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4-05-07

梁小娇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启动学生创造性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笔者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发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较多问题,需要改进。

一、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问题

以前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虽然目前课堂教学比较注重启发学生思考,但基本上还停留于对问题设计与解答的阶段。笔者随堂听课,对本校四到六年级25节语文课的课堂提问作了记录,其情况如下:

1. 从提问主体看,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从当前记录的数据看,语文阅读教学一节课40分钟,教师平均每50秒钟提出一个问题。有一位老师教学《 丝绸之路 》前四个自然段,共提出了54个问题,下课时还布置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提问只是问词语解释、句子含义之类知识性问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不够,学生完全在教师的牵引下,按老师的意旨阅读课文,用老师想听的话回答问题,自读自悟不够到位,思想情感陶冶和语言训练就难以落实。

2. 从提问对象看,教师下意识地喜欢提问优等生。以下是对三节课提问情况的统计表:

对此,教师回答:一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总在提问优等生;二是课堂时间有限,这个学生答不出来,就得另找其他学生;三是忽视了教室里最边缘和最后排等座位的学生。这样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学习动力不足。

3. 从问题性质看,填充性问题多,探究性问题少。提问作为教与学、读与思的交合点,应有一定的思维深度。然而,目前了解性提问占提问总数的51%,对内容填空性提问和选择性提问比较多,而对文章内涵探究性提问比较少,难以引导学生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4. 从问题范围看,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提问少。课堂提什么问题,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围绕教学参考书上的知识点提问多,而忽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二、 优化课堂提问的基本策略

1.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抓住教学关键,精心设计提问,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减少那些没有思维深度的问题。

2. 创设学生提问的适宜环境。学生能否提问,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和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坦露思想,质疑问难,标新立异,展现个性,发表见解,进行争辩,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给学生提问的时间。所谓学问是学与问的融合,学而不问就难以长进。有些小学生尚未学会质疑,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提问。比如,启发低年级学生从词、句以及课文插图等方面提出问题,启发中年级学生从句群和段落等方面提出问题,启发高年级学生从文章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提出问题。同时,给学生独立阅读和自觉提问留够时间。

4. 捕捉最佳的提问时机。教师要敏于捕捉、准确把握、巧妙引发、善于创设最佳提问时机。学生思维遇到障碍,往往是在课文重点、难点之处,教师可以采用铺垫性的提问,从而降低思维坡度,减小问题难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生思维存在片面性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问题。在教材精华之处创设提问。比如,(1)引导学生就课题提问,提高他们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2)在全文关键处提问。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性词、句、段提问,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3)从中心处提问。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学生初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教师可以提问: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伯父“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四件事:读《水浒传》,谈“碰壁”,救助黄包车夫,女佣的回忆等,这些都说明伯父“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得多”,有助于学生抓住中心,理解材料,学习写法。

5.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兼顾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满足全体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如,可以设计一些回顾性、尝试性的问题,给学困生回答,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愉悦,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出一些评价性、创造性的问题,供思维活跃的优等生回答,从而发挥其带动作用。

总之,教师要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方式方法,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责编李景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