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何嘉
摘 要:疫情帶来的新时局,促进学生学习身份的改变。后疫情时代,我们需要再认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身份:现代学习空间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建构者”和个体深度学习的“创建者”。教师可适时利用课前预习单、课中任务单、课后回顾单,培育小学生新的数学学习身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身份;培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04-0036-05
2020年1月爆发的新冠疫情,造成全国学校延期开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目前,疫情得到基本控制,整个社会进入后疫情时代。在新的时局面前,学生的学习身份必然发生改变。所谓学习身份,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对自我学习意义的感知与确认。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而言,原来只是以一种制度性的身份在学习,但在新的形势下,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身份进行再确认。对于教师而言,可借助学习单,培育小学生新的数学学习身份。
一、后疫情时代,再认小学生数学学习身份
(一)由传统学习空间的“学生”到现代学习空间的“学习者”
传统学习空间主要指学校学习空间,即发生在学校围墙内的一切空间。“学生”身份与学校学习空间相匹配,是一种制度性的身份,由学校和教育制度所赋予。“学生”在传统学习空间中的学习表现出行为主义学习模式占主导、经验获得的途径相对单一、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等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学习空间变得越来越多元,早已突破了传统学习空间的范畴,拓展到了方方面面。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导致网络学习空间的能量愈发凸显。疫情期间,教育部发布了“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的通知。学生们在家面对着虚拟的学习空间,他们的学习途径变得更加多元,能够根据自身实际调节学习进度,更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身处现代学习空间,学习愈发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身份顺势向“学习者”转变。“学习者”身份意味着学习者个体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体验到学习对于自身的意义。“学习者”会自主选择学习资源、自主探究学习内容,自主评价学习结果,具有更多的主观能动性。
(二)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到主动学习的“建构者”
从学习空间的分配、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过程的安排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被动性。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学生就由学校分配好教室、由教师安排好座位,学习内容由教师统一提供,学习进度由教师统一设置,学习效果的评价也由教师统一实施,学生在这些方面基本扮演着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
随着现代学习空间的转换,学生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身份得以逐渐削弱,尤其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提出,促使学生向着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迈进。对于小学生而言,“停课不停学”并非强制性要求,并非每个学校都有在线网课的学习要求,很多学校是以“资源包”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
这就要求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建构自身学习的意义。学生不再受教师的主导,他们可以从资源包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有了自身的个性化定制学习。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有积极学习的意愿,学会自我抉择,根据自身已有经验对新的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加工。其实,学生由被动学习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建构者”的过程,也是他们从“学生”身份向“学习者”身份转变的过程。
(三)由学习共同体的“合作者”到个体深度学习的“创建者”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较为常见。学生一般是作为课堂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参与课堂活动,在共同体内扮演着“合作者”的角色。在组内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逐渐修正个人观点,与同伴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对所学知识达成共识。“合作者”的身份推动着学生有序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学校作为一个人员较为密集的场所,教学必然与疫情防控相连。疫情后的复课阶段,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新常态势必与以往有所不同。复课阶段,教室中学生都是单人单桌,间隔一米以上,传统的活动形式如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受到了空间与安全性的限制,暂时不宜开展。由于课堂活动形式的变化,学生学习的合作性会相对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会相应增强,学生的个性思考会频繁涌现。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深度学习。所谓数学深度学习,是指数学教学必须超越具体知识和技能深入到思维的层面,由具体的数学方法和策略过渡到一般性的思维策略与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有指导下的学习转向更加主动的、探究式的、理解性的学习,从“双基”走向“问题解决”最终指向“高阶思维”的获得,成为个体深度学习的“创建者”。
二、基于学习单,培育小学生数学学习身份
学习单是由授课教师按照教学目标,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特点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可以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学习活动创建和探究活动创建。学习单有助于小学生培育其新的数学学习身份。
(一)前置的预习单,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前置性的预习单是指教授新知之前,教师让学生根据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完成的尝试性学习内容。前置性的预习单体现了“先学后教”的理念,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有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五年级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时,当学生掌握了例10中的“列举法”和“筛选法”后,书上仅用练习七的第5题暗示两个数的三种关系。仅通过一道习题总结“互质”关系和“倍数”关系时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因此,教师可提供前置性的预习单,让学生“先做再学”。
上述前置性的预习单,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写清楚所有的发现,尤其是“互质”关系时的4种发现,是一件有挑战性的任务,能点燃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对于学困生而言,发现“倍数”关系时的规律不难,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这张前置性的预习单,将学生会遇到的问题情境前置,引导学生将自主学习的结果内化成自身的问题情境,带着问题情境进入新知的学习,在培育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交流资源。
(二)过程中的任务单,培育学生个性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中的任务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探究而设置的学习单。过程中的任务单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尝试多样化的方法,有助于培育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五年级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时,学生面对提出的问题会有多种解题思路,会产生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提供任务单,让学生将其方法全部記录下来,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与配合。
上述过程性的任务单,能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思考进行显性化表达,教师通过任务单辅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面对同样的问题情境,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思维活跃的学生可能会想出画图、连线、列表、列算式等多种列举方法,学困生也不难想出1~2种列举方法。通过任务单让学生把这些方法都记录下来,让他们的思考过程得以显现。同时任务单还引导学生归纳方法间的联系与区别,明确方法的本质。最后,通过自我提问、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这张过程性的任务单,不仅能为接下来的课堂交流提供丰富的资源,而且尊重了学生的个性思考,引导学生透过方法看本质,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三)结束后的回顾单,培育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结束后的回顾单是指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为引导学生总结、拓展、提升而设置的学习单。结束后的回顾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从整体上形成知识网络,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清晰方法、拓展延伸,有助于培育学生深度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比如五年级“圆整理与练习”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整理与练习,学生的头脑中会对本单元的内容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为学生提供回顾单,让他们自主梳理知识,自主沟通方法,引导其拓展提升,实现深度学习。
上述结束后的回顾单,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回顾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注重方法回顾。在涉及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和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等需要理解运用的知识点时,不是让学生默写公式,而是注重公式的推导过程,注重方法的文字表达,注重内含思想方法的整理。此外,通过提出“圆还能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并推导出面积公式吗”这一问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将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引导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去探究思考,实现深度学习。
随着时代形势的改变,小学生数学学习身份的再认不可避免。作为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小学生新的数学学习身份应该是现代学习空间的“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建构者”和个体深度学习的“创建者”。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单,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学习单的适时使用,培育小学生新的数学学习身份。
参考文献:
[1]邱德峰.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身份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8:24.
[2]郑毓信.“数学深度教学”的具体涵义[J].小学数学教师,2019,(9):12.
[3]崔 萍.学习单,数学学习的脚手架[J].小学教学研究,2018,(12):55.
【责任编辑 王 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