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侯春艳
康熙皇帝除了文治武功,还十分喜爱数学。他年轻时学习十分勤奋,向宫里的传教士系统学习了几何、代数、三角、对数等知识。在这些传教士的回忆录中,记述了皇帝怎样起早贪黑、刻苦学习的情景。
据说,我们学习方程时,用到的元、次、根这些概念和术语都是康熙皇帝创造的。不过这位皇帝在学习整式乘法时,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康熙正学习乘法公式,非常不理解,就问老师傅圣泽。老师举例告诉他,比如计算类似(7+3)2=72+2×7×3+32这样的算式,可以用(甲+乙)(甲+乙)=甲甲+二甲乙+乙乙来表示,以后凡是遇到这样的计算都可以套用上面的算式解决。
同学们看到这,有没有想到什么?这个算式就是我们学习的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啊!对于今天的同学们来说,接受这个公式很容易,可是当时的康熙听完后是一头雾水。他看了老师的书,研究了很久,不仅没有看懂,还有些恼怒,甲乘甲,乙乘乙,乘出来也不知是多少。看来康熙皇帝真的没明白,不过这也挺难为他的。因为在数学史上,符号代数在16世纪末被发明之后,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逐渐被数学家接受。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的著作《还原与对消的科学》中记录了关于代数的知识,后来这本书传到欧洲,其中关于代数的知识被译为“algebra”。清初,来华传教士将其音译成酷似满语的“阿尔热巴拉”,这个词在中国使用了近200年,直到1830年数学家李善兰与伟烈亚合作,第一次将欧洲沿用近千年的音译词意译为“代数”,也就是以符号代替“数”。
同学们,如果你在学习代数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一开始不明白,一定要静下心来,不斷地努力和积累,弄清来龙去脉,搞清知识的由来,这样才能打开思维的大门去学习它、应用它。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潘黄初级中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