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李江泳
美术教学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不仅能传授美术知识和进行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提高聋生的审美能力,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心理功能趋于和谐,潜能得到协调发展,逐步完善健全人格,从而达到提高人生价值、体验和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如何发挥美术教学对聋生身心康复作用呢?以下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善于引导,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启发、体验式这种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让聋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美术活动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1以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低年级聋生喜欢新奇、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我以各种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如在《奇妙的角花》这一课教学中,我用直观的教具“万花筒”引导聋生自主学习。聋生带着好奇走进了万花筒的世界,直观感受了多姿多彩的图案造型。千变万化的造型启发了聋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了创作内容,使他们在创作动物、植物、花卉、几何图案的角花剪纸作品时发挥创作潜能和个性。高年级的美术教学,我则更多的以体验式教学开展美术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如聋人物场景速写课,我把课堂地点设计在室外,引导聋生观察生活场景,交流体验,指导聋生如何构图、抓住人物动态特点以及场景表现,让他们在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培养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让聋生拥有自己的“钥匙”。由于聋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稍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减少不必要的示范,而要根据聋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问,让聋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形式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就好像一串“钥匙”给学生,从而把自主创新的主动权交给聋生,让他们用“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例如:我上聋校实验教材第一册《生活中的圆形物》这一课,并不直接示范教学,而是精心设问,让聋生思考,启发他们在身边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在老师的启发下,聋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有很多的圆形圆形物,如圆凳、手表、扣子、橡皮、圆形按钮等。然后引导聋生回忆生活中的圆形物,如篮球、乒乓球、月亮、太阳、灯笼等。教师在一连串的设问中激活了聋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用绘画、剪贴的平面方法表现圆形物,还可以用立体的表现方法,运用纸、胶泥、毛线等各种综合材料,大胆创作,最后再将他们创作的圆形物组合成一幅画或作品。在这样的美术活动中,聋生体验了造型美的乐趣,达到自主探究、创新、合作的学习目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聋生对美的认识
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通过引导聋生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对培养聋生的健康心理起着推动作用。
1通过美术教学,使聋生感受美的内涵。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韵律美,震撼了世界。由此可见,感受韵律美,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有听力障碍的聋哑人。为了帮助聋生康复身心,我根据聋生的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从舞蹈、武术、运动等艺术欣赏导人,引导聋生从舞蹈、武术、运动、体操的艺术表现中感受韵律美,如舞蹈的刚柔、武术的强弱、运动的快慢,并将这些感受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进行联想,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节奏和韵律,强化线的韵律美,让聋生和健康的孩子一样能感受韵律、表现律动美。这一课,让聋生在美术活动中自由摆设静物组合造型。感受造型艺术的乐趣,大胆地进行线描创作,发挥创作个性,补偿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达到康复身心和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2通过美术教学。使聋生在体验生活中创造美。美来源于大自然和生活体验。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美术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引导聋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每个学期的寒假、暑假,我都给聋生布置写生作业,鼓励他们将生活的体验、感受,大胆地通过创作表现出来。由于聋生来自广西各地,因此他们的写生题材也丰富多彩。他们用轻松、灵活的笔触,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无拘无束、充满童真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创作个性。他们个性鲜明,有的活泼开朗,有的严谨细致、有的热情奔放。作品当中,有的聋生完全抛开了透视的规律,用独特的观察和艺术语言把写生景物进行再塑造。尽管所画的透视不是很准确,但歪歪斜斜的造型却很有装饰性,显现出儿童的朴实、纯真。有的作品用写实的手法进行创作;有的用概括、简练的表现方法,略有大师的风范;有的灵活取舍写生场景,主题鲜明。尽管他们不能聆听清脆的鸟鸣,但在他们的作品中能感受到韵律美,仿佛是一曲曲大自然的交响乐,体现了聋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提升聋生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聋生听力损失的情况不同,有的残余听力好些,有的差些,有的甚至完全失去听力。他们因生理上的缺陷都很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时间长了将影响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我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按照聋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多看、多问、多说、多画”是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多看,就是让学生多欣赏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多问,就是教师要多以图片为主的直观形式多提问题,让学生回答问题;多说,就是教师与聋生之间、聋生与聋生之间多讨论、多用口语交流;多画,就是让聋生把所见所想,尽量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还可以用连环画、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生活,或者给画配上文字,锻炼他们书面语的表达能力。
比如:我上《你能画几种蔬菜》这一课时,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图片让学生欣赏,以图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蔬菜?简简单单的提问,聋学生说了很多。有的说喜欢大白菜,有的喜欢西红柿,还有的喜欢黄瓜、南瓜等。然后我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图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聋生回答问题形式多采用口语、书面语形式,手语补充,这些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在与聋生交谈中,注意他们在语言语法运用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后,让聋生把所观察到的形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由“会说”、“敢说”,变成“能说”,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他们的今后走向社会与健全人沟通打下良好基础。
四、培养聋生做人的自信
由于听力障碍,聋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要比正常人多得多。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根据聋学生的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出较适合聋学生特点的教学、学习方法:体验试直观教学与学习。通过体验式的写生美术活动,要求聋学生用钢笔直接进行线描写生或创作,由于用钢笔画线条不能涂改,使聋学生用笔大胆、果断、线条肯定,改掉作画犹豫、涂涂改改的毛病,并通过大胆、富有个性的线描创作使他们增强自信。
在教学中,我从聋生的特点出发,不断研究、实践、总结优化美术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聋生的绘画基本功,我从简单的静物写生训练开始,首先引导他们如何去观察、表现。其次,讲解构图、写生方法。并局部演示。把线描写生分几个阶段强化训练,内容由易到难。从训练静物、植物、花卉、树木写生开始,到训练建筑、风景、场景写生,再到训练静态人物、动态人物场景写生。引导聋生在写生作品中提炼,升华为创作作品,运用写生收集的素材,进行儿童画、版画、装饰画等创作,这样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创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为了让学生融入社会,我利用“六一”儿童节、助残日、元旦等活动,让聋学生进行绘画展示。另外,我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绘画比赛,邀请普校的学生和聋生进行绘画交流,让他们在与正常孩子的同场竞技中,才华得到展示,心中充满自信。
五、完善聋生的健全人格
让残疾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我们特教老师的责任。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融入情感教育、养成教育,加强德育渗透,创新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成为聋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使美术课成为聋生爱上的课。为此,我常常组织聋生到校园写生,让他们加强热爱校园环境的意识,促进聋生爱护一草一术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我把美术教育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激发聋学生感恩情感。例如,开展“我的爸爸妈妈”、“美丽的校园”等主题创作,引导聋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情怀,在美术教学中强化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爱劳动、爱生命的意识。我还通过组织学生看画展和参加美术创作活动,引导聋生欣赏优秀作品,开展具有丰富思想品德内涵的主题创作。例如:我组织聋生参加“环保、奥运”等主题的各类书画比赛,刘坤同学创作的《我们为北京加油》、唐振明的《环保之乡》、林梅丽的《我是合格的小公民》、赵青晓同学的《新北京新奥运》等美术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聋生健康的思想情感,他们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不断完善健全人格。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让聋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技能,在健全人格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康复作用。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在发挥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创新教学理念放在首位,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实现学科的教育价值,为聋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最大的帮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