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文钊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A-0034-02
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学生学习法则、性质、规律的重要基础,学生对概念掌握得牢固与否,将影响着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然而,概念知识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把信息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灵活、直观、高效的优点,将声、光、像与学生视、听、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营造氛围,帮助学生了解概念
快乐的情绪、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使学生的大脑持续地处于兴奋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入数学概念之前,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让学生在轻松的数学情境中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概念。
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森林王国里正在举办一场趣味运动会,其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赛车比赛,赛场上摆放了形式多样的赛车,有的车轮是圆形的、也有的车轮是椭圆形的、还有的是方形的……看,比赛已经开始了,小兔用的是一号车,车轮是圆形的,小羊用的是二号车,车轮是椭圆形的,小猴用的是三号车,车轮是方形的,这三位选手,谁将会成为最后的冠军呢?请大家大胆预测。然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演示了比赛的过程,学生们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笑得前俯后仰。教师说道:“大家预测得非常好,为什么小兔会成为最后的冠军呢?”学生们认为其他两辆赛车的车轮因为不是圆形的,所以车子在前进过程中就会忽高忽低,而且速度会很慢。教师追问:“为什么车轮做成圆形就可以避免这种弊端呢?”学生们发现圆形车轮上的任意一点到轴心的距离是相等的。此时教师引出了圆心的概念,以及半径、直径……
这样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帮助学生感知概念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疑难之处,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建立数学概念。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分、秒的认识》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对时间的认识和区分是学习中的重点,也是难点,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种认识和区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1小时=60分,1分钟=60秒,在学生的头脑中难以形成清晰的概念,他们的脑海中对这种概念是一片空白,如果教师一味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必定是一知半解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时间概念,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了新颖而又儿童化的课件,并巧妙地配上了音乐,触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活泼有趣的画面,时针、分针、秒针走动的“滴答滴答”声,丰富了学生的概念表象,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的演示,学生感受到了分针在钟面上走完一圈,需要1小时,在体验中理解了1分钟有60秒,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概念教学的形式,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完成探索,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促使学生对概念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数学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凸显知识的实用性、广泛性,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主动性。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给学生创造说、做的条件,多让学生合作交流。同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时间,不能盲目灌输,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凸显知识的本质,让全体学生实现共识、共享和共进。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教室的地面长9米,宽6米,然后出示问题:“同学们,如果让你画出教室的平面图,你认为应该怎么画才不会走样呢?”学生纷纷动笔,教师故意问道:“你画的图,长是不是9米,宽是不是6米呢?”“不是。”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是怎么画的呢?”有学生汇报:“我画的是长9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也有学生汇报:“我画的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教师(充满疑惑地)问:“大家画的都是同一间教室,但这两位同学却画得不一样大,你认为谁的画法才是正确的呢?”此时学生回答:“第1个同学画的长方形,长与宽的9∶6,化简后是3:2;第2个同学画的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也是3∶2,所以本质是一致的。”这时,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了没有按3∶2画的平面图,都产生了变形的情况。然后教师在大屏上展示学生画得正确的平面图,教师指着平面图问:“别人看了平面图,就会知道我们教室的形状,但实际的长和宽不知道,你能否想一个办法,让别人看了以后,也能知道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吗?”学生陷入了沉思中。在汇报环节,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①有学生建议直接写上教室的面积是54平方米。②在图上标长是9米、宽是6米。③我写上1厘米等于100米。④注明缩小100倍。⑤注明缩小300倍……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大屏幕适时揭示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概念的内涵。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将比例尺的概念植根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形成了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四、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活学活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是数学概念教学的最高层次,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解决相关问题,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将概念转化为技能,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训练过程。
在教学“圆柱的概念”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校里的白杨树呈现在大屏幕上,学生看到熟悉的画面后异常兴奋,教师趁势抛出一个问题:要求出这棵大树树干的横截面面积,你想怎么求呢?有学生说:“白杨树的横截面是一个圆,一般情况下,我们求圆的面积,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但目前既不知道半径,也不知道直径,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多媒体出示了卡通人物的形象,它提议把大树砍下来,量出半径,进而算出横截面的面积。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个方法不可取,因为白杨树会死掉。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和讨论,认为可以先测量出白杨树树干的周长,然后算出半径,最后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算出白杨树的横截面面积。下课后,很多学生跑向操场,实际测量了白杨树树干的周长,进而算出了横截面面积。这样通过信息技术展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帮助学生巩固了概念,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每个数学概念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这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概念、构建概念、理解概念、巩固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立足教学实际,探寻最佳的教学途径,还生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概念教学效率,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