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冯骥才
当前,愈来愈多的城市都头脑发热地想干一件事——建造一条仿古街。
这不幸地应验了20年前大规模城市改造时,我们说过的一句话:等到把真的拆光了之后,就要造假的了。
记得上世纪末天津那条著名的老街估衣街被拆时,我写过一篇文章《老街的意义》。我说:“一個城市的街道就像一棵树的千百条根须,其中最粗的根就是这座城市的老街,它深深扎在城市生命的深处,也深深扎在自己的记忆里;它是城市活着的物质遗存,也是城市宝贵的精神遗产。”然而时至今日,只有为数不多的城市留下了这种货真价实、具有深刻记忆价值的老街,比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屯溪老街和平遥城中的四大街。
历史是一次性的,如果毁掉,永远不会再生。可是当城市的历史遗存差不多被拆光,偏偏又要开展旅游的时候,拿什么给人看就成了问题。独特的历史文化是城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可是等明白过来为时已晚,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仿古造假,于是“仿古街”应运而生。
这里最大的问题,不是该不该“造”,而是造什么,怎么造,造成什么样。
造仿古街大多是先从城市幸免于拆除的残存的一条老街开始的。当这种奄奄一息的老街,一旦被发现还有点油水,有点说头,有点旅游价值,就开始大兴土木,大做文章,大举开发。
一套公式化的做法是,先从这条街的历史里找依据、找故事、找卖点,然后找投资、找开发商,再找规划设计、找古建施工队、找各种仿古构件与装饰公司和工厂。现今,随着仿古街热,这种专业的规划团队、古建队、装修队愈来愈多。所谓的规划,就是把老街改成一条纯粹的商业街、购物街,与商业无关的一律抹去。沿街两边全是新建的商铺,模样大同小异,很少再顾及当地的历史特色。清一色木雕花窗,青砖粉墙,油漆彩画,牌匾高悬,红灯高挂。阔绰一些的店铺门口摆一对石狮,既无地域特点,也看不出哪朝哪代,像两排粗俗的古装电视剧里的演员,花花绿绿地站在街道两边,统统称作“明清一条街”就是了。然后将街面的老石板换成新石板,栽木植花,再仿照西方城市步行街摆上长椅条凳,供游人歇脚。为了证实这是“老街”,便象征性地留下几幢老屋,却也粉刷一新,或者干脆翻盖,加大尺度,扩大店面。还有的则把本地几个老字号硬塞进来,以壮“老街”声威。
接下来是动迁,将原住民统统请出去,另地安置。原住民是老街的主人,也是灵魂,他们身上保留着老街代代相传的记忆与情感。把他们请走,老街还剩下什么?只剩下街名,街名能成为旅游的卖点。因此,如今各地的仿古街除去街名,其他基本是一个模样。就像当年造新城那样,彼此抄袭,结果千城一面。
跟着是招商。商家来自各地,商品也来自各地,连旅游纪念品也来自全国各地,本地历史文化的特色难以寻觅,何处寻觅?待到节假日外地游客蜂拥而至,热烘烘逛店、购物、餐饮、拍照,回去一看照片,如果不仔细辨认,是无法看出这是在哪个城市的“老街”上拍摄的。
由千城一面到千街一面,不是一种城市文化的悲哀吗?
说白了,过去拆真的,是为了赚钱,现在造假的,还是为了赚钱,仍旧没把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精神当作一回事。虽说这种仿古街也带来了一些城市旅游的消费收益,但它捧给外来游人的不是自己的个性与精华,而是一种打着老街幌子的粗鄙化、低品质的“旅游产品”,它还破坏了城市仅存无多的一条老街,灭掉了城市生活的一条深远的根。
其实,从旅游的角度看,愈是原真的,愈有旅游价值。历史街区的价值是多样的,有见证价值、记忆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使用价值、审美价值和旅游价值。失去前面诸多的价值就没有旅游价值,减少前面诸多的价值也就降低了旅游价值。
老街是破旧的,当然需要焕发它的活力,但要焕发的是历史的活力,还有历史的魅力。所以,请不要对老街再用“开发”这个词,改用“修缮”吧!在修缮一条老街时,请多听听专家的建议,也听听原住民的意见,请尊重城市的历史与文化,三思而后行!
(摘自《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10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