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自主体验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4-05-07

徐辉

【关键词】自主体验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21-01

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自主权,让学习充满快乐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实现这一追求呢?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主宰课堂,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我体验研究、个性获得发展、创造力得到发挥的过程。

一、善于观察研究,引发创新之念

教师在教学时通过科学地整合教学资源、精确地定位教学内容、灵活地挖掘教材的内涵,促使学生高度关注学习素材,学会观察研究学习素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时,笔者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研究、思考、辨析,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北京的温度、上海的温度、南京的温度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在自我观察中逐步建立气温有高有低的不同呈现状态,并逐步厘清南京的温度(0摄氏度)是其他两个城市气温的分水岭。同时获得真实的体验:上海的气温比0℃高,就是零上的温度,而北京的气温则比0℃低,是零下的温度,让学生在主动思考中感悟到零上和零下的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学生建构正确的认知提供必要的表象积累。再利用海平面的地势描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正负数的存在。通过观察、研究引发学生创新之念,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用科学的数学符号表达观察中发现的对立关系,从而引出现代数学中负数的表述方式,使学生正确地建构正负数的认知。

二、勇于质疑问难,激活创新思维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质疑问难播下勇于创新的种子,促进学生善于激疑、敢于揭疑、创新释疑,从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敢于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勇于尝试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习突破。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面积是多少》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中,面对教材的提示——不满一格按半格计算,教师要求学生学会问一问这是为什么?它是不是永远都正确的呢?激励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指导学生学会多维度思考问题。学生通过画图、比较、辨析等活动,逐步感知该规定的不足和缺陷,促使学生去探索新的方法,学习新的策略去思考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通过画图,感知到图1和图2是符合教材的规定,能够数出图形的面积。但是图3和图4则明显不能利用教材中的规定去数一数,这样势必促使学生去探究这类图形的解答方法,为学生深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提供认知冲突,激发深入探索的热情。

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初生牛犊的气慨,因而他们敢于抨击权威,也正是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质疑问难的品质,激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三、敢于独辟蹊径,发展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从学习的材料、组合、构造、功能、形态等不同角度,学会不同地思考。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层次的创造性活动,善待学生的出错,促使他们敢于冲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拓广泛的思维空间,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一艘轮船从甲港顺水航行到乙港,立即逆水返航到甲港,共用8小时,已知轮船顺水速度比逆水速度每小时快20千米,又知前4小时比后4小时多航行60千米,问两地路程?通常的解题思路是紧扣题中的数量关系,或列方程进行分析解答,或寻找其中纷繁复杂的关系,探寻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然而这些都会使学生感觉困难重重。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来揭示其中隐含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具体的图例中突破问题难点。也有部分学生采取假设法灵巧地突破问题的局限。假设逆水行驶为0千米/小时,那么顺水行驶的速度则为20千米/小时,从条件中多行60千米,就可以直接计算出顺水行驶的时间为60÷20=3(小时),则逆水行驶的时间就是5(小时),所以顺水速度与逆水速度比为∶=5∶3。因此,顺水的速度为20÷(5-3)×5=50千米/小时,那么两地的路程为3×50=150千米。

总之,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使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学习的历程,让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创新自身的思维。

(责编 林 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