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四部曲”:辨——信息的获取与识别,析——问题的建构与分析,解——方案的形成与解答,拓——思维的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小学数学 非连续性文本 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141-02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層次构成的阅读文本形式。该文本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体现了结构分散性和信息冗余性的学科特质,其以一种有别于其他学科更为简明、直观的方式表达数据信息。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有效地展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和解析中建构数学模型、发展思维能力、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的方法等。以下,笔者从信息的获取与识别、问题的建构与分析、方案的形成与解答、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四个方面,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辨——信息的获取与识别
获取和识别非连续性文本中的数学信息,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做好信息的获取与识别这一步骤的工作,后续数学文本的积累、提取、运用等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但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获取与识别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如对概念认识模糊不清、对已有条件挖掘不足、受思维定式影响信息获取出现偏差等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帮助与指导。教师可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其依托个体已有的阅读经验,首先熟悉数学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类型有哪些,然后学习从各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再学会分辨哪些是必要信息、哪些是多余信息或干扰信息,逐渐养成对关键信息做标记的习惯,提升对数学信息的敏感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与多样性”,因此现用的数学教材或练习题,很多数学问题的呈现比较多样化,大部分题目都是“图”(包括图片、表格、算式)文并茂,数学信息隐藏在图、式、表中,这对学生获取和识别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通常包含图、式、表的数学题,需要阅读理解才能找出问题的关键乃至正确解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只读文字不看图,信息提取不足,最后无法正确解题。如某题目配了两幅图,一幅图画着一个工人在装袋,袋上标注着“每袋2千克”;另一幅图上画了5个箱子,并标注“每箱装8袋”,问这些箱子一共装了多少千克。很多学生直接列式为2×8或者5×8,没有整体考虑两幅图的信息。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获取与识别信息时,可以要求学生对题目的关键内容进行圈画,特别要留意配图、表格、算式中的数字,不漏掉任何有用的信息,养成全面、细致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水平。
二、析——问题的建构与分析
数学教学中,如果缺少对非连续性文本中所蕴含问题的建构与分析,那么文本阅读只能停留在表面,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能停留在阅读表面,而应在提取相关信息后,通过重整、综合等加工,寻求文本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新课标也强调,要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数学阅读中,不能忽视数学问题模型的建立。数学来源于生活,非连续性文本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描述,如在购买生活用品时对不同店铺的优惠策略选择、水费电费的分阶段收费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建构与分析,有步骤地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然后以此为依托展开思考和讨论,既为数学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工具。教师在数学阅读指导中有意识地突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带领学生抓住已知、找准未知,建立彼此的联系,展开数据和关系的分析,就能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能力。
例如,有一道计算体积的题目,笔者出示了一盒糖果的实物图,其长、宽、高分别为20cm、15cm和5cm,提问学生:“如果要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寄给外地的好朋友,怎样包才能节约包装纸呢?(接口处不计)”笔者对学生的探索进行了有效的思维引领,首先启发学生转化信息,将实物图转变为示意图,标上相应的数据;然后整合信息,分析问题的指向:用包装纸包起来的部分,其实就是两个盒子拼在一起后的表面积;最后进行思考分析:要节约包装纸就是要使组合体表面积最小。使用学具模型进行尝试和观察比较,就能发现两个长方体重叠后接触的面有哪些不同的情况,怎样做才能使组合体表面积最小。通过信息的转化和整合,使文本的描述变成直观的模型,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得以明晰化,为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指引。
三、解——方案的形成与解答
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过程中,数学问题的解答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在解决方法形成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会无从下手,有时明明思路清晰却无法正确解答,还有时解题到中途忽然失去方向等。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回到文本中,通过再次解读文本获取更多有用信息,进而正确、有效地完成解题。在解题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帮助他们在数学阅读中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思考解题方案的最优化;也要指导学生通过解答和检验,让他们在猜想和尝试中将各种探索与现实对接,推动他们数学阅读能力和品质的培养真正落地。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中“解”环节的研究,是对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双元解读,具有普遍的实践意义。
非连续性文本通常把信息隐藏在图表中而非直接呈现,因此在阅读数学题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把枝叶信息去掉,重新提炼和加工重要信息,或补全关键信息,让学生在有效信息的支撑下,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与方案。如“滚桶靠墙”问题:一个圆柱形油桶,半径为0.5米,张师傅把它滚到墙边,油桶需要滚几圈?笔者通过电脑演示,标注出油桶到墙壁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这段距离,同时展开讨论。有学生认为应该从油桶圆心处量起,有学生认为应该从油桶边缘处量起。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笔者帮助他们看清问题本质,即油桶每滚动一圈,其前进距离是油桶的一个周长,为2×0.5×π。此后,笔者通过电脑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油桶滚动最终顶到墙上这一过程中其圆心位置的变化,进而形成共识:无论是测量起点处至终点处圆心间的距离,还是测量两处油桶同侧边缘间的距离,都可以计算出答案。最后笔者给出测量数据,学生很快就完成了题目的解答。
四、拓——思维的拓展与延伸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数学学科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特点,因此,对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指导,较其他学科的文本具有更大的难度。要发挥数学学科非连续性文本的最大价值,需要深入地展开阅读的拓展和延伸,进一步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跨越,丰富他们对数学文本的阅读体验。一方面,教师要拓展文本的广度,除了其中蕴含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数学发展史和当前数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文化的内涵,感受数学的社会价值,激发他们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拓展文本的深度,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反思,归纳、小结自己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开展自评和互评,思考更好的阅读策略,从而推动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不断发展。
进行数学阅读的拓展和延伸,笔者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多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发展,将视野拓宽、将文本读“厚”。如对圆周率相关知识进行拓展阅读,除了普及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和成就,笔者还紧扣当前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获得突破的时代热点,抛出问题“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可以算尽圆周率吗”,启发学生查阅更多资料。进行了丰富的拓展阅读后,学生认识到圆周率的位数是无限的,任何有限的算力在无限面前都无能为力。虽然量子计算机比目前的传统计算机强大很多,但并非算力无穷。此外,学生还汇报了搜集到的其他信息,如随便说出一串数字,几乎都能在圓周率小数点后找到等。师生之间分享这些生动、有趣的信息,不但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圆周率数字的无穷性和随机性、体会圆周率独特的数学魅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阅读的浓厚兴趣,使其通过阅读开拓数学视野,最终达到数学素养长效提升的良好预期。
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形式广泛、内容丰富,包括表格、图表、图解、清单以及凭证单、说明书、时刻表等,它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对数学非连续性文本的利用,教师不能仅将其当作题海战术的一块“垫脚石”,将阅读指导的重心聚焦在解题思路的培养和解题熟练度的训练上,而应从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出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拓宽教学思路,针对不同种类的文本形式,不断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获得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程芳.读用能力: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价值旨归[J].基础教育研究,2020(2).
[2]宋国萍.里应外合,学以致用:浅谈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J].新教师,2019(2).
[3]陈惠敏.小学数学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7).
[4]李庆陆.关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一些思考[J].江西教育,2017(5).
[5]王会光.拓展课程资源,提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29).
[6]张利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测评[J].教学与管理,2020(11).
【作者简介】李艾姣(1975— ),女,壮族,广西巴马人,大学专科学历,二级教师,现就职于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马镇巴马村小学,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
(责编 黄健清)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