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从品牌特色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师专业成长三个方面入手,分别实现从依附到内生的跨越、从固守到创新的跨越、从个体自觉到全局统领的跨越。
【关键词】城郊薄弱学校 跨越式发展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7-0030-04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从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到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再到2021年3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评价指南》),国家对义务教育质量管理逐渐加强,建立起了紧紧围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县域、学校、学生三个层面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内在统一的完整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以教育评价为义务教育导方向、促改革、保质量的工作机制。
从县域层面看,辖区各中小学校办学质量是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县域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辖区各中小学校的优质均衡发展。然而,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郊薄弱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且出现“空心化”现象(注:学生数额逐年减少)。“空心化”趋势反过来影响学校的办学热情,导致学校办学质量持续低迷。尽管如此,这些学校依然是很多偏远地区儿童读书求学唯一的渠道。《意见》在“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条目之下,明确提出了“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等要求。在此背景下,帮助城郊薄弱学校由持续低迷转向优质发展,不仅是县域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保障城郊和乡村儿童切实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通过优质教育切断贫困代际传递,进而促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在北海市的城市化进程中,北海市银海区(以下简称银海区)获得长足发展,原来地处海边的农村学校变成银海区管辖的城郊或城市地段学校。这些学校虽然在短时间内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但整体办学水平依然薄弱。为了帮助这些学校尽快达到国家高质量办学要求,银海区与广西教育学院签订协议,从2019年起着手实施为期三年的义务教育品质提升工程。该项工程共包含4个项目模块,针对城郊薄弱学校办学品质提升专设了“育品行动”项目模块,将6所城郊薄弱学校列入项目学校,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要求进行整体打造和精心培育,全面提升其办学品质,使之成为银海区立德树人的标杆学校、北海市的一流特色文化学校、广西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优质品牌学校。在“育品行动”项目专家的引领和专业技术支持下,银海区的城郊薄弱学校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历时3年,蹚出了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一、城郊薄弱学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育品行动”项目中,SWOT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学校发展态势分析技术。SWOT分析法中的S、W、O、T分别为英文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遇)、threats(威胁)的首写字母。在“育品行动”项目专家的支持下,6所项目学校采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的内部发展优势和劣势、外部发展机遇和威胁,对照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在学校办学方面的质量要求,找出自身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育品行动”项目的全面实施打下了基础。
(一)管理理念落后
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银海区的城郊薄弱学校通过扩容改造,已基本摆脱了以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方面“舊”“差”“小”的劣势,但内部管理理念和学校管理架构依然落后。城郊薄弱学校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必须尽快转变管理理念,由关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尽快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通过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全面落实党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切实提升办学品质。按照《评价指南》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要求,学校可通过集中力量在办学方向、课程教学、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学生发展5个方面围绕12个关键指标做实做细相关管理工作,逐渐实现办学品质的提升。
(二)发展内驱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通过教育立法和颁布相关政策,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改善了城郊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帮助城郊薄弱学校解决了“生存性薄弱”问题。但是,城郊薄弱学校的“发展性薄弱”问题依然存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发展内驱力不足,导致客观上存在着与优质学校发展差距被“人为”拉大的可能。
(三)品牌特色缺失
学校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有利于学校对外形象宣传和魅力提升,而且有利于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归属感的形成。银海区的城郊薄弱学校长期以来不重视学校品牌建设,品牌特色缺失,导致学校缺乏基本的社会辨识度。因此,引导城乡薄弱学校通过整合资源精心打造学校文化品牌,将是这些学校实现品质提升的一个主要努力方向。
管理理念落后、发展内驱力不足、品牌特色缺失,迫使城郊薄弱学校必须打破固有的“舒适圈”,积极探索由薄弱走向优质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二、城郊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
我们认为,城郊薄弱学校要想解决“发展性薄弱”的巨大难题,必须借助外部的专业力量,蹚出一条自主、特色、品牌发展的道路。银海区的“育品行动”项目,将北海市银海区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银海一小)、北海市艺术设计学院附属学校(简称北艺附校)、北海市银海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小学)、北海市银海区华侨小学(以下简称华侨小学)、北海市华侨中学(以下简称华侨中学)和北海市中日友谊中学(以下简称友谊中学)6所学校作为城郊薄弱学校走向优质品牌发展的“先行军”,通过专家引领,促使这些学校在品牌特色建设、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一)品牌特色建设:从依附到内生的跨越
多数城郊薄弱学校地处偏远,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管理机制都表现出对城市学校的依附性特征,习惯于跟在城市学校的后面亦步亦趋,也因此始终落后于人。因此,引导城郊薄弱学校克服思维惰性、摆脱对城市学校的依附性,主动走品牌发展、特色发展、内生发展之路,是城郊薄弱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1.明晰学校办学理念,精心打造学校品牌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进行品牌建设的向心力。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是学校历年来所有成员在分析学校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基础上共同提出来的,其存在价值在于指导和规范学校的相关办学行为。6所项目学校依托“育品行动”项目的SWOT分析技术和专家力量,从分析本校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出发,发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办学的深度思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理念,赋予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建设以崭新的活力。
例如:华侨小学作为早年联合国难民署和中国政府为解决越南归侨子女就读问题而建立的一所公办学校,依托近海优势以及渔港文化、疍家文化、归侨文化,确立了“扬帆教育”的办学主题和“扬帆起航·合作进取”的办学理念,将海洋特质、侨民之情蕴含在品牌特色当中;华侨中学通过深挖侨乡和学校的历史文化根脉,决定将侨民“刻苦担责、坚韧勤奋、合作互助、善思好学、融合适应、开放包容”的优秀品质转化为学校的文化特色,确立了“侨韵文化”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弘扬侨民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华侨传人;友谊中学作为一所涉外学校,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确立了“友谊文化”办学理念,紧扣“友谊”提炼了尊重、合作、包容、平等的办学内涵,构建了“友谊之园”“友谊之树”“友谊之花”“友谊之果”“友谊之海”五大发展体系;北艺附校依托北海市艺术设计学院的艺术特色,确立了“艺养教育”办学理念,以“童心、适性、陪伴、至善”为核心,凝练了“格于艺道·德于艺品”的校训;银海一小重构博雅教育育人体系,引导师生通过博阅、博思、博闻实现博取,通过问雅、思雅、行雅实现雅容,为师生立根立品;实验小学从教育者的办学初心出发,确立了“和美教育”办学理念,以“合作求真·和谐尚美”为核心,以“校园优雅美、管理和谐美、家校亲和美、德育至尚美、课程多元美、课堂快乐美”为抓手,着力打造和谐、创新的育人环境,实现美育与德育的融合。
6所项目学校在分析学校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办学理念,提出学校发展愿景,厘清学校发展思路,动员全校师生向着既定的目标坚实迈进,实现了品牌建设从依附到内生的跨越式发展。
2.提升校长领导力,着力培养领军校长
城郊薄弱学校“薄弱”的根源在管理“弱”、思路“窄”。要从根本上解决城郊薄弱学校的“发展性薄弱”问题,必须提高校长及校级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创新领导班子的管理思路。
《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大校长特别是乡村学校校长培训力度”“倡导教育家办学,支持校长大胆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等要求。银海区结合“育品行动”项目,实施了面向中小学优秀校长、副校长的“育英行动”项目,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参训的校级领导进行了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作为“育英行动”项目中的领军校长培养对象,6所“育品行动”项目学校的校级领导还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等方面得到了广西教育学院、南宁师范大学等高校专家更精准的专业指导。在科研专家的系统培训和专业指导下,6所“育品行动”项目学校的校级领导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通过对学校现存问题进行认知诊断,重新制定了学校的各项章程;通过挖掘校史和周边文化,重新思考并确立了学校特色办学理念,设计了学校特色建設方案,落实了学校三年发展计划;等等。
三年来,6所项目学校的校级领导基于学校特色资源,带领全校师生在特色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扎实前行,在激活内生动力的同时,逐渐突显了学校的品牌特色。
(二)课程教学改革:从固守到创新的跨越
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城郊薄弱学校迫切渴望突破固守的传统,寻求更加接地气、本土化的课程建构和教学改革。
1.课程建构:突显课程系统性和结构优化
课程是沟通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彰显学校办校特色的关键。学校课程通常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近年来,各地各校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结构优化,以及三类课程的融合实施。6所项目学校在进行课程建构的过程中选择了以下两种基本策略。
其一是完善原有课程,基于办学理念对原有课程进行深度耕耘和系统梳理,形成结构优化的学校课程体系。例如,银海一小依托学校原有的博雅精神,在深耕原有的博雅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博阅、博思、博闻实现博学立根,问雅、思雅、行雅实现雅正立品”的办学主张,确立了“多元融合以博学、实践体验以雅行”的课程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了系统整合,以结构优化的博雅基础性课程、博雅专门性课程、博雅差异性课程共同支撑起特色鲜明的博雅课程,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其二是基于新的办学理念构建融合三类课程的学校课程体系,同时突显滨海特色课程建构。银海区除了拥有近海的地理优势,还有越南归侨文化、疍家文化及渔港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这些优势资源都可以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资源。例如,华侨小学基于扬帆教育的新理念,构建了“扬帆教育”课程体系,其中的“扬帆专门性课程”以基地课程的形式实施,将侨港特色与地方课程进行了融合,突显了渔港德育基地的海纳善行课程、疍家文化基地的侨蕴课程、海产科普基地的海洋科普课程、游泳教学基地的“海丫丫”游泳系列课程等课程特色,致力于培养有华侨底蕴、有海的味道、有世界眼光的生存本领强、生活习惯好、生命素养优的侨港传人,努力使学生在思想品德、科技创新、安全防范、动手技能、心理素质、意志培养、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2.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中融入课程理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它可以在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作为活动程序,它突出了教学活动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6所项目学校遵循各自的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特色凝练。例如,北艺附校的艺乐高效课堂,遵循“心有孩童、适性栽培、共生共长、至善至美”的课程理念,提炼了“三环六步”教学模式,从中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中自乐发展、共乐成长。其中的“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指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预习导入、质疑合作、拓展巩固三个教学环节及预学、导学、质学、共学、展学、固学六个课程实施步骤,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应两个实施步骤:预习导入对应预学和导学,突显“心有孩童、适性栽培”的课程理念;质疑合作对应质学和共学,突显“适性栽培、共生共长”的课程理念;拓展巩固对应展学和固学,突显“适性栽培、共生共长、至善至美”的课程理念。
(三)教师专业成长:从个体自觉到全局统领的跨越
长期以来,银海区城郊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不稳定,一直存在缺编少编、年轻教师“留不住”、教师队伍老齡化、一名教师代教几门课程等问题,并且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贫乏、教育教学理念落后,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都亟待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通常只能靠教师或学校领导的个体自觉。城郊薄弱学校要提高办学品质,必须借助行政的力量,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队伍,扎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银海区在统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举措: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招录了许多优秀青年教师,为城郊薄弱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为在职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搭建了各种平台。在2019年启动的义务教育品质提升工程中,与“育品行动”同时启动的其他三个项目模块——“育英行动”专为中小学优秀校长和副校长的领导力提升而设、“育师行动”专为中小学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而设、“育果行动”专为教师科研成果孵化而设。如此大规模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工程,使银海区教师的专业成长摆脱了自发、随性,开始走向有规划、呈体系的整体能力提升。“育师行动”项目精选了50名中学各学科教师以及50名小学语、数、英骨干教师为培养培训对象,由南宁师范大学协同银海区教育局教研室,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返岗实践和总结提升四环节三年递进式系统培训,为银海区培养出一批具有先进教育思想、勇于教学创新、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中小学名师,再由他们发挥学科“领头雁”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带动和促进银海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三年来,银海区通过搭建银海区名师工作室,以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及名师自我专业发展为目标,先后组织项目培训5期,培训教师606人次,另外引导教师立项相关科研课题13个,有力地促进了银海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
6所项目学校在推进“育品行动”项目过程中,采取“参与式集中研修+情境式、体验式名校学习”的方式,引导本校青年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同时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开展了“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实施”“小学联片教研活动开展的途径与方法”等专题研习,提高了本校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城郊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启示
回顾6所项目学校由薄弱到优质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城郊薄弱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引导、当地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专业团队的支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激励学校打破固有的舒适圈,开始从发展定位、品牌建设、本土资源挖掘等方面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由内而外地实现管理架构重组、师资队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课堂教学品质提升,依靠专家的支持,凭借自身的力量,切实解决自身的“发展性薄弱”问题。其中,国家政策引领、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给予城郊薄弱学校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是学校得以“脱薄”的制度保障;专业团队的专业技术介入和专家手把手的教导、引领,是学校实现体系性变革的重要外生力量;学校借助政策、技术和专家的力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创新性变革,是学校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提升办学品质和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牛楠森.“办学理念”:概念辨析及其“诞生”[J].中小学管理,2019(11):28-31.
[2]陈丽.乡村校长要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基于河北省乡村校长代表调研的思考[J].中小学校长,2021(3):30-35.
作者简介:杜晓荔(1979— ),广西北海人,中专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管理;连心睿(1996— ),山西忻州人,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与管理;黄海萍(1995— ),广西玉林人,研究方向为教育行政管理。
(责编 白聪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