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牛伟东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京津冀创新性协同发展,始于一域,剑指全局。
跳出三地看协同,是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不仅仅是解决北京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也不仅仅是解决天津、河北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的需要,而是优化国家发展区域布局、优化社会生产力空间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
这既是重大的国家战略,也是重大的国家使命。
京津冀的国家使命是什么?
——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河北曹妃甸。来自北京的考察队伍,一拨又一拨。首钢在这里打响了北京产业转移的“第一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鼓点下,京冀两地日前签署协议,共建曹妃甸产业园,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标志性平台。坐拥钻石级天然深水大港,集聚了10年发展能量,承载着河北人“光荣与梦想”的曹妃甸即将迎来新腾飞。
两位数的轨道上飞驰多年,中国经济增长已从高速调至中高速。发展“新常态”,呼唤增长新动力。
面积21 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 个亿,京津冀的经济总量仅占全国一成左右。无论是放眼巴黎、东京、首尔、大伦敦等世界首都经济圈,还是比之长三角、珠三角,标注新高地,京津冀空间无限。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连片、成带发展,是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京津冀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如果能量得以充分释放,将有望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又一增长极。
——新型城镇化的“探路者”。
镶嵌在京津之间,面积与上海浦东新区相当——河北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建成大城市,最有条件、也来得最快。
“但我们限制它,划定生态红线,1/3 是耕地、1/3 是森林、1/3 是建设用地。”虽然城镇化率仅为48.12%,但打造区域优化城市布局的支撑区,河北的决策层不“贪大求快”。他们的思路是“近小远大”,不顺着京津边摊大饼,留足生态空间,努力走出生态文明新路。
新型城镇化开局之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横空出世,决非巧合。如何实现要城市化但不要“城市病”?特大城市孤岛式、割裂式、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怎么调整?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如何理顺?京津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其他地方或迟或早、或多或少都感同身受。
优化城市群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建立“多中心城镇网络”,由圈层布局走向轴带拓展,由行政分割走向区域城镇融合,由点状发展走向有机联系,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共同繁荣,促进包容性发展——诚如专家所言,京津冀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将是“重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试验田”。
——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多地通关,如同一关”,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改革7 月1 日率先在北京与天津海关之间实现,10月1 日拓展到河北省。货物跨关区申报放行,企业无需奔波两地,最快不到一分钟搞掂,成本下降二三成。
“京津尝得头啖汤!”向来得风气之先的长三角、珠三角,争取10 月1 日同步复制这项改革。
一个首都、两个直辖市、三个行政区——行政区经济与经济区经济的纠结,京津冀感受最深。
既要跳出“一亩三分地”、又要种好“一亩三分地”,京津冀面临重重考验。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敢于深化到京津冀老大难问题中去,啃了硬骨头,才能产生改革的深度效应。”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王曙光说。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从横向间的税收分享到生态补偿,哪里有行政壁垒,哪里有制度难题,就从哪里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光靠简单的来回相互走动、光靠孤立地签订几个协议,而是注重改革创新,从根儿上解决“不协同”背后的利益协调难题。
创新区域发展体制机制,扩大对内开放深度、广度,打破传统的分割式治理体系,京津冀正携手开启又一场大试验。
落子京津冀,改革新棋局。
渤海湾畔,洪波涌起,这片中国最受关注的热土,注定将再次被历史瞩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