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感谢素未谋面的你

时间:2024-05-07

20世纪90年代,我刚参加工作,园长推荐给我几种专业杂志,其中就有《幼儿教育》杂志。园长让我多看看,在学习之余尝试投稿。那时候,稿件都是手写的,装进信封里,贴上邮票寄出去。我投了几次稿,虽然稿件没有被录用,杂志社的地址倒是被我牢牢记住了。

工作五六年后,有一次园长带我到杭州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会后,我在杭州的马路上闲逛,忽然看到一块路牌上写着“文三路”,这个熟悉的地名令我倍感亲切。我不由自主地沿着马路寻找起来,虽然因为对路不熟悉,最终没有找到杂志社所在,但内心的激动持续了好久。

从那以后,我再读《幼儿教育》杂志时,好像感到更亲切了,对杂志的感情也更深了。记得那时的一个《方案研析》栏目是我非常关注的,这个栏目每次都会提供一个活动方案让读者们评析:有哪些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又有哪些做法是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每次我都会边读边结合自己的实践来思考,产生了很多想法和感悟,于是,我试着写下自己的思考,给栏目投稿。记得那是2013年,我结合自己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理解写了一篇短文《三问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来评点栏目提供的活动方案“瓶中吹气球”,没想到,这篇短文被录用了!虽然编辑老师只选编了我原稿的前半部分,但这对于我来说已是莫大的鼓励了。

那年寒假,我在幼儿园值班,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进来。电话那头传来温婉的声音:“您好,是江晨老师吗?我是《幼儿教育》杂志的编辑方良娟。您在给我们杂志投的稿件《三问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后半部分提到了你们班在玩水时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我挺感兴趣的,但您在文中没有展开论述,所以我想跟您聊聊,进一步了解你们的实践。”真没想到编辑老师会主动打电话来了解我们的实践,我激动不已。在编辑老师的鼓励下,我将自己怎样与孩子一起通过玩水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几次探究活动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我在观察和指导过程中有着怎样的思考等,细细道来。通话持续了近一个小时,编辑老师表示,我的实践和思考很有价值,建议我将这个案例写成一篇文章,并给了我很多写作上的指导。

一回到家,我就奋笔疾书,两三天就提交了初稿。不久,编辑老师又给我打来电话,从文章的层次、脉络如何设计,到细节处如何准确地表达,一点一点地与我讨论,和我一起推敲。我这才发现,自己以为已经阐述清楚的内容在读者看来还是很含糊的。对于编辑老师的建议,我仔细地做了记录,在修改稿件时,我反复地读自己写的内容,一字一句都从读者的角度去想是否表达清楚了。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样刊,我的文章《借助问题情境,提升幼儿科学素养》刊发在那一期的《教育经验》栏目中。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最终定稿,对比我的初稿,回味着写作和修改的历程,总结着如何把自己做的、想的写出来。

这篇文章的发表,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写作要领,也激发了我的专业自信,自此,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对幼教实践的思考和研究中,也陆续将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成文,而在此过程中,我又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前进。2017年,我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2019年,我又评上了幼儿园高级教师职称,成为本地骨干教师,更重要的是,我建立了专业自信,阅读、理解、分析、反思和表达的能力都不断得到提升。

如今,我已是一所幼儿园的业务园长,在这所幼儿园里,有着一群对待工作认真、努力、富有热情的教师,我常常与他们分享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我告诉他们,在《幼儿教育》编辑部里,有一群既专业又敬业的编辑老师,他们对所有的作者一視同仁,怀着对专业的敬畏之心,孜孜以求,研究幼教实践中的真问题,发现教师们实践中的闪光之处。在我的鼓励下,很多教师都开始试着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文稿。今年3月,我园一位50岁的非编教师激动地告诉我,她的一篇短文成功地在《幼儿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她那充满喜悦的神情让我想起了2013年的自己。

感谢一直未曾谋面的《幼儿教育》杂志的编辑老师们,感谢熟悉而亲切、一直引领着我们专业发展的《幼儿教育》杂志。有《幼儿教育》相伴,相信更多的幼教工作者会获得专业成长,建立专业自信,相信我们的幼教事业也会蒸蒸日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