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论述基于语文要素实施小学生想象力训练的实践,提出通过阅读教学、习作训练、生活引导,分别进行学生的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无意想象等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语文要素 小学生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37-0107-03
现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训练要素,简称为“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的内容有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通常分为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地分布在各个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想象力作为小学语文课程重要的训练要素之一,也是语文课标中要求重点培养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想象力的训练。通常,根据想象是否有目的,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而有意想象根据想象的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其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小学语文的阅读和习作训练中比较常见,而无意想象则通常发生于生活中。基于语文要素,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习作训练和生活引导等途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想象力训练,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想象力,提升想象力。
一、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再造想象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展开充分想象,填补留白,構建文本的内涵世界,这一过程就是再造想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文学类作品中,留白的空间较大,比较适合用于再造想象培养。笔者在教学中,重点选取童话、诗歌、神话这三种与儿童想象力有着密切联系的文体,进行再造想象的训练。
(一)童话
在一些童话故事中,无论是形象、场景,还是情节,都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这给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他们在阅读时不由自主产生丰富的想象。进行童话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或者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描述或图像提示在头脑中形成的新形象,由此完成再造想象的训练。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笔者绘声绘色地先给学生讲一遍故事,当讲到“已经是大年夜了,家家户户都聚集在自己家里,屋里又暖和又明亮,家人们围在壁炉前,期待着新年的到来,这时外面”时,停顿了一下,然后继续说道,“正在下着大雪,寒风吹得呼呼的响,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迎着寒风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讲到“这时外面”处,笔者暂停了一下,目的是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大年夜”的外面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状况?是又黑又冷,还是热闹非凡?诱导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真相。接下来听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赤着脚,迎着寒风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学生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塑造出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孩形象,再联系之前的环境描述,立刻展开预测,想象小女孩此时肯定又冷又饿、悲伤害怕。在整个讲故事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描述,发挥想象力将文本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即在脑海中再造小女孩的形象和故事场景。这样的联想基于文本,也超越文本,是训练学生再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诗歌
诗歌是富于想象的文体,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不受任何时空的限制,要求人们利用直觉、想象、感悟等方式去阅读。诗歌富于想象的表现特征与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非常契合,教师在教学诗歌类内容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表达的意境,挖掘诗歌的深刻含义,补充诗歌中的留白,有效地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力。
例如,六年级下册的《春夜喜雨》一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中的“潜”字用法极为传神,笔者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会用“潜”这样一个常用于表现人物或动物动作的字来形容下雨。沉思片刻之后,有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表示春夜的细雨非常安静,在不知不觉间湿润了万物,用“潜”是把春雨比作人,也是为了表现其不想惊动已经休息的人们,悄悄地随着风“潜”入春夜的美好品质。这一答案是学生对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再造想象的结果,他把自己印象中的春雨想象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物,然后从人物的角度进行进一步的想象,让春雨的形象拟人化、立体化。又如,学习“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一句,笔者让学生先找出其中的关键字或词,再想一想这些关键字、词为什么会吸引自己的注意力。很多学生提出“重”是比较关键的一个字。因为从语境中可以了解到,花已经吸饱了飘落的春雨,一个“重”字给人一种花朵湿润饱满、沉甸甸地坠在枝头的感觉。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联系全诗、品味词句,将文字所传达的意思与图像、声音等相结合,获得了对语言文字的直觉体验,走进想象的世界。
(三)神话
神话是远古时代人类因科学知识匮乏、生活经验贫乏,在不能科学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的情况下,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简单而言,神话是人们理解、幻想物化的结果,它富含神奇的幻想和奇异的色彩,与儿童爱幻想、喜欢用想象来理解未知事物的特点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因此,神话对儿童具有很高的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神话所展现的世界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例如,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讲的是希腊神明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造福人类的神话故事。为了让学生理解故事的背景,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情境:一个没有火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生1:没有火,太阳下山后人们只能在黑暗中度过又冷又危险的长夜。
生2:没有火,不能煮熟食物,我们只能吃生东西,生东西不但不好吃,还会让人生病。
生3:以前没有火,人们在冬天很容易被冷死。
生4:没有火,人类就不会进步。
……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纷纷放飞想象的翅膀,结合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联想了许多古时人们没有火的生活场景,由此理解普罗米修斯拿取火种的初衷。接着,笔者在讲述普罗米修斯被囚时,展示了相关的图画,让学生根据图像提示再造普罗米修斯的形象。
生5:他被锁链锁住,还有凶恶的鹫鹰啄食他的肝脏,他非常痛苦。
师:此时他俯瞰人间四处炊烟袅袅、火光明亮,他会怎么想呢?
生6:他很欣慰,觉得自己受的苦是值得的。
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联系课文展开丰富的再造想象,补充了普罗米修斯的外表、动作和内心感受描绘,再结合之前对没有火的人类生活场景的想象,使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学生通过再造想象真正融入神话故事中,能够更深入理解神话背后的内涵。
二、在习作训练中培养创造想象
写作是一种创作活动,是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已有经验,利用感知到的材料,独立创造新形象。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进行再造想象,为在习作中从“再造想象”向“创造想象”的转化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所写作品含有与原语言素材不同的新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习作训练应当紧密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习作类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写出自己想象中的事物,减少习作对学生的束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选择看图写话、自主编创故事、写幻想作文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力。
(一)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是学生习作的开始,虽然是以图画为写作基础,但不应当局限于对图画内容的复述,而应当鼓励学生结合图画的提示展开想象,对图画背后的故事进行创造性表述。例如,在指导二年级看图写话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一幅画。(如图1)
如果只是单纯地提“画中画了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等问题进行写话引导,学生可能只会写出“一群孩子在花园中玩老鹰捉小鸡”等简单语句,達不到练习写作、激发创造想象力的目的。对此,笔者先引导学生从远及近、从左到右有序观察图画,提示他们注意图画上拱门外的假山、花草,近处的芭蕉叶等事物;接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中不同孩子的表情。抓住这些细节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绘花园中的场景,以及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时的种种神态、语言、动作,从而形成一篇富有创造性的习作。
(二)自主编创故事
故事与写实作文的区别在于故事允许脱离现实,充分发挥创造想象力,含有强烈的幻想意味,采用编创故事的方式训练写作,对学生的创造想象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笔者通常紧密围绕教材,采用续编、扩编课文情节等方式,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写出心中所想。
例如,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中,结尾写到桑娜告诉丈夫邻居的孩子已经抱回来了,便戛然而止,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文本十分有利于学生进行续编创作。因此在完成课文教学后,笔者指导学生续写桑娜夫妇收养孤儿后的生活。学生天马行空,想象出许多有趣、鲜活的场景,有人写桑娜夫妇收养孤儿后运气变好了,丈夫每天出海都捕到很多鱼,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起来;有人写若干年后,两个孤儿长大成人,赚了许多钱,桑娜夫妇得到了回报;还有人写桑娜去买菜时顺便买了一张彩票,没想到中了大奖,一家人瞬间变成了有钱人。这些描写都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结果,也折射了学生对文学作品人物悲惨生活的美好祝愿。又如,完成《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学习后,笔者让学生想象“小女孩在卖火柴时遇到了什么情况”,对故事进行扩写。学生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想出小女孩白天向人推销火柴,却因为火柴质量不好而被拒绝,只能伤心哭泣,或者因为没人需要火柴而屡屡推销失败;当路过饭店闻到里面飘出的食物香气,她又饿又馋却两手空空等情节,这样的想象描写使小女孩的经历更有感染力,更易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幻想作文
创造想象具有很强的自由性,而幻想作文恰恰是一种天马行空的作文类型,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写幻想作文,解放学生的思想,提高创造想象力。
例如,笔者在一次作文课上展示了几种几何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图形创编一个故事。由于没有任何限制,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有人利用这些图形搭建起一个豪华的城堡,幻想自己一家人在城堡里过着美好的生活;有人把圆形想象成太阳,新编后羿射日的故事;有人想象长方形和三角形组合成宇宙飞船,飞出地球寻找外星人。学生这样写出的一篇篇幻想作文,虽然笔锋稚嫩,但内容丰富多彩,想象力十足。此外,笔者还经常指导学生拟有特色的幻想作文题目,如《100年后的世界》《我在宇宙开饭店》《如果恐龙还活着》等,引导学生想象的方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使他们在写作中不断锤炼创造力、想象力。
三、在生活实践中培养无意想象
想象是一种思维活动,生活始终是想象的源头。因此,想象力的培养最终应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阅读还是习作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能力。由于生活的内容丰富多彩、生活的现象千变万化,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是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指人在没有预定目的、没做任何努力情况下,因为突然受到某种刺激(如某客观事物的形状很特别、某种食物味道很奇怪等),不由自主、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出现的一些新的形象。基于此,教师应该抓住生活中各种素材,逐步培养学生的无意想象能力。
例如,学习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时,学生陶醉于文中对乡下环境的描写中,也幻想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优美静谧的乡村里。于是,笔者在课后习作练习中,要求学生以《乡村的一天》为题,设想自己在乡村的一天生活过程。为了丰富学生的素材,笔者播放了一些振兴乡村、美丽乡村主题的视频片段。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一名学生因一头老牛延伸出无穷的想象——我来到村子的第一天,遇到一头老牛,它看我的眼神充满好奇,还冲我摆摆蹄子,好像在说:“嗨,我怎么没见过你?打扮得这么时尚,是城里来的?”我对这头老牛也充满了好奇,就到村民的家里询问老牛的来历。最后打听到老牛一辈子生活在村子里,谁也不知道它多少岁了,有时它很通人性,仿佛已经老得变成精怪啦!……还有的学生看到丰收的果园,想象和家人一起摘果、吃果的欢乐场景;看到村头清澈的溪流,想象酷暑在水里畅游的爽快。本次习作是从课本出发,借助一些现实生活场景,启发学生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寻找亮点,丰富个人生活体验,积累更多的想象素材,由此写出来的文章相对更生动、翔实。可见,生活实践能让学生在无意中产生无尽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往往是学生创作的灵感源泉。
总之,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应当着眼于阅读教学、习作训练、生活引导等途径。教师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入手,紧密围绕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最契合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各种想象能力,最终获得想象力的全面提高。
【作者简介】张显宁(1974— ),男,汉族,福建上杭人,一级教师,现就职于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中心小学,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