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弘
【摘要】本文论述利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涵与外延的方法,建议教师利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优化学科教学。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教学资源 学科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5-0052-02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的交互与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等发生了变化。“互联网+”科技、经济、农业、医疗、教育培训等领域深度融合,掀起了跨界、变革、开放的技术创新革命,也使数字由智能进一步向智慧演进,成为新型社会新的发展生态。“互联网+”的“+”符号意为加号,代表着添加与联合。“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下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课堂教学方式,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学科教学显得尤其重要且有意义。“互联网+”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征。上海交通大学慕课研究院研究表示,“互联网+”教育是在尊重教育本质特性的基础上,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模式、内容、工具、方法的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互联网+”教育当前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为教育教学所选择、整合应用,创建现代高效课堂教学,提升师生学习能力和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一、利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涵与外延
在“互联网+”下,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不断加强,如何通过互联网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提高新技术技能和学科专业技能,成为教师当下学习领域中的新挑战。下面,笔者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为例,探究如何通过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能力(如表1,见下页)。
教学前,师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课前资源收集:例如,学生搜集了“钱塘潮的地理位置、钱塘潮形成的原因、钱塘潮景观图片和视频”等资料;教师搜集整理的信息资源有“钱塘潮简介,作者简介,钱塘潮形成的原因,图片、视频、相关文章”等,并设计教学PPT。师生通过信息分享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入海处;“钱塘秋涛”闻名中外,以海宁盐官为观潮第一胜地;农历8月18日,潮峰最高;本文作者是赵宗成、朱明元,文章节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江潮》……教学中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整合于课中应用,如钱塘潮不同景观的图片: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十字潮等,以及观潮景观的视频;名人名句名篇:古代诗人王在晋《望江台》“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来”,唐代诗人刘禹锡《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美文欣赏、积累词句。教学后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外延拓展:例如,学生可以继续收集整理钱塘潮观潮的最佳时间和地点、钱塘潮形成的原因、钱塘潮到哪里结束,观潮名篇阅读、名片欣赏,积累描写潮水的景观词句等。教师可以整理资源补充拓展“观潮风俗;解决学生的课后疑问;提供课外补充资源。推荐阅读篇目:《喜看今日钱塘江潮》《午后的钱塘大潮作文(范文)》。”教学结束后,师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源共享”:学生操作——分享《观潮》读后感;分享说说;分享其他相关信息于学习群平台;分享个人的游览经历;等等。教师操作——选择学生课后的优质资源于班级群平台发布分享;阅读文章推荐;等等。实践证明,运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可以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并且具有可操作性。
二、“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策略在语文学科的实践
基于反复实践与研究,我们提炼出以下“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课前收集资源—个体分享、集体共享;课中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后拓展延伸资源—巩固知识、自主延伸。我们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还发现,不同的教学环节还能对应训练学生不同的语文能力。例如:学生课前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收集,可以训练“信息技术能力选择、甄别、处理信息能力”,资源分享环节进行“聆听、说话表达训练”;教学中资源整合应用环节,可以训练学生“听说、读写、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教学后资源拓展环节,可以训练学生“读写、信息技术、迁移能力”;在课外资源共享环节,则可以训练学生“交流与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策略及对点提升语言文字能力的模式可向多元学科迁移拓展试用。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为例,运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策略开展语言文字能力训练的实例分析如下(如表2,见下页)。
三、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策略对多学科的有效实践
“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经过反复实践探究,应用策略及结构化操作模式可向多元学科迁移拓展。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应用可以更好地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抽象的数学逻辑问题;可以创设音乐课上音樂会的演奏形式;可以拓展学生的美术艺术视野;可以直观地呈现科学实验过程;可以体现信息技术的学习价值和意义……以英语学科为例,运用“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是基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巩固,并将互联网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开展教学方式的探究,形成“课前+课中+课后”运用互联网资源优化教学效果的方式。
课前学生预习方式的架构:布置预习→搜索资源(音频、视频、图文、微课等)了解知识文化背景→扫清字词句障碍。课前运用“互联网+”预习,提趣的同时为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做好铺垫。课中师生共享资源及应用操作:学生分享预习资源→教师精选资源突破难点→师生共享资源应用(如利用动画视频讲解名词的复数变化规则,利用动画呈现单词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较为枯燥的语法知识。)→创新听、说、读、写语境。课后运用互联网资源巩固拓展:运用互联网“一起学”“一起小学学生”“一起”三个APP网络学习平台,以游戏化作业形式巩固新知→通过网络平台设置的评分系统评分→完成课后再学、自评、师评的学习过程。学生用手机APP就能直接完成学习巩固,方便快捷,学习效率大大提升,学习态度及方法掌握更有效率,“互联网+”课后学习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持续动力。
“互联网+”教学资源应用策略实施于课堂,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外延,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培养了教师与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张 弘(1975— ),女,壮族,广西东兴人,研究生学历,高级教师,现任防城港市实验小学书记、校长,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研究。
(责编 黎雪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