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罗娟
摘 要:语文课本是学生接触得最多的教材,如果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及写作技巧综合运用起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可采用在内容的精彩处背一背、在理解的深入处仿一仿、在情感的共鸣处编一编、在主题的升华处写一写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真正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6-0014-02
《语文课程标准》在具体建议中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第一学段可从写话入手。培养低年级学生写话的兴趣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语文课本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得最多的材料,如果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把课本中学到的字词句等基础知识以及写作方法综合运用起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让学生在课内习得方法,并应用到写话中去,那么学生写话难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在课堂中进行了大胆尝试,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内容的精彩处背一背
写话是一种书面语言的表达,有些学生却常常觉得无从下手,原因之一就是“肚子里没有墨水”,没有知识积累,写话时只能咬笔头,抓耳挠腮也写不出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囧相时有发生。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对症下药指导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多留意课文内容,遇到精彩的词语、句子就背诵下来,从课本中理解字词的意思,积累词语并尝试运用。词语和句子积累多了,写话的时候套用或模仿这些词句,学生就能“脑洞大开”,好词好句喷涌而出。
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介绍了7种菜肴名和4种主食名,课文中还配有相应的颜色搭配鲜艳的图片。学习课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每种菜肴和主食分别包含的烹饪方法: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熬、炒,让学生在识记菜肴主食名的同时了解它们的制作方法,分析偏旁和字形结构的特点来理解字义,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利用这些烹饪方法制作的各种家乡美食。有了一定的认知以后,许多学生回家后就会主动观察家里的烹饪材料,说出烹饪方法,还饶有兴致地记录制作菜肴的过程,轻而易举地把一篇篇有关美食的日记描写得色香味俱全。
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名人名言等都是触动学生心灵的文字,犹如山间溪流滋润学生的心田,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素材,多让学生背一背,从课文中汲取营养,对写话大有裨益。
二、在理解的深入处仿一仿
部编教材注重单元整合,每个单元都包含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栏目,这样的安排为学生的写话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进行分析理解,学习课文中巧妙的选材方法,学习如何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得生动具体的技巧。
如在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的第四至第八自然段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句子,让学生思考这些句子讲了什么,有什么特点,想一想写作的思路,再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然后因势利导,告诉学生春天已经到来了,春天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还可以怎么写呢?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写一写自己找到的春天在哪里?是怎样的?这样梳理思路以后,学生都能非常流畅地进行写话。
借鉴课文内容进行仿写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犹如给了学生一盏引路的明灯,顺利地引领学生练习写话。持之以恒地模仿,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很多寫话的技巧。
三、在情感的共鸣处编一编
语文课本中所选的课文都比较贴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学生只要认真读几遍就能大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无需再花费大量精力去分析课文“写了什么”,应把重点放在对语言的品味、理解与运用上。如抓住情感的共鸣处让学生编一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
如《沙滩上的童话》一课,讲述的是孩子们在沙滩上一边用沙子垒城堡一边编织童话故事的情景,孩子们在游戏中想象编织的内容是:公主被困——攻打城堡——找到公主,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过程把故事编得情节生动、层次分明、富有情趣,尤其是最后“把妈妈当成了被救出来的公主,一把抱住妈妈,大声欢呼”,课文内容戛然而止,却营造出一种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欢乐情景。理清故事的脉络以后,教师提供一个故事的开头:“在一片沙漠里,有……”再提供几个词语“城堡、凶狠、攻打、火药、赞赏、合作”让学生试着想象根据起因、经过、结局三要素练习编写故事。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课文中的“闪光”之处进行恰当的语言训练,真正做到依托课文来提升学生写话能力。
四、在主题的升华处写一写
低年级课文的篇幅大多比较简短,常常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可利用这样的“遗憾”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渗透主题思想,展开合情合理的想象写一写,使课文的主题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同时也让学生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写话素材。
如课文《雷锋叔叔,你在哪里》,通过了解雷锋的先进事迹,感知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诗歌,前四小节采用问答的形式使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相得益彰,最后一小节中“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更是突出了雷锋精神无处不在的主题思想。教材泡泡中的“我找到了身边的雷锋”与课文相呼应,教师应及时给学生拓展思路:我们还能在哪些地方遇见像雷锋叔叔一样的人?他在帮助谁呢?是怎么帮的?学生就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场景,有话可写:走在广阔的田野,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马路说:昨天,一群少先队员来到这里,提着满满的水桶,给道路的两旁植树。瞧,那树叶上的水珠,就是他们滴下的汗水。
在主题升华处及时带领学生写一写,激发了学生写话的浓厚兴致,较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同时因为有了参照的写作范式,学生所写的内容与课文写作思路基本保持一致,写话内容顺畅自然,和课文浑然一体,容易获得满足感。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既要成为新教材的探索者,挖掘课本里适合学生学习写话的有利素材,也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得法于课本,用法于写话,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