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调皮小猫》集体备课谈“以退为进”教学法的运用

时间:2024-05-07

黎萍

【摘要】本文阐述教师集体备手工活动《调皮小猫》一课时在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述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以退为进”教学法的策略:激发幼儿兴趣、发挥范例的提示作用、设计有效的提问。

【关键词】幼儿教学 备课心得 “以退为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A-0040-02

一、集体备课情况

(一)关于目标的确定

在第一次的集体备课中,大家首先对“调皮小猫”的教材以及幼儿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教材主要是采用剪、折、粘贴的技能制作“小猫”,中班幼儿已有剪纸、折纸、粘贴的经验,但还不能熟练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技能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经过这些分析,我们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综合运用剪、折、粘贴的技能完成手工作品;

2.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养成细致耐心的操作习惯;

3.体验自制玩具的乐趣。

在试教后大家发现,第一个目标的提出比较笼统,没能指出本次活动的重点,对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的帮助预见不够。其实在幼儿的操作中,最难的一步就是如何将纸条(也就是猫的身体)弯曲并直立起来,所以在第二次集体备课时,我们将第一个目标调整为“探索将纸条围合并立起来的方法,综合运用剪、折、粘贴的技能完成手工作品”。还有教师认为第二个目标制定得过大了,“增强手眼协调能力”和习惯的养成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能实现的,这种目标更适合学期目标,所以我们将第二个目标改为“锻炼手眼协调能力,能耐心细致地进行手工操作。”调整后的目标突出了重难点,目标的描述也更利于操作和评价。

(二)关于活动的设计

在进行活动设计之前,我们首先围绕《广西幼儿快乐成长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提出的“教无痕,学有迹”的理念展开了讨论,最后达成了一致的认识:教无痕是指把教学意图和目的隐蔽起来,通过暗示或迂回的方式,潜移默化中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教无痕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蔽教学意图,强调的是让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幼儿在明、教师在暗,要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指出,要实现“教无痕,学有迹”,就要打破传统手工活动中教师直接示范来传授手工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学会“退位”。因此,我们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在手工活动中教师要如何‘退位”。在设计活动时,我们改变传统手工活动中教师一步一步向幼儿传授技能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范例,在摆弄中自主探索从而获得经验。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在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时候是这样设计活动流程的:玩“找小猫”游戏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出示范例观察小猫的体态→观察作业纸、说说小猫的各部位→探索将小猫的身体弯曲立起来的方法→幼儿进行制作→评价作品并再次游戏。在试教后我们发现,第一个环节“玩‘找小猫游戏”虽然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与本次活动无关联,显得很牵强、不自然,在观察并探索小猫的制作方法的环节教师还是没有完全做到“教无痕”,在探索将小猫的身体弯曲立起来这个环节,幼儿很难找到方法,教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根据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第二次集体备课的时候修改了第一个环节:通过范例“小猫讲故事”,既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又巧妙地让幼儿观察小猫的形态。在探索制作猫身体的环节,建议教师给每桌投放一个范例作品,让幼儿通过观察对照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教师出现过多的“教”,我们建议教师设计好提问,一步一步地引发幼儿思考,重视幼儿与同伴间的交流,鼓励幼儿互相学习。

二、集体备课心得

本次活动,我们尝试进行了一些“退位”,采取将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幼儿的策略,在活动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一退”、幼儿“一进”,幼儿在进退之间就获得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要实现无痕教学,教师要学会“退位”,那么“退位”的策略有哪些?以下是我们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

(一)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为“退”提供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有了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以游戏情境贯穿活动始终、引导语言的游戏化。比如本次教研课,在活动导入环节通过运用范例讲故事,迅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随着故事的讲述,幼儿自然觀察到“猫”的体态,教师很自然地“退了下来”,幼儿便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状态,幼儿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以隐性引导为主。整个活动,教师都使用游戏化的口吻让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氛围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幼儿的主动“进”为教师的“退”提供了条件。

(二)发挥范例的提示作用,为“退”提供可能

要想实现“教无痕”,就要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角,教师则应退为幕后的指挥者。但教师的“退”不是漫无目的、不讲原则的、不设底线的退,教师要成为幼儿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本次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范例,让幼儿在观察中探索,自主完成手工作品。范例的出现,使得课堂不需要教师太多的“教授”,更多的是教师放手和“退位”,教师退在幼儿之后、退在隐性之中。正是通过对幼儿自主性的有效运用,才使教师的退位更为顺利和合理,使幼儿的“进”更为自然和凸显。

(三)设计有效的提问,为“退”提供保证

无痕教学不是“不教”和“放任”,而是更好地“教”。有效的提问是实现“教无痕”的一种重要手段。提问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幼儿的思考和讨论,要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规律、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教师通过把问题抛给幼儿,才能做到“退”,才能让幼儿自主建构学习经验,教师不喧宾夺主,是为了更好地凸显幼儿的主体作用,更巧妙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在这次的手工活动中我们对教师的“退位”进行了一些尝试,获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如何真正做好“适时的退位”还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比如思考怎样将“退”与“进”更好地衔接,“退位”后教师如何更为有效地指导幼儿等。一个简单的“退位”能折射出许多教学中的问题,也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更能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学活动的成败,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和今后的研讨活动中还应不断地实践和研究、运用和摸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