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冯秀
语文教学要简化头绪,突出重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了简化语文教学环节,让学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文本内涵,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选点教学法。选点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一篇课文时,选择一个知识点,并围绕这个知识点提出主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选点教学中,选点非常重要,教师所选的点应当或贯穿全文,或能从这个点发散到其他的点。下面,笔者就如何选点的问题进行具体说明。
一、以“事”为点进行教学
学生大多喜欢听故事,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事”为点进行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如果详细解析全文,需要讲解的东西必然很多,学生学得也累。面对这篇长文,教师运用选点教学法展开教学,能够达到长文短教的效果。教师可以以“事”为点组织教学。文章写了“儿时被打”“逼我汇款”“毕业典礼”三件事,而“毕业典礼”是文章的主线。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文章写了英子和爸爸之间的哪几件事情?根据时间顺序分别列出这几件事情。”“从这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爸爸对我是什么样的态度?爸爸希望我如何对待人生?”“最后一件事描写得最深刻,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以“事”为点展开教学,教学层次清晰,如通过“根据时间顺序分别列出文中的几件事情”,很好地梳理了文章内容,学习了作者采用的是插叙的写法,明白了“毕业典礼”这件事是贯穿全文的。又如,第二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把握故事的典型性,从“儿时被打”可以看出爸爸希望“我”能够克服困难;从“逼我汇款”可以看出爸爸希望“我”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要硬着头皮去闯;“毕业典礼”时,爸爸没办法参加,他只是说“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通过这三件事情,学生可以看出爸爸的教子理念,那就是从小“闯练”。
以“事”为点展开教学,这么长篇幅的文章也实现了“短教”的可能,并且去掉了繁文缛节,直奔中心主题,迅速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
二、以“人”为点进行教学
一篇文章,能够选择的“点”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选点”。除了以“事”为点展开教学,教师还可以以“人”为点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把握文本中人物的个性特点,理解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情感。
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课文《故乡》要分析理解的内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取“人”这个点展开教学,抓住“闰土”“我”“杨二嫂”这三个人物形象组织教学,设计以下三个问题:“文章写闰土时,运用的是前后对照的写法。思考文本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对照写的?对照写是为了突出什么?”“分析杨二嫂这个人物形象,从外表、动作、对话几个方面来思考。”“分析‘我这个人物形象,侧重从心理描写这个角度去思考。”通过抓取“人物”这个点教学《故乡》,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认识到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同时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领会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愿望和信念。
上文提到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也可以以“人”为点进行教学,通过分析“爸爸”这个人物形象展开教学。如设计问题:“说说文章写了爸爸的哪几件事情?”‘‘从这三件事情中可以知道‘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围绕“爸爸”这个人物形象设计的教学问题,能使学生关注到爸爸这个人物的描写细节,比如爸爸在打了我以后,送夹袄给我,还让我坐车,拿出铜板给我。由此可见,一篇文章,选取的“点”不同,教学重点也不同,由点带面,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理解文本内涵。
三、以“词”为点进行教学
在一些课文中,关键性的词语贯穿于全文,或揭示文章的主旨,或抒发人物的内心情感,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等等。教师在备课时如果能够潜入文本,找到这些关键性的词语组织教学,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一位教师在教学语文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孑L乙己》时,选取了‘笑”这个词语作为教学突破点,围绕这个点提出问题:‘什么人在笑孔乙己?他们笑孔乙己什么?”“人们笑孔乙己,可以看出孑L乙己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征?”“文章是一个悲剧,为什么要写众人的笑,以笑写悲呢?”学生们對“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教学时,教师要记得给学生留足思考的空间,只要学生能够说出与主题相关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对于同一篇文章,选择的“点”不同,教学策略也应有所不同,并且,同一文章也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教学。但是不论教师如何处理文本,都要反复研读文本,对文本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和感悟,这是选“点”的前提和基础。更为关键的是,我们所选的“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责编 秦越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