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摘要】本文以小学中年级的观察作文教学为研究对象,论述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观察作文 小学中年级 作文教学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016-02
观察作文是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运用能力及思维转换能力,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观察作文通常是围绕某一固定的对象或情境展开写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找到固定的写作方向,因而更具有实践性、真实性和目的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观察,再据此描绘自己的观察所得。观察作文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文字驾驭能力,以及思想与文字转化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普遍存在缺乏观察兴趣,不善于观察积累等现象,再加上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偏低,词汇量较少,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较差,因而无法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对此,笔者通过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及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等途径让学生喜欢上观察作文。
一、合理安排观察内容,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观察兴趣是提高观察质量的前提,学生只有具备了高涨的观察兴趣,希望将自己的观察想法表达出来,才有可能写出丰富多彩、充满童趣的生动文字。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入手,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
例如,笔者发现学生喜欢到鱼池边观赏、喂食锦鲤,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带来了几条锦鲤,让学生观察、记录它们的颜色、体型、游动姿势及进食时的样子。这时,学生兴趣十足,围着鱼缸仔细观察,甚至有的学生打开本子做起了笔记。笔者趁机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以锦鲤为题目的片段练习。后来,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它们披着红白相间的锦袍,半透明的尾巴显得非常飘逸”“当一群锦鲤聚在一起的时候,仿佛是一条流动的橘红色小河,如果你在它们中间丢下一块面包,就能看到它们卷起了漩涡”这样优美而生动的描写,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此外,小学生的感知能力仍处于成型阶段,教师应当遵循从低级到高级、从笼统到精确的发展规律,从易到难、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观察,确保不打击学生的观察兴趣。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关于描写大自然的习作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兴趣盎然地观察大自然,笔者带领学生来到附近公园的一片树林里。在第一次观察时,笔者指定学生观察山坡上的一排老松树,并写下观察日记。由于目标明确且简单,学生对这一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围着松树不断地观察讨论,结束活动后,在日记中纷纷记录了观测结果,如“松树的树皮摸上去很粗糙,好像长满了鱼鳞”“松树的叶子叫做松针,像一根根绿色的缝衣针,下过雨以后,针尖上挂着透明的水珠”等,文字生动有趣。在接下来的几次活动中,笔者依次要求学生观察松树下盛开的野花、松树周围的其他小树,进而倾听树林中的鸟鸣、林间的风声。学生惊奇地发现树林非常美,在日记中写下了“树下五颜六色的野花好像大树的花裙子”“树林里有着动听的鸟鸣声,可惜看不到鸟儿的身影,它们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风吹过松树发出海浪一样的声音”等动人的描述。
在这次观察活动中,笔者为学生科学地安排了观察内容,先观察一种树,再观察一片树林。这样的安排方式,就观察数量而言,是从单一对象到复杂群像;就观察顺序而言,是先观察局部细节,再扩展到整体;就观察范围而言,是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感官到多种感官。在不同的观察内容中,学生能够不断地体会到新的观察乐趣,并获得写作灵感,有助于形成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通过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中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即使是同样的物体,其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功能不同,所表达出的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观察物体时,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进行深入的思考,所表达出的内容也必定是不同的。
(一)利用多种感官感受事物
生活中的事物都是多层次的,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应当注重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如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多方面进行观察体验,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客观世界,进而形成清晰具体的认知。
多感官角度观察方法可以科学选择顺序观察法、不同位置观察法、分析综合观察法等,以帮助学生对观察的事物形成一个整体上由内而外全面的认识。例如,在教学观察作文“描述葫芦”这一物体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其外表特征(葫芦的形状像两个圆球叠在一起),然后拿两个葫芦进行颜色对比(新鲜的葫芦是绿色的,老一些的葫芦是黄色的),从视觉感受它的颜色和形状,再轻轻摇晃能听到葫芦种子的声音,从听觉方面感受葫芦的特点,最后利用嗅觉靠近葫芦仔细地闻一闻,可以闻到绿色植物清新的气息,以及来自大自然的特殊的香气。在完成了这些体验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了解葫芦在成熟之后可以用来制作什么生活用品;生活中的葫芦除了装饰之外,还有哪些风俗方面的故事等。在观察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充分地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动态的分析,从而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注意到的观察点。通过讨论,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分享出来,又会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
再如,笔者曾向学生展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小狗的形态、体质、顏色、毛发类型等细微之处。然后,指导学生对小狗的各种生活习性、所属品种、起名字的艺术等进行深入了解,并让学生将这些了解到的内容都体现在作文中。此外,笔者还为学生播放录像,把小狗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都淋漓尽致地展示到学生面前,让学生全方位地记录其特征,逐渐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出事物的独特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容易出现走马观花、抓不住重点的现象,因此,引导学生对比事物之间的异同,寻找观察对象独一无二的特点,是帮助学生写出优秀作文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批改学生习作时发现,在描写天气时,学生习惯于写“天气晴朗,阳光灿烂,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在描写动物时,往往普遍使用“小巧的鼻子,毛茸茸的脸上有一双黑亮的小眼睛”这样缺乏特点的套话。为了治愈这种“通病”,在指导学生习作时,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寻找观察对象之间的差别,抓住最吸引人的特征。起初,由笔者帮助学生找到观察的重点。如上述观察自然界的时候,笔者曾指引学生注意松树和柳树在树皮、树叶和树冠形状方面的区别,并将其写入习作之中。在后来的训练中,笔者只罗列出一些观察点,让学生自行选择观察重点。例如,在观察人物或动物时,要求仔细观察人物的形态、神情、语言、动作等不同侧重点,在写作时可以有选择地突出自己的观察重点。这种抓住特点的观察方式,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事物,并在描绘观察对象时更加具体,更突出其独特性,避免出现流水账。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后,学生的习作逐渐写出了自己的个性,观察对象的独特之处得到了较好的凸显。如学生在描写螳螂和蝗虫时,经过观察,写出了“螳螂有着细长的腰身,挥舞着两把大刀”“蝗虫有着圆胖的腰身,有两条多刺而有力的后腿”这样带有显著特点的描写。
(三)发挥想象力写出传神文字
观察性作文在写作时,不仅要写清楚观察对象“是什么”,还应当尽量描绘出“像什么”,使笔下的观察对象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被人接受。小学生偏重于形象思维,想象力最为丰富,因此,在教学观察作文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想象力,用丰富的比喻和联想使观察对象更加生动和独特。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观察对象,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对于思想和文字的转化能力,进而提高习作质量。例如,在引导学生观察天上的云彩时,笔者鼓励学生根据云彩的性状、位置及颜色展开想象,将所观察的云彩传神地描述出来。有的学生写道:“朵朵白云像一群绵羊,拥挤在天上。”有的学生观察了雷阵雨来临前的云,描绘道:“又黑又厚的乌云,像层层叠叠的铅块,压在大家的心头上。”
三、利用阅读积累词汇量和写作素材
小学生由于写作实战经验比较少,对文字的转化和驾驭能力相对也更弱一些,即使在观察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想法,也无法用文字很好地表达出来。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描绘事物的技巧,并将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此外,阅读量越丰富越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同时能够开阔眼界,使学生从书本中了解到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的事物。
例如,在小学课本《猫》一课中,叶圣陶先生把猫的各种形态动作描绘得淋漓尽致,通过猫日常的形态与猫捉老鼠时的形态进行对比,一个慵懒一个活跃,把猫的各种形态丰富地展现出来,同时在描写猫捉老鼠的部分还加入了丰富的细节描写,以及各种生动的修辞手法。于是,笔者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这一段话,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角度,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运用到习作当中。此外,笔者还利用阅读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而生动的词汇和句子,并运用到习作中,使作文更加优美,更加具有个性特点。在一次组织学生到蔬菜园进行实地观察时,学生对菜园里生机勃勃的各种蔬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机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相关文章,尝试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词句,现场模仿描述菜园里见到的蔬菜。有的学生在描述黄瓜结得特别多时使用了很多数量词和叠词,如“碧绿碧绿的黄瓜们,个个都戴着嫩黄的小花,一排排地在藤上打着秋千”表示菜园丰收的场景。有的学生在看到成片卷心菜时这样描述“菜园里绿油油一片,一行行的卷心菜又大又圆,让人看了就非常喜爱”,通过调换句子中的主谓顺序,使蔬菜的丰收景象更加突出。有的学生在文章中加入了一些修饰词及修辞手法,把菜园的丰收体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如“辣椒在菜园中开着白色的小花,刚长出的小辣椒露着紅红的小脸蛋,可爱极了”。
这样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转换和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的习作更加生动形象。
小学阶段所有作文练习中有90%属于观察作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该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增加日常阅读量,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文字驾驭能力等,最终提高观察作文的写作质量。
注:本文系2017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小学中年级观察作文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2017C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秀琼(1984— ),女,广西合浦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研究。
(责编 黎雪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