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北京的夏天很爽朗,也很炎热。那时大家乘凉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找一棵大树,然后搬上凳子拿把蒲扇,往大树阴凉下面一待就可以了。
可待在家里的人就不一样了,夏天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凉席。每家都有凉席,多是从商场里买的,很细很薄的那种,这种席子夏天里起不了什么作用。也有的家里有从南方弄来的竹席,用一块一块小方竹片拼凑起来,很凉快,但很贵,没有几家买得起或能弄到手,对于我们兄弟四个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即。
于是,哥就开始想办法。听他的同学说,芦苇草天生是凉的,水边的人们往往用它们来做席子,哥就觉得可以在周边找一找这样的植物。
太阳光很足的下午,我们四个人骑着家里的两辆自行车去芦花滩。芦秆长得很稠密,从水底的沙土地上一直长到了水面上。这种作物看上去很柔软,其实非常有韧性,也非常锋利。哥割过一次,不小心让手掌鲜血淋漓,他这次便戴了一双泥瓦工的手套,还严禁我们去触碰那些芦秆。
哥戴着爸爸的草帽,一个人走进芦草丛里,像個老农一样,用镰刀一把一把地把芦秆割断。我们跑过去把芦秆拾起来抱到岸上,再用小刀把枝杈削掉,把带结的地方割去,让芦秆的长短差不多一致了,然后按照哥从同学那里要来的图示,把芦秆用细线扎成一束束的,排列成席子。
这种工作开始时很难,可干一会儿就找到窍门了。我们把芦秆的根部割掉,因为下面多是潮湿的,很容易造成席子的腐烂,然后把排列起来的席子再用大剪子修剪整齐。毕竟不是专业的,我们剪的席子有点儿起起伏伏。哥就跑上来训斥一番,让我们再次修剪。反复改过以后,有点样子了,我们就将它卷起来,放在自行车的后座上。大家兴高采烈地往回走。
太阳快落山了,又圆又大地挂在铁路尽头的地平线上。我们的手勒得通红,身上也快晒得黝黑而脱皮了。可大家都很高兴。因为这张席子是我家独有的,上面凝结着我们兄弟四个的智慧和心血。
席子运到楼群里的时候,引来很多人围观。他们说着笑着,有的夸赞,有的不以为然。我们编织的席子看上去更像农村用的一种草门帘,可有什么关系呢?哥和我们都坚信,这种带着野草清香的席子,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凉爽的。
回到家里,我们将席子一层一层叠起来铺在床上,就像是冬天里厚实的褥子,然后再在上面铺上床单。睡在上面,开始的时候有点不平整,可睡过两三天,那些苇秆就压得很平整了,睡在上面着实凉爽。夏天里人身上的热气被苇秆吸走了,即使是最热的三伏天也不感到热。这床席子,为我们带来了一个舒适的夏天。
翌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中短篇小说及童话五十余本,译作百余种。作品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奖项,入选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