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筷”乐总动员

时间:2024-05-07

林美曲

筷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幼儿对筷子并不陌生。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应当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或废旧物品材料,供幼儿学习探究。基于此,我们在班级自主游戏区投放了一些筷子,供幼儿探究。对于这种简单、开放的低结构材料,怎么玩才能更有趣?我们决定让幼儿自由探索玩法,充分享有游戏自主权。

【场景一】在自主游戏时间,幼儿看到游戏区里新增了游戏材料——筷子,便兴奋地问教师:“老师,这些筷子是给我们玩的吗?”“老师,这要怎么玩?”教师说:“老师也不知道怎么玩,我们一起玩一玩吧!”于是,幼儿开心地玩起了筷子。只见有的玩起了筷子接龙游戏,有的玩起了挑木棒游戏,有的拿着筷子夹积塑、积木等。可是过了一会儿,玩筷子的幼儿人数就明显减少了,有的幼儿索性丢下筷子去玩其他材料了,还有的幼儿嘴里念叨着:“一点儿都不好玩。”最后,只剩下赫宣一个人还在捣鼓着,他用筷子在地板上摆出了房子等平面图形。突然,他跑到建构区,拿来积塑玩具中的小转头,想把筷子插到小转头上,可是怎么也插不进去,他感到有点失落。

【分析】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喜欢接触新事物的特点,在区域中增加了筷子這一材料。筷子这种低结构材料具有简单多变的特点,幼儿能在游戏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探索出各种玩法。然而,幼儿由于一开始没有明确筷子的玩法,所以玩了一会儿便失去了兴趣。由于赫宣平时特别爱玩建构区的游戏,所以他对新投入的游戏材料筷子尤其感兴趣。他跑到建构区,拿来平时插塑料吸管用的小转头,想把筷子插到上面。他可能是觉得筷子和塑料吸管一样都是长条形的,塑料吸管和小转头可以拼插成立体的玩具,那筷子应该也可以。但由于塑料吸管是空心的,筷子是实心的,所以筷子怎么都插不进小转头。从用筷子摆平面房子,到尝试用筷子和小转头拼插立体物体,可以看出赫宣不再满足于平面拼搭,已经萌发了搭建立体物体的想法。

【场景二】当观察到赫宣尝试用筷子搭建立体物体却遇到了困难时,教师通过谈话引导他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你拿积塑玩具里的小转头是想玩什么呢?”

“我想把筷子像塑料吸管一样插进小转头,这样连起来就可以变成房子,可是筷子没有洞,插不进去。”

“是呀,筷子是实心的,没有洞,插不进去的。”

“那要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插进去呢?”

“要有洞的。”

“一定要用插的方式才能把筷子和小转头连起来吗?”

在教师的启发下,赫宣拿来雪花片、橡皮筋、橡皮泥等材料继续探究。他将橡皮泥搓成一小团,然后把筷子插进橡皮泥,筷子就立起来了。他继续用同样的方法使筷子立起来,可没过多久,筷子好像不听使唤似的,一下子就倒了。后来,他干脆捏一块大一点的橡皮泥粘上去,可是这导致整个搭建的框架直接倾斜到一边。

“怎么会倾斜到一边呢?”

“老师,可能是因为这边比较重。”

“为什么这边会比较重呢?”

赫宣若有所思地把后面粘上去的大块橡皮泥拆下来,重新捏了一块小的粘上去,这下搭建的框架没有向一边倾斜了。

看到赫宣的搭建成果,之前放弃玩筷子的幼儿又重新玩起了筷子,大家学习赫宣的方法,将橡皮泥和筷子拼插在一起,搭出了房子的造型,游戏区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

连续几天,幼儿都在探究筷子的新玩法,他们用筷子搭出了房子、星星、小花坛等造型。

一天,赫宣和伯翰两个人自发地玩起了比搭高楼的游戏。经过几天玩筷子和橡皮泥拼插的游戏,他们积累了不少游戏经验。比赛进行到一半时,赫宣眼看已经搭完两层楼了,高楼却突然倒向一边,整个搭建的框架也渐渐倒了下来,他又试了几次,但高楼还是很快就倒了。他不服输地说:“我要搭另一种比它还高的高楼。”说完,他干脆把橡皮泥拿掉,直接用筷子叠成一层一层的“井”状。伯翰对此表示不服,说:“你这样搭的不算。”话音刚落,伯翰搭的高楼也倒了。

【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动手动脑探索各种材料。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幼儿对增加的材料橡皮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还创造性地拼插出了很多造型,如房子、星星、小花坛等。由于橡皮泥材质较软,不容易固定,再加上中班幼儿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还不够,导致他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了搭建物倾斜或倒塌等问题。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的搭建兴趣,他们自发地玩起了搭高楼比赛。在游戏过程中,赫宣根据自己的观察发现,搭建物向一边倾斜的原因可能是橡皮泥团比较大、比较重,从而导致重心不稳,所以容易倒塌。可见,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同时他也表现出较强的应变能力及创造能力。当他发现用橡皮泥当作连接物的高楼没办法搭建得很高时,马上想到直接用筷子叠成“井”状的方式继续搭建。

【场景三】在发现了新的搭建方法后,赫宣开始拿筷子一根一根地往上放,很快一个“井”字形的高楼就初现雏形,整个搭建过程很顺利。伯翰也学着赫宣搭“井”字形的高楼,不过他的搭建过程可没那么顺利。他搭到二十几层高时,整个楼明显向一边倾斜。他试着用手将倾斜的部分进行调整,可刚一调整,“哗啦”一声,高楼从一半高的地方倒了下来。他拿走了倒下来的那一部分筷子,继续往上搭。这次他搭得更随意了,摆放筷子的顺序也更没有规则,筷子掉下来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好不容易才搭到跟赫宣搭的一般高。他高兴地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们俩都搭了这么高的楼。”赫宣笑着说:“他搭的高楼是歪的,像快要倒的样子,这种楼房谁敢住呀!”教师说:“为什么会歪向一边呢?”“可能是我的筷子放歪了。”伯翰说。“老师,我知道。”赫宣抢着说:“应该是上下筷子没有对齐,我用积木搭房子的时候因为上下积木没有对齐,房子也是歪向一边的。”听完赫宣的分析,伯翰又开始搭,这一次他变得小心了,只见他每放一根筷子,都要比量一下上面的筷子是否和下面的筷子对齐。最后,他们各搭了一幢高高的筷子楼。

【分析】幼儿发现其实不用其他辅助材料,只用筷子也能玩搭高楼的游戏,并创造性地搭了“井”字形的筷子楼。伯翰的搭建过程虽然并不那么顺利,筷子楼出现了歪向一边甚至倒塌的现象,但他最终发现了高楼歪向一边是和筷子放歪了有关系。赫宣则懂得迁移以往搭积木的经验,发现搭建过程中筷子要上下对齐,搭建的高楼才不会歪。可见,幼儿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之处,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在游戏中他们依靠自身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后获得了成功。这对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增强幼儿的自信,提升幼儿游戏的主动性有较大作用。

赫宣和伯翰在搭建过程中已经积累了搭建又高又稳的“井”字形高楼的基本方法:筷子要上下对齐。然而,他们搭建的高楼样式还比较单一。在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参考材料,如图书、照片等,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模仿或创造。基于幼儿获得的经验,教师组织幼儿收集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图片,如鸟巢、土楼、金字塔、双子塔等,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这些建筑物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我们能不能用筷子搭建和图片上一样的建筑物?另外,教师在观察幼儿搭建的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搭建更复杂的立体建筑物,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搭建水平。

【场景四】幼儿在观察完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图片后,有的说“我要搭金字塔”,有的说“我要搭土楼”……赫宣和伯翰因为有搭“井”字形高楼的经验,很快就搭出了六角形的土楼和三角形的金字塔,其他幼儿纷纷模仿他们搭建起来。他们俩还时不时地帮忙指导其他幼儿,“筷子要对齐放”“两边要一样长”。连续几天,班里玩筷子的人越来越多,开启了“‘筷乐总动员”模式,幼儿用筷子搭出了三角形、五角形等多种形状的高楼。

【分析】在游戏中,教师提供相关图片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建筑物造型的相关经验,在自由拼搭中探索操作,搭建出了很多作品。赫宣和伯翰因为有搭“井”字形高楼的经验,把握了一层一层叠加筷子的技巧,并将该经验迁移到其他造型建筑物的搭建中。筷子这种低结构材料可变性强、可塑性高、可探究空间大,为幼儿提供了较大的创造空间,让幼儿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很多与众不同的搭建作品。

【总结与反思】

筷子这一材料已经投放了一个多月,幼儿的游戏还在持续。在持续玩筷子的游戏中,幼儿惊喜不断,收获了很多搭建经验,教师也获得不少感悟。

1.材料投放要適宜,要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探究

适宜的游戏材料有利于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促进幼儿的学习与探究。筷子这一低结构材料是幼儿熟悉的,可塑性较强。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搭建的方法:筷子要上下对齐,才能创造出多种稳固的立体作品。可见,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专注力等学习品质。

2.关注幼儿的游戏过程,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游戏材料

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好行为观察,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及时调整游戏材料,确保游戏能够给幼儿带来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筷子游戏初期,赫宣受塑料吸管和小转头拼插在一起的启发,尝试从平面拼摆到立体建构,却因筷子是实心的而未成功。为此,教师及时引导他尝试用其他替代物,调整游戏材料,帮助他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有一定黏性且易造型的橡皮泥用来做辅助材料,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要适时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幼儿的游戏中,教师恰到好处的指导有利于推进幼儿的游戏进程。在赫宣寻找其他辅助材料时,教师没有马上介入,而是让他不断尝试,给他足够的时间探索。当他用橡皮泥做连接物,却因重心不稳导致搭建物倾斜、倒塌时,教师适时介入,引导他发现搭建物倾斜与两边橡皮泥团大小不一样有关,从而助推了幼儿游戏的顺利开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