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级教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策略

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以南宁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室为例,论述特级教师工作室团队建设策略:明确团队建设目标,成立团队领导机构;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气氛;建立动态层级管理的档案系统,便于指导与评价;创设专业成长平台,给予专业发展机会;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科研水平;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团队成员专业成长。

【关键词】特级教师 工作室 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049-03

特级教师工作室是指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依托、以领衔教学名师为主导、以相关学科名师为支持、以优秀青年教师为成员而组成的教育共同体。特级教师工作室不是新鲜事物,它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于2010年10月开启特级教师工作坊申报、遴选、评估工作。工作室改变了教师个人发展模式,解决了缺乏统一组织和引领的问题,充分发挥了名师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学科教学科学、均衡、优质、快速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实践。目前大部分工作室能够做到活动开展有序,名师率先垂范,学员积极要求进步,取得了一定的学习和研究成果。但是工作室建设还存在管理松散化(没有形成真正的学习团队,凝聚力弱),過程形式化(存在建设过程中流于形式的现象),内容重复化(研究及学习内容长期不改变),活动同质化(内在本质特征变化逐渐趋于一致,如以常态教研活动代替工作室建设活动,失去了应有的特色)等现象,因此特级教师工作室负责人要建立实时反馈、积极建设机制,努力改进存在的问题,使工作室发挥更大的作用。

2009年4月,南宁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室开始启动,2010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遴选,成为广西第一批特级教师工作坊。这十余年,工作室努力遵循“打造具有活力、能持续发展的实干学习型研究团队”的建室宗旨,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逐步建成实体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具有活力、辐射功能巨大的特级教师工作室,从而促进南宁市乃至广西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工作室荣获广西特级教师工作坊评估优秀等级,多次获得南宁市优秀特级教师工作室称号。整个团队积极发挥骨干辐射作用,成为广西、南宁市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前行队伍。笔者回顾工作室发展历程,认为团队建设需要一定时间、条件及成员共同努力,下面谈谈团队建设策略。

一、明确团队建设目标,成立团队领导机构

明确统一的目标、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规则对优质团队建设尤为重要,南宁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坊通过全体成员研讨交流,达成共识,明确工作室发展定位。

工作室确立了建坊宗旨,即“打造具有活力、能持续发展的实干学习型研究团队”;明确了行动准则,即“做(实践)中学(提高)、做(实践)中思(反思)、做(实践)中悟(领悟)、做(实践)中做(再实践)”;制订了建设目标,即“建成实体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具有活力、辐射功能巨大的工作坊,所有成员共同成长,从优秀走向卓越,促进南宁市、广西的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工作室由南宁市青秀区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黄贤群担任主持人,广西师范大学陈菊教授担任导师,来自南宁市各城区、直属学校共34名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组成,通过师徒结对制度的实施,第一、二梯队已经成熟,第三梯队建设已见成效。工作室创建、维护工作室专属网页,借助南宁市教科所的网络平台“南宁特级教师工作室网”创建“南宁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室”网页,并借助广西师范大学的网络平台“广西特级教师家园网”创建“黄贤群科学天地坊”网页。“室”与“坊”各建一个网页,各有一个网络管理员,在副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资源互通,整个团队成员积极经营网页,充满活力,扩大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团队就是一个小社会,想运转顺畅就要分工明确,人人有责。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分工尤为重要。工作室在成立之初就进行了领导小组机构分工安排。

主持人:黄贤群

导师:陈菊

组长:詹锋(日常管理及协调)

副组长:杨谦(负责网站管理及宣传)

副组长:覃勇(负责教研活动管理兼会计)

秘书:梁惠娟

资料员:冯以宙

出纳:朱坚勇

以上管理机构通过实践逐步完善,2017年8月,新一届领导小组启动,适当吸纳第二梯队“徒弟”参与管理。

二、开展团队文化建设,形成和谐进取的团队气氛

良好的团队文化具有团队精神强、充满活力、成员不断进取等特征,因此,工作室团队文化建设就从增强成员团队意识、建立学习共同体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设计使用鲜明的团队标志

工作室有独立的属于自己团队的工作专用章(红色),有自己团队的资料专用章(蓝色);团队的所有资料,包括成员外出培训的PPT及文字资料、发表文章等,都要署上“南宁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室提供”落款,亮明身份,强化团队意识,以工作室为荣;工作室有自己的“大事记”,有自己的资料库及个人档案袋。

(二)常态工作坚持不懈

工作室建有自己的QQ群及微信群,从而方便通知传达、交流研讨、评价反馈、联络感情,努力营造每个成员间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的良性团队氛围。每学期定期召开工作坊会议,内容有:总结上学期工作,讨论本学期工作计划,主持人进行工作布置;互动交流,开展专题培训及讲座(如“何为课堂教学实效性”、如何评课及写评课稿等),进行教学问题研讨等;传达新课改信息及文件精神、评审优秀工作室成员等。不定期开展交流联谊会及师徒交流沙龙等团建活动,如利用工作会议当晚开展AA制聚餐联谊,周末或假期开展休闲烧烤活动等,搭建良性沟通的平台,从而增进情感、凝聚团队意识。开展“青蓝工程”带徒活动,第一、二梯队每位成员都要选择带1~3个徒弟,共同制订师徒结队计划及实施、评价方案;各层级“师傅”追踪本层级“徒弟”发展情况及跟进指导,一站式负责到底,工作室主持人主要负责第一梯队成员,第一梯队成员负责第二梯队成员,第二梯队成员负责第三梯队成员,进而促进一、二、三梯队的良性培养。

经过十几年的共同建设,团队内师徒情分深、氛围和谐、团队凝聚力强、学习氛围浓,主持人的“导”和成员的“学”相长,师傅的“引”和徒弟的“跟”互融,每个成员都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互帮互助,团队建设富有成效。

三、建立动态层级管理的档案系统,便于指导与评价

档案有历史再现性的特点,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而且只保存有价值的那部分,工作室经多年建设,已经留存很多档案资料,随着现代技术发展,工作室的档案建设也走向信息化,同时拥有纸质原始档案,也有电子档案库,由副组长和资料员实施管理。

(一)团队档案建设

团队档案分门别类、具体翔实。从工作室总结、教学示范引领、建立工作网站、培养青年教师、个人科研成果、规范使用经费、其他突出的工作成果等七个方面设档,细分出工作室材料总目录、建设方案及总结、成员信息表、团队人员分工、大事记、个人工作总结、个人自我培养计划及总结、师徒结队、坊主指导情况、坊主培训主讲资料、成员讲座上课观摩学习、组织片区集体教研活动、开展活动、担任赛课评委、工作室成员量化考核表、网络学习平台情况、活动照片、经费使用、获奖情况等19个类别,为工作室建设留下宝贵财富。

(二)个人档案建设

团队成员每人都有各自的特点,主持人要了解成员的长处及短板,以便能使优点继续发扬光大,弥补、修正不足。工作室每个成员都有自己专业成长的记录档案,里面的内容是动态的,根据实际需要及成长变化及时补充及删减,内容是保密的。

(三)师徒档案建设

工作室成员的发展执行的是三年为一阶段的“三年成长规划”,要求规划具体、可操作及可量化,便于后续指导与评价,三年后又开始实施新一轮规划;除了专业规划,也可以填写人生规划,以便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愿景和需求,更好地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变化,体现人文关怀;学习以自主研修为主,以“师傅”引导为辅,鼓励成员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及发表文章,并及时将情况入档。

四、创设专业成长平台,给予专业发展机会

“做中学”是真道理,实战最能锻炼人,所以工作室积极搭建实践平台,促进成员参与管理,以赛促研,在教学实践中加速专业成长。

主持人引导团队中的骨干教师主动做本城区教研活动的领头羊,挑大梁促发展,如青秀区工作室成员都为城区科学学科兼职教研员、中心组成员,通过每个月一次青秀区片区集体教研活动发挥作用,每月第二个星期的星期四上午青秀区所有的科学教师(包括企事业、民办学校教师)到组长或副组长(多为特级教师工作坊成员)所在的学校,由组长主持开展教研活动;主持人帶领工作坊(室)团队积极参与区市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如连续十二年参与南宁师范大学、教师研修网等单位承办的小学科学广西“国培”“区培”等项目培训活动,任主讲教师,培训效果好,得到一致好评;积极参与全国、广西和南宁实验说课比赛及选手培训工作,成员组织及参与城区小学科学教师技能赛、小学科学实验说课比赛、小学自制教具比赛及担任评委等,参赛或指导多次获得全国、广西、南宁市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积极承担参与南宁市教研活动,成员担任市级培训活动的现场执教或培训主讲人;创造机会,积极选派工作室成员参加区市级培训和学习,如小学科学国培、区培及外出学习优先考虑工作室成员等;积极通过QQ群和手机信息传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论文及案例评比及征稿信息,鼓励工作室成员参加论文评比及发表,促进科研成果的提炼和推广;引导成员积极参与当地教育均衡国家检查工作,参与下乡支教交流活动,积极发挥骨干引领及辐射作用。

五、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科研水平

课题研究以问题的解决为基点,以提高实效为动力,有助于教师更新理念、总结提升、提高能力、形成素养,也就提升了教师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实践和专业精神等四大专业核心素养,对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极具意义。

工作室以团队成员为主要参研人员,以课题为抓手,促进教育教学研究深入发展。如工作室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为内容参与市级教育规划课题申报,获得南宁市“十二五”规划B类重点课题立项,并于2016年12月顺利结题,该课题成果还获得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随后团队成员申报或参与区、市级“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实效性的实践研究”“挖掘二十四节气育人内涵,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广西基础教育创新、特色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研究”“广西基础教育装备综合改革试验的实践与研究”“新课标背景下实验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特级教师联盟团体促进本区域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等14项课题研究工作,其中12项课题已经结题,还有2项课题处于继续研究阶段。各课题组不定期召开专项研讨会,有主题、有方案、有后续追踪,使研究沉浸化得以实现,成果能提炼推广,促进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每期研讨有专题,如教材活化、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探究活动有效性、材料的选择与结构、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教师的评价与点拨等相关研讨内容,深耕有实效。课题组通过南宁市新教材解读、教师技能大赛、专题研讨会、城区集体教研活动、学校教研组备课、送教下乡、学区城乡联动体、“十三五”优秀科研成果展示交流活动等方式深入促进课题研讨及成果推广,提高团队成员的教科研水平。

六、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促进团队成员专业成长

本工作室是学科专业团队,只有其中每个成员都实现专业成长,在专业上变成熟了,才能更好地发挥骨干引领及辐射作用。评价除了具有甄别、筛选、评定的作用,更具有激励功能,所以工作室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也包括评价制度,制订优秀工作坊成员评比条件,每学年评选“优秀工作坊成员”并给予表彰及精神鼓励(如将名单公布在工作室网页上)。建室之初,评选为个人3分钟陈述工作情况及成绩,将自评、他评及主持人评定相结合,一般每年有5~6名成员能获评为“优秀工作室成员”;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2017年2月,工作坊全体人员会议上举手投票通过《南宁市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量化考核表》并制订实施细则且推选出两名工作坊成员监督执行,开始全面实施新的评价制度。该评价体系将自评、考评相结合,必须提供具体旁证材料支撑评定,由量化的数据来说话(分值达到85分评为“优秀”等级,没有名额限制),考核结果在团队微信群内公示,最后公布,评价成效明显,更具有操作性及激励性,如2020年就评出12名“优秀工作室成员”。

南宁黄贤群特级教师工作室明确团队建设目标,成立团队领导机构,开展坚实的团队文化建设工作,建立动态层级管理的档案系统,创设多方式专业成长平台,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科研水平,并建立完善的专业成长评价体系,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今后工作室将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大理论学习和研究力度,建构相关科研成果的理论体系;进一步增进与外界的交流,拓宽学习交流渠道;高效整合现有资源,实施更科学、能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评价体系作用。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广西特级教师联盟团体促进本区域城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A007)的研究成果。

(责编 秦越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