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人教版新旧教材“周长的认识”比较研究

时间:2024-05-07

梁宇+袁甜+邹循东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周长的认识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A-

0071-02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2012年秋季起,小学和初中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随后的几年里原有的实验版教材陆续淡出历史舞台,至今各个年级的新教材皆已出齐。下面,我们将选取人教版“周长的认识”这一节教学内容,从新旧教材对比中窥探异同,以体察课程改革的脉搏。

一、明晰新教材未变动之处

新教材在情境引入部分同样列举四个具体图形和四个几何图形,这种直观呈现方式的保留,旨在清晰、明朗地向学生引出本节即将学习的内容,颇有“先行组织者”的意味。在这种呈现方式的引导下,学生很容易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等越发精细且丰富多样的操作活动获得新知识。新教材继承了“直接给出定义”的编排策略。通过这种演绎式的概念呈现方式,学生在了解定义的内容后,把概念推及个别,使之前所学内容与定义达到极好的衔接与互通。新教材依然保留了旧版教材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图片,这种真实情景的浓缩恰好为学生找到了模仿的范本,生动而又形象,趣味十足。

练习部分的“做一做”与实验版教材中练习十第1题异曲同工,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消化之前的新授内容;练习题中依然保留了三名学生测量“三围”的课外活动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领会“化曲为直”的思想,活学活用,与日常生活更好地对接。

二、新教材新变化探微

(一)教材编排巧布局,挖掘学习深度

“周长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出现在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实验版是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实验版中“周长的认识”被安排在“四边形”这一章节,新教材将该单元的名称改为“正方形和长方形”。新教材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实验版该章节的“平行四边形”部分取消,并前移至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二)”。实验版中该部分在学习“测量”及“万以内的加减法(二)”之后就被引入,新教材在介绍了关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方面多个章节的知识之后,才被引入。

教材将“周长的认识”的编排顺序延后,将“平行四边形”前移,章节题目“四边形”精简为“正方形和长方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测量”这部分的新知识,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建立测量同周长间的联系。教学中有一种思想亘古不变,就是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向学生越早渗透知识越好,一方面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一方面为日后更为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内容稍加点睛,锦上添花

新教材在原有实验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微调,不仔细辨别甚至难以明察秋毫。

实验版的例1第二个图形国旗在新版教材中的例3已经换作三角板,这里的改动非常有必要,可以体现图形的多样性,既有不规则的树叶,又有规则的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而旧教材中的国旗和教科书虽然是不一样的事物,颜色也不尽相同,但在所学知识体系中它表示同一含义,即长方形,这就无形中造成了内容的重复和教材版面的浪费。而且,笔者观察到一个细节,树叶中有一个细小的改动——多了一条柄,针对这条叶柄可以做一些文章:计算周长的时候是按照它的边缘来算还是直接把柄的长度加入到原有周长之中,这也是改编者有意无意的点睛之笔。

再者,下面四个简单几何图形虽然只变化了第三个图形,即去掉了长方形左侧部分的宽,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个改动十分巧妙,为学生明确周长的定义(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埋下了伏笔,从反例入手,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习题精妙改动,思想深入渗透

人教版新旧教材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课后习题量的多寡,新教材在该节课习得之后即有习题的设置,实验版的习题则要在习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之后统一编排在其后。新教材习题部分布局的改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消化知识,另一方面增加的习题可以扩展学生的认知,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索。

下面具体到各题进行分析:

1.新教材的“做一做”看似把旧教材练习十移植过来,但却有更大的突破,实验版中练习十第一题中的“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例1中有很大的重复性,新教材的“做一做”中第二个三角形看似和例3中的三角形重复,实则绝非例题中所出现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有一个角为30度的特殊直角三角形,而是一个具有一般性的等腰三角形,这就是从特殊走向一般的变化,而第一个图形是类似三角形的“凹四边形”,这就从一般走向了特殊,拓展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在他们的头脑里建构出了不同于凸多边形的凹多边形的表象。

2.新教材的练习十八的第1题一如例3中继续作以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区分,以确定图形是否有周长。图形形状更加多样化,这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而实验版的练习十仅仅是量一量,计算出几个在之前例题中有重复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

3.新教材练习十八第2题出示一张公园的示意图,并且标明方向和每段路程的距离。虽然不用具体测量,但这一个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会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科书有限的纸张可以表示出几百米的距离,这对渗透比例尺和空间方位概念,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升空间知觉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实验版练习十的第2题,要求学生去量地图的周长,这时候就会使人产生歧义,是要量地图边线长方形的周长还是地图弧形加直边的周长,如果是前者显然已是重复的巩固练习,后者则可以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尽管在此题中出现了地图,有比例尺,但测量该图形周长时也仅仅需要利用尺子和绳子而已。

4.新教材新增的练习十八第3题,通过对比、辨析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注重帮助学生体会平移转化的思想,化繁为简,可以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受,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刷新了我们对以往“双基”的旧认知,给我们带来一股“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的清新空气,而这些我们都可以从新教材的细微变动中感悟到。体察课程改革脉搏的同时,我们更能体会到教材编写者对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以及对数学与生活交融的能力要求的深入理解。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如何把这些数学实验田中的“养分”渗透到教学中,深入到学生思维更深更广的领域,是今后的教学工作需要探求的问题。

(责编 黎雪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