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莫以关爱之名捆住孩子的手脚

时间:2024-05-07

通过话题中的描述,我感受到了这所幼儿园的教师们对孩子的关爱,他们为了实现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组织开展了全园范围的户外混龄活动,为了推进活动的有序开展,对活动做了细致的设计和安排。尽管我没有在现场,但从话题中可以大致推断出教师们设计活动及规则的出发点。比如,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采取人员分半的方式,将室内外场地同步利用起来;为了丰富活动内容,教师在户外设计了15个活动区,让孩子可以体验不同类型的活动;为了引导孩子扩大交往面,接触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同伴,积累更多的交往经验,教师有意让一个班的孩子分散到不同的区域去活动;为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教师鼓励孩子参与不同类型的活动,发现孩子连续几天去同个区域或长时间未去某个区域,便会加以提醒;为了培养孩子做事的计划性和专注力,教师规定孩子每天一旦选定某个区域就不能更改了;为了增加孩子之间的互动机会,教师有意减少了区域内材料的数量,以引发分享、合作的行为……可见,从活动场域到参与人员再到材料,教师都做了周密的设计,甚至对孩子可以如何与同伴互动都做了预设。

可是,在教师这种“360度无死角”的关爱之下,孩子是怎样的感受呢?现在,就让我试着代入孩子的角色,模拟一段孩子的内心独白吧。

我叫小A,上中班。今天早上一到幼儿园,老师就让我选一选去哪个区玩。前几天我一直在建构区搭城堡,昨天游戏快结束时,我搭的两层城堡差点就成功了,可惜时间不够了,今天我想再试试,而且,我还想出了一种新办法,可能会让城堡站得更稳。但是我说了我的选择后,老师说我这个星期都在建构区玩,该换换了。我的好朋友小B选了角色区,我想和她一起去,但老师说角色区今天人已经满了。还能去哪里呢?我有点想不出来了。老师说我很久没去过滑草区了,建议我去试试,我同意了。到了滑草区,我拿了一块滑草板。我发现其他小朋友我都不认识,只认识与我同班的男孩小C,但他总喜欢打来打去,我不太想和他玩,我也不想和其他不认识的小朋友玩。我觉得有点无聊。我拖着滑草板走来走去,忽然发现它会在地上蹭出“沙沙”的声音,挺有趣的,我跑了起来,“沙沙”的声音更响了,我感到很开心。这时,一个陌生的老师走过来说滑草板不是这样玩的,还指着一个小班的弟弟对我说滑草板不够了,让我和这个弟弟一起玩。我知道滑草板可以两个人玩,可是我今天不想这样玩。我就把滑草板给了弟弟。我站在小山坡上,这里能望到不远处的建构区。我好想去呀!明天老师会同意我去嗎?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师以关爱之名捆住了孩子的手脚,使得孩子失去了自主的空间。事实上,这些细致入微的设计背后隐藏着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活动,不相信孩子可以自己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解除孩子身上的束缚,我们会发现,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能干。

(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张荣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