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导”入思维品质“靓”出精彩对话

时间:2024-05-07

林琴晓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对话课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结合对话教学课例,通过主题导入、有效提问和话题回归等策略来激活思维、驱动思维以及深化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对话课;思维品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28-0050-0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培养思维品质可以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对话课是小学英语的主要课型之一,其虽然是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主阵地,但在实际对话教学中,却被许多教师忽视了。

一、小学英语对话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情境创设,轻思维推进

在对话课中,情境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情境推进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才能助其养成思维品质。而有些教师却过于关注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叠加,忽视了学生思维的推进发展。

(二)重机械跟读,轻对话理解

对话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过多的时间花在重点词句的机械跟读操练上,从而忽视学生对文本材料的自主理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重提问数量,轻提问质量

有效的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而有些教师看似一直在课堂上提问,却往往是在“明知故问”,或者问的问题一直停留在学生的低阶思维层次,忽视了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在对话课中,如何“导”入思维品质,“靓”出精彩对话,使对话更有邏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呢?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小学《英语》具体课例,具体谈谈如何在对话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期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

二、小学英语对话课中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主题导入,激活思维

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重要的开端和前奏,一节好课离不开有效的课堂导入。良好的导入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激活他们的求知欲。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话题展开,每个对话文本也都有与之对应的文本主题。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等着手,设计与对话文本主题相关的活动,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激活文本话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为其后面的对话学习搭建桥梁。

1.妙用插图,聚焦观察能力。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除了文字,还配有大量的插图,这些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而很多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往往只关注到文字信息,而忽视了课文插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已有的、直观形象的图片资源,围绕主题设计有效的导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来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打开学生的思维,推测图片和对话的关系,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接下来的对话学习中。

【案例1】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Then and now B Lets talk时,教师没有在Lets try环节后急于出示对话文本,而是呈现两张课文插图(见图1),用“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How did Mike change?

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图片中不同时期的Mike,从外形、服装、年龄、表情等方面直观理解“change”这个词。活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图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为后面的文本展开做好了铺垫。

2.巧借文化,激发思维联想。文化往往蕴含在语言当中,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的,比如校园生活、家庭、节日、服饰、天气地理等话题,当中包含着多种文化。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除了充分解读文本、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还可以紧扣单元话题,寻找一些课外文化元素,比如视频、图片、音乐、报刊等,设计富有趣味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背景、感受文化礼仪,进而展开积极的思维联想。

【案例2】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en is the art show? B Lets talk时,教师先播放一段温馨的动画短片,然后询问学生都看到了什么,从视频中提炼出蛋糕、日历、礼物这三个关键信息,自然引入主题“生日”。随后呈现了Mike在朋友、家人过生日时为他们准备的特别的“礼物”(见图2)。

通过对视频的观看和联想,学生提炼出主题“生日”。学生对生日再熟悉不过了,他们可以由生日联想到“生日礼物”以及家人、朋友在过生日时自己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等与生日相关的礼仪。因为这些都是学生平时熟悉的,所以学生进行了生活和知识的双迁移,真正地把语言与生活建立起联系。

3.立足Talking time,引导思维发散。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除了对音频、视频、图片等文化元素的利用,教师还可以围绕新课内容来提炼话题,并根据话题开展一些准备性的语言交流,如Free talk和Pair work等,给学生创造机会去积累语言、发散思维,为后续的学习构建联系。在这种真实、自然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散,也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有效的铺垫。

【案例3】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Work quietly! B Lets talk时,教师在导入环节通过和学生的漫谈来启发学生的思维。

T: Boys and girls, what do you often do on the weekend?

S: I often ...

T: I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and read books. Look at the picture, where is it?

S: Wenling library.

T: Do you often go to the library? How do you like it? What can you do in the library?

Ss: ...

T: The library is so nice and quiet. I want to stay here for the whole day. Can I eat my lunch here?

Ss guess and express.

教师通过和学生的漫谈,引导学生放飞思维,学生从日常周末安排自然过渡到话题“在图书馆里”,從对本地的图书馆的评价聊到在图书馆能干什么,在轻松的聊天中锻练了自己的发散思维。

(二)问题推进,驱动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一种重要形式,合适的提问有助于教师调控课堂节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浙江省小学英语学科教学建议30条》第21条指出:“课堂提问要结合教学内容,要针对学生的困惑,体现启发性、导向性和示范性。”因此,在对话文本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设置一系列有层次、有质量、有针对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去思考,进而一步步激活语言、理清对话文本、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以问促听,助推分析理解。语言的学习往往都是从听开始,听说先行,听是输入,说是表达。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接受和理解。学生只有知道了听什么、怎么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听”这种手段。要想发挥好“听”的重要作用,除了教师有效的听说技能指导,还需要教师有效的提问。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用问题来串起整个听的活动,助推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

【案例4】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时,教师在完成“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后让学生猜一猜Amy是和谁去的,为什么要乘飞机去,那里天气如何,她在那里干了什么,学生猜测完后带着一系列问题分两步来听,从听一听、划一划到听一听、找细节,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逐步深入(见图3)。

在设计听的活动时,教师可以预设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让学生知道要听什么。只有了解了听的目的,学生的听才能“命中靶心”。随着问题的推进,听力材料可以复现,这样层层推进,形成一个问题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析内容。

2.以问促学,激发探究思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节有思维的课堂,其中的“问”不应该只停留在教师的设“问”,还应该有学生的主动提“问”。小学生正处于对什么都比较好奇的年龄,而好奇是所有学习的起点。在对话推进过程中,只有学生自己产生了好奇,引发了思考,学会了生疑,他才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唤醒他们的问题意识,转变他们思维的角度,引导、鼓励他们自主提问,变被动应答为主动学习。

【案例5】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hat does he do? B Lets talk时,教师先是通过Free talk和Lets try激活学生的思维,然后在进入Lets talk的对话文本前鼓励学生对Mike的叔叔来提问: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ikes uncle?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Mikes uncle?

S1: What does he do?

S2: How old is he?

S3: Where does he work?

S4: How does he go to work?

T: Good question./You have a lot of questions. Whats my question?

(板书:Whats he like?)

T: Boys and girls, please talk in groups, and try to write 2 or 3 questions about Mikes uncle.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敢于放手,把提问的权利交给学生:先是请几位学生作提问示范,然后引导全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问,并把问题写下来,这样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提问意识。因为问题都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所以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学生带着自我验证的任务会更专注、更积极地去倾听、答疑,学生在自问、自答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学习的成就感。

3.以问促思,养成思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材料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是否能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可以聚焦文本,围绕对话内容找准切入点去提问。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深入地思考,形成学生自己的独特观点,在自主表达和思维碰撞中逐步形成思辨意识。

【案例6】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hat does he do? B Lets talk为例。通过自问——听音——验证——朗读四步走,学生获取了Mike叔叔的部分信息。紧接着,教师把关键信息生成板书,再结合图片进行追问(见图4):

Q1: What do you think of Mikes uncle?

Q2: What do Xiao Yu and Mike think of Mikes uncle?

Q3: Why does Xiao Yu think Mikes uncle have a healthy life?

Q4: How do you think of a healthy life?

Q5: What should we do?

教师引导学生先对Mike叔叔进行评价,再对叔叔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价,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辨析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五组问题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除了对文本细节的分析考察,更多的是由学生结合对话文本、生活经验和人生观价值观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开启真实的交流。

(三)话题回归,深化思维

语言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对话课中的拓展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反映出学生对于对话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来表达。因此,教师在设计对话教学的拓展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实践、去创造。活动设计要基于文本、联系生活、回归话题,通过有效的语言拓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交流,最终将所学语言运用于生活中。

1.巧借图示,提升归纳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有一个逐渐转化的过程: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实现这个转化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图示可以把单一、抽象的文字信息转换成易于记忆和理解的图片信息,这样的图更加生动、直观,不仅可以在导入环节作为“头脑风暴”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巩固、拓展环节同样可以发挥归纳、总结的作用。因此,在课堂的拓展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或者图示来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把握重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案例7】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How do you feel? A Lets talk时,教师在文本跟读模仿后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归纳,并绘制下面的思维导图(见图5),从而理清对话逻辑。

借助上面的图片,学生对文本信息进行了清晰的归纳:The cartoon is about a cat. The cat is a police officer. The mice are bad. They hurt people. So the cat is angry with them. He chases the mice. The mice are afraid of him. 在归纳中,学生不仅厘清了对话的逻辑关系,还能较为轻松地复述出全篇信息。

2.话题延伸,促成思维迁移。吴欣教授曾说过:“课堂上的新知必须与孩子的现实生活建立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有真实的运用机会,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因此,在对话教学的拓展环节,教师创设的活动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和话题的理解、归纳上,而应该将话题进行延伸,与实际相关联,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拓展活动一般是综合交际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路铺垫,包括核心词句的操练、语量的丰富、思维的训练、支架的搭建等。

【案例8】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What does he do? B Lets talk为例,在拓展环节,教师从谈论Mike的叔叔延伸出来,选择一名学生来提问其家庭成员的职业、工作地点和出行方式等。并以此为例,让全班同学抓住“Who/What/Where/How”这几个关键信息,运用主要功能句型来询问朋友家庭成员的相关信息,并完成调查表(见图6)。

课例当中,为了强化学生对本课功能语言的迁移和应用,教师将文本情境进行了延伸,从书中拓展到现实生活,从了解“Mike的叔叔”延伸到了解“我朋友的家人”。这样一个“小调查”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将知识转化为素养,促成思维的迁移和拓宽。

3.自由创编,表达个性思维。在输出拓展环节,教师要寻找与对话文本主题相关的话题,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创设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使用语言去开展真实的对话交流。“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可以通过同伴之间讨论与自己有关的话题得到掌握”。只有当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包含了其个人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真正言之有物的时候,这样的交流才能展现出丰富的语用功能。

【案例9】执教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Where did you go? B Lets talk时,教师在完成听音模仿——角色扮演后,拓展部分先是以教师的寒假为例让学生用Where/Who/How/What”来提问,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创编关于寒假生活的对话(见图7),最后让学生写一写他们难忘的寒假生活。

教师在自由创编对话之前做了大量的语量训练和思维支架的搭建,所以学生才会在该环节中敢问、敢说,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同时,教师充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需求,增加了一个书写环节。因为主题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所以有部分学生因为喜爱而自发地把“写一写”升级到“手抄报”(见图8)。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在对话教学的导入、推进和拓展等各个环节中去激活、驱动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培养学生联想、观察、发散、分析、预测、思辨、归纳、遷移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边思边学,以学促思,以思促说,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对话课真正“靓”出精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4.

[2]朱浦.教学问题思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92~107.

[3]周芳燕.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9,(6):7~13.

[4]陈凤霞.例谈在英语对话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22):14~22.

[5]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0(5):79~8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