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亚双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州 215000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点思考
刘亚双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苏州 215000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保障校企合作成功的基础;现有的校企合作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实习就业模式、师资培训模式、渗透模式、共建模式等,但是都有一定的缺点,本文解析了现行校企合作存在的弊端,对校企合作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层思考,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导师制度;渗透模式
校企合作的方式[1]是多种多样的,按合作的紧密程度可分为紧密型合作和松散型合作。按合作内容大致可分为: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委托职业院校培训企业员工,这一类称之为实习就业模式;接受学校教师赴企业调研与培训,称之为师资培训模式;在职业院校开设各类冠名班,派人参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可称之为渗透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企业向职业院校提供技术标准、工艺文件和管理技术,称之为共建模式。
1、实习就业模式。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仅仅靠学校内部的教学实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依托合作企业,广泛建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聘请合作企业的师傅担任学生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三支队伍(称之为三导师制)[2]共同商议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共同承担对学生的专业教学任务,共同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2、师资培训模式。目前,担负着培养高素质人才重任的教师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还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走出困境,充分发挥企业培训基地的作用,学校应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进修学习。
3、渗透模式。要把校企合作做深、做细、做出特色,学校应紧密依靠企业成立专业合作与指导委员会,聘请企业中高层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合作与指导委员会委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相互演化,也可能发展成为更全面、更系统、更紧密的合作。
在目前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企业主动来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少而又少,多数企业给予学校的资助亦都停留在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员工培训等具有一定广告利益的合作上[3]。这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中体现的更加突出,因为这两个专业的施工过程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进入施工场地后企业也会因担心出现事故而不肯让学生进入工地实习,而只是做做资料,比较好一点的学生可以进行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但是这对于这两个专业的学生的实习是非常不利的,毕竟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目的是要掌握施工一线的最基本的施工技术。造成以上这种校企合作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4]:
其一,高校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基本思想与企业的用工需求有显著的差异,两者对人才的界定也有明显的不同。
其二,企业对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阶段性、临时性,而学校的学生实习、实训具有常态性和连续性,而这种连续性表现更多的是一届一届低水平的重复性。
其三,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并非平等的主体,付出与收益显失公平,完全不符合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基本宗旨。
为了更好的促进学校的发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学校、学生、企业的共赢,我们必须要改进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突破合作瓶颈,促进深度合作,但是为了实现共赢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以下几点:
1、加强思想宣传:全社会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界都应从思想认识上对校企合作重视。
2、政府角色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框架中,政府的角色必须转变,应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过渡。
3、学校和企业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主动寻找校企合作的新的结合点。
4、企业应积极加入到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5、学生应加强对校企合作观念的认识[5]:高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应从“学生→学生→员工”逐渐转变为“学生→员工→学生”,最终转变为“员工→学生→员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名员工,这样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完善劳动就业制度。要促进学生角色转变,必须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师资保障和环境保障。
总之,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从学院角度,希望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在产学研结合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双赢”。
[1]蒋丹.论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34(1):71~75
[2]杨光辉.浅析“三导师”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监控管理意识和手段[J].职业技术:2013.04:73~74
[3]郑俊敏.基于利益平衡观的校企合作模式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30):272~274
[4]李相彪,李幼民,俞慧玲.改进和创新合作模式,突破校企合作瓶颈[J].教育产业与创新:2011.22:264~279
[5]孔凡成.高职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转变[J].学校管理:2007.17:61~62
所属课题: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五年制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4.5+0.5”学制调整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研究”,课题主持人:刘亚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