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肖开勇
【关键词】写景 古诗词 《枫桥夜泊》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0067-0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新编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写景诗大多以描绘景物为主要题材和抒情媒介,这些诗词篇幅短小、格调明快、语意浅显,学生们易读易记,学起来饶有兴趣。本文主要以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教学感受与体会。
一、初读古诗,诗中找景
选入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的写景类古诗词通常直接点明所要描绘的景物,如《鸟鸣涧》写出了桂花、山、鸟等景物。在写景类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一边朗读古诗,一边找出诗人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中如何对这些景物进行描述,真正使学生领会到诗词的语言美、景物美、意境美。
师:请大家自由读古诗,并把诗中描写的主要景物画下来。(生画月亮、乌鸦、寒霜、枫桥、渔火、姑苏城、寒山寺、船等景)
师:你能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景物的吗?
生1: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把月亮、乌鸦、寒霜等景物清楚地描绘出来。
生2:“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夜里枫桥岸边的情景。
师:在枫桥边上有许多景物,作者为什么要写钟声呢?
生3:因为在寂静的夜里钟声可以传得很远,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说得非常好。此时此刻读着这些诗句,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生4:诗人太了不起了,仅仅通过几处景点的简单描绘就为我们展现了旅人的愁思。
生5:我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当时的情景。
教师并没有对写景诗的特点进行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初读找景,让画面自然浮现在学生脑海,这样教学衔接符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
二、再现景物,感知诗境
古诗词阅读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这与古诗词的意蕴分不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诗人笔下的美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学生自然从中受到诗词的感染与熏陶,深刻领会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你们想不想看一下,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是什么样的画面呢?(多媒体展示画面。生欣赏画面,感受诗境)
师:看着这些画面再来朗读古诗,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请结合画面与古诗,说说诗中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落寞。
生2:思乡。
生3:孤独,不得志。
生4:愁。
在直观情境的呈现中,冷月、孤舟、渔火、啼鸦、钟声突显境之静、人之愁,学生的感受要深刻得多,对诗人处境的理解也透彻得多,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三、品词析句,读活画面
学生从诗中找出所描绘的景物之后,脑海中自然形成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对诗词中起到点睛之笔的关键词语、句子进行赏析品味,领悟诗中的境界。
师:我们阅读古诗词不光要读出诗的韵味,还要读出诗歌营造的意境。这首诗的关键词是哪个?
生1:“愁眠”。
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生2:诗人到了异乡睡不着觉,于是到了枫桥边上仰望星空,看到周围的景物,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愁绪。
师: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浓浓的哀愁呢?
生3:可能因为他不如意。
生4:他可能想家了。
生5:他被人诬陷了。
师:我们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发愁,但是从诗词的字里行间分明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愁容与冷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诗人的这种情感再读一遍课文,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心情。
教师紧扣“愁眠”一词让学生想象诗人的处境,让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与人物形象变得立体鲜活起来,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理解与感受。
总之,在写景类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诗词中读活画面、读出诗词的韵味,收获诗词教学的精彩。
(责编 杨 春)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