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07

庞桂清

【摘要】本文论述教师通过巧用教学策略、贯穿教学内容、传授审题方法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审题热情,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数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审题能力 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A-0106-01

从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来看,审题和数学教学看上去没有太大的关联,实际上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很多学生在解答数学题目时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或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审题能力,无法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和条件,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学生的信心,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通过审题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的奥妙,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用策略,点燃审题热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动审题的情况不多,很多时候只有学生对学习材料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去审题,同时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审题兴趣不高,审题效率较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透彻,遗忘率较高。因此,教师应立足于教学实际,优选教学素材,巧妙利用相关的策略,将审题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审题。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平均数》一课时,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时比较抽象,教师可以综合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在3个笔筒中分别放有4、6和8支铅笔,请大家思考怎样移动笔筒中的铅笔,使得每一个笔筒中的铅笔数量相同。

通过将教材中的素材设计成对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展开审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审题之后积极动手操作,以审题带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可见,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数学故事讲解、数学幽默笑话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审题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趣味性,逐渐体会到数学审题的乐趣,进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相关的审题和学习中。

二、适机贯穿,培养审题习惯

新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需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较强的审题能力是保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审题教学适时穿插到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思维活动保持一致,促使审题和教学之间形成有效配合与协调,不断强化学生的审题能力。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上关于乘法运算率的解释,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刚开始大部分学生并未能理解是其中意思。之后,教师再设计如下练习题,让学生计算:

7×4+7×6 8×3+5×3 5×4+4×6

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计算的速度较快,有的学生计算较慢,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说运用的计算方法,计算较快的学生是利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了简便计算;而计算较慢的则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学生交流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乘法运算律的方法进行分析,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再返过来阅读课本上关于乘法运算律的解释,然后谈谈体会。这样,学生既加深了对乘法运算律的认识和理解,养成了良好的审题和思考习惯。

三、指导方法,提高审题能力

在小学阶段的审题教学中,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审题方法和技巧。因此,教师要将相关的审题方法融入到教学中,不断强化审题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审题发现其中的数学本质,弄清题目含义,并通过勾圈点化等方式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記录下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审题能力。

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给出的基本性质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认真推敲,让学生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

(1)在分数基本性质中,如果将“同时”两个字去掉,表述的意义是否会发生变化,结论是否还是成立,“同时”两个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如果分子和分母同时除或乘以两个不一样的数,分数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是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呢,结果又会怎么样?

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课本上的分数的性质进行“咬文嚼字”,加深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掌握审题方法,提高审题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从学生的发展还是整个教学成效来说,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将审题教学引入课堂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既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还能对相关数学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责编 林 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