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经志芹
主持人语
盛夏的风已经袭来,本学期的学习渐入尾声。在最后一单元的学习中,初初将带着大家一起去探寻自然之谜。
金克木在《通俗天文学》的题词中写道:
宇宙原是个有限的无穷。人类恰好是现实的虚空。只有那无端的数学法则,才统治了自己又统治了一切。
是啊,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大自然的探索。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阿波罗登月,再到我国的神舟飞船进入太空,人类每一次对大自然的探索都是一次自我超越,在未知的世界里遨游,时时有惊叹,处处有发现。本单元课文的魅力就在于能把你带进一个神奇的未知世界,感受到探险者的精神。在这里,茨威格会领你寻觅一个多世纪以前人类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的足迹;杨利伟会带你体验太空飞行的点滴;刘慈欣会让你插上想象的翅膀,坐上地航飞船进入地心;纪昀会告诉你怎样正确地认识自然现象。
阅读探险与科幻作品,关键在于想象,没有想象的阅读是低效的,无趣的。为了提高阅读质量,初初给出如下建议:
1.学会浏览,每分钟浏览不少于400字,能通过关键词句或小标题筛选主要信息,在反复练习中提高阅读能力。
2.学会质疑,边读、边思、边问,在大胆的质疑中培养自己的求真精神。
3.关注细节,通过细节品析、体会语言的张力。
4.读且想象,跟随作者的描绘,让自己身临其境,训练自己的想象力。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快快阅读吧。
延伸文本
《伟大的悲剧》拓展阅读——
探秘南极探险家的心理世界
方陵生
一个世紀前的探险家们,为探寻南极的秘密,艰难跋涉在这片白茫茫的土地上,但是他们发现的只有漫天冰雪和变幻莫测的天气。对于南极探险者来说,最严峻的考验是来自心理的考验。
南极探险是很多人的梦想,在普通人看来,如果有机会去南极考察,那一定既浪漫又刺激。但很少有人想到过,在南极极端的气候条件和严酷的生存环境下,南极探险人员所经受的心理考验有多严峻。心理学家每年都要走访南极的一些考察站,对工作在冰天雪地极地环境中的研究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考察。
美国每年都会挑选几名心理学家到南极度过夏天较暖的几个月,从10月到来年2月,这段时间在南极都是白夜,即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他们将对已在这里度过整整6个月“不见天日”的生活的科研人员进行心理考察评估。
为什么有必要对在南极工作的人进行心理考察呢?美国心理学家托妮·安加说:“南极的极端气候条件十分严酷,我们必须要能辨别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这里的环境,以及工作人员是否在心理上具备在这里过冬的条件。”安加已经3次来到南极进行这样的考察评估工作,她与其他心理学家最近一次来到南极的时间是2002年12月。
心理学家们进行的心理考察和评估工作主要包括采访准备在这里过冬的工作人员,要求他们填写有关的调查表,并向一些主管领导人了解情况。在整整6个月的冬季时间里,这里的人无一能够离开这里,因为在零下60℃的极寒温度下,飞机根本没办法起飞。除了要与严寒作斗争外,还必须忍受整整6个月“暗无天日”的日子,因为在南极,2月20日太阳落山后就再也不会升起来了,一直要到8月20日,人们才能看到太阳重新升起。
心理学家会从各方面对南极探险人员进行考察,看他们是否有失常现象,比如季节性的情感失调、攻击性行为倾向、嗜酒、酗酒或者情绪抑郁等。安加说,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一个关键方面,心理学家们会提供现场心理咨询服务,开设一些教育培训课程。心理学家回到美国以后,还会通过电视会议或者电子邮件继续给这里的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学家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学家埃里克·古德森博士对南极工作者的心理问题已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他发现,在南极极端的条件下连续工作几个月,可能会产生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失调现象。根据20世纪60年代以来南极研究考察所获取的一些资料,古德森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50多份相关报告,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还被美国航空航天局用于太空探索的研究。
然而,心理学家自己也同样要面对其他南极工作人员所面对的危险和极端气候条件的考验。20世纪60年代,古德森在南极进行为时3个星期的访问时就亲身体验到了这种挑战。他要与极低的温度条件作斗争,迎面风的风速可达到每小时约64千米,能见度只有零,他最终患上因氧气稀薄而导致的高空病,大病一场。
至于安加,她的第二次南极之旅也遇到了麻烦,50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使她预定离开南极的日期不得不向后延期5天。还有一次,她到南极时,一群企鹅“占领”了飞机跑道,使得飞机一时之间无法降落。
安加的同事苏珊·麦克法林说:“南极探险值得冒这样的风险。之前我对南极知道得太少了,在我的想象中,这里就是一片白茫茫的冰雪世界,但是这里的美丽、宁静和纯净远远超乎我的想象。我在这里所看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一切都是我以前的经历中所没有的。这里真的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
(选自2016年第6期《大自然探索》,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同样是南极探险,体裁不同,侧重点不同,同学们阅读的视角也要有所不同。
《伟大的悲剧》是一篇传记作品,展现的是人类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时表现出的崇高、悲壮的精神,阅读时应重点关注对人物行为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中体会其精神品质。《探秘南极探险家的心理世界》是一篇纪实作品,既交代了南极严酷的生存环境 ,更叙述了南极极端环境和气候带给探险者的心理考验。阅读时要善于捕捉关键信息,梳理出南极为什么会给探险者带来严峻的心理考验,带来了哪些考验,探险者在严峻的考验下又为什么不止步。
传记作品的阅读视角是人物形象,纪实作品的阅读视角是事实交代。用符合文体特点的阅读视角阅读,就会获得不同的旨趣。
读有所思
1.请画出文中表现南极严酷的生存环境的句子,并想象南极漫天冰雪的景象。
2.《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说“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请你从本文中找到南极探险者精神失常的原因,心理失调的表现,以及心理学家为何要到南极进行考察。
延伸文本
《太空一日》拓展阅读——
我们的血液在蒸发
圣艾克絮佩里
西风起了,它可以在十九个小时内就把人吹干。我的食道还没有堵住,但它又硬又疼,我猜想有什么东西哽在那里。很快我就要咳嗽了,这情形别人跟我描述过,我就等着它发作了。舌头也让我感到不自在。但最严重的是我眼前已经出现亮斑了,當它们变成火花,我就要躺下了。
我们走得很快。我们要充分利用清晨的凉爽。我们很清楚在大太阳底下,就像人们说的,我们就再也走不动了。
我们没有权利出汗,甚至没有权利等待。这种凉爽也不过是湿度为百分之十八的那种凉爽。风是从沙漠腹地吹过来的。在这种温柔和虚情假意的抚摸下,我们的血液在蒸发。
第一天,我们吃了一点葡萄。三天来,我们只吃了半个橙子和半个橘子。我们能用什么唾液来咀嚼我们的食物?但我一点也不感到饥饿,我只感到口渴。而且从现在开始,我不只感到口渴,还感到口渴引起的后果。那干硬的喉咙,那像石膏一样的舌头,那如鲠在喉的难受和嘴巴里可怕的气味。所有这些感觉对我来说都是新的体验。无疑水可以治疗它们,但我根本不记得这种药是和这些感受联系在一起的。干渴越来越不是一种欲望,而成了一种越来越厉害的疾病。
我觉得泉水和水果的形象似乎已经不那么让人心碎了。我忘了橙子的光泽,就好像我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柔情。或许我已经把一切都忘了。
我们坐在那里,但我们又该出发了。我们放弃了漫长的跋涉。走上五百米,我们就累瘫了。于是我很高兴地躺下来,但马上又该出发了。
风景变了。石头稀少了。我们现在走在沙子上,在我们前面两公里远的地方有几个沙丘,在沙丘上有几棵低矮的植物。和钢铁铠甲相比,我更喜欢沙子。这是金色的沙漠,这是撒哈拉,我想我是认出它了……
现在我们只要走上两百米就精疲力竭了。
“我们继续走,不管怎样,好歹要走到那些灌木边。”
这是一个极限。一星期后,当我们原路返回寻找“西穆”飞机的时候,我们在汽车上证实了当时这最后的企图有八十公里的路程。我已经走了将近两百公里,如何还能继续下去?
昨天,我了无希望地走着。今天,这些话都失去了它们的意义。今天,我们是为了走路而走路,或许和地里的耕牛没有分别。昨天我还梦想着栽满橘子树的天堂。而今天,对我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天堂了,我也不再相信橘子的存在了。
我再也没有任何感觉,除了一颗极度干枯的心。我就要摔倒了,但我并不感到绝望,我甚至不感到痛苦。我的遗憾是:忧伤之于我就像水一样甜美。人们自悯自怜,就像和一个朋友倾诉一样自怨自艾。但我在世界上已经没有朋友。
当人们找到我的时候,我两眼赤热,人们以为我曾大声呼唤,受过许多折磨。但是激动、懊恼和温柔的折磨都还可以算是一些财富,而我已经一无所有。清纯烂漫的少女,在她们初恋的夜晚,学会了忧伤并为之落泪。忧伤是和生命的颤动维系在一起的,而我已经不再有忧伤……
沙漠,就是我。我再也没有口水,一无所有,再没有什么温馨的形象让我为之战栗了。太阳烤干了我的泪腺。
然而,我又觉察到了什么?希望之风吹拂着我,就像飑风掠过海面。先警告我的本能再唤醒我的神智的信号又是什么呢?一切都没有改变,而一切又都变了:这片沙尘,这些沙丘,这些淡淡的绿色斑点,它们已经不再是一道风景,而是组成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还是空旷的,但一切都准备就绪。我看着普雷沃。他也和我一样惊讶,但他也不理解他自身的感受。
我向你发誓,就要发生什么事情了……
我向你发誓,沙漠活跃起来了。我向你发誓,这种空旷,这种寂静,忽然比广场上的人声鼎沸更加让人感动……
我们得救了,沙地上出现了人的踪迹!……
啊!我们曾经失去人类的行踪,曾经与世隔绝,曾经感到自己在世界上孤苦伶仃,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所遗忘。而现在,我们在沙地上,发现了人的神奇的足迹印在上面。
“这儿,普雷沃,两个人曾经分开过……”
“这儿,有一只骆驼跪过的痕迹……”
“这儿……”
然而,我们还没有获救。等待是不够的。再过几个小时,人们就再也救不了我们了。一旦开始咳嗽,干渴的进程就快得惊人。而我们的咽喉……
但我相信这支驼队,它在沙漠的某个地方游荡。
(选自《人类的大地》,(法)圣艾克絮佩里著,黄荭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版,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节选自散文集《人类的大地》第七部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作者用散文的笔法细腻地描写了“我”在沙漠中忍受干渴的痛苦体验,表现了“我”战胜困难、走出沙漠的坚定信念以及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文中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而传神,同学们阅读时要细加体会。
读有所思
1.圈画出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就你最有感触的地方做理解性批注。
2.如何理解“忧伤是和生命的颤动维系在一起的,而我已经不再有忧伤……”?
延伸文本
《带上她的眼睛》拓展阅读——
宇宙的尽头(上)
牧 逸
天际已被夕阳染成一片血红,几只乌鸦落到了一只野狗的尸体边,一边聒噪地叫着一边翻动着腐肉。远方是荒凉的山丘与平原,零星散落的枯草在风中瑟瑟发抖,阵阵黄沙不断从裸露的土地中吹起;不远处是一座城市的废墟,数座如今只剩下半截钢铁骨架的建筑和巨大的吊机静静地矗立着,任由麻雀停在上面恣意妄为;曾经宽阔的道路片片龟裂,停满了废弃的车辆。
我向伙伴们挥手告别,回头看看伫立在夕阳中的城市废墟,调整一下背包的位置,扎紧了皮带,然后转身走上一条小路。背包里满是我从废墟中淘来的杂物,一路上“叮叮当当”响个不停,但这是我独自行走时最美妙的陪伴。
我翻过一座小丘来到了一片枯树林,在这里,我用枯枝败叶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屋子,屋子外面堆满了这两年收集来的我认为有用的东西。
在枯树林边有一个清澈的小湖,周围是一片嫩绿的草地,是这片荒芜之地少有的绿色。在靠近小湖边缘的地方浸泡着一个形似房子的尖锐物体,我端着盘子慢慢走了过去。它像是一只巨大的梭子,上面布满了锈迹和青苔,只能隐约看到隐藏其下的花纹与图案。自从我找到这个小湖之日起,它就一直在这里,我曾全力敲打,也试图寻找能敲开外壳的缝隙,然而一直无果。尽管如此,我几乎每天都要来這里坐一会儿,欣赏难得的绿意,顺便观察一下这个大铁壳子。但是今天,它似乎有些不同——有一些区域的青苔消失了。
“你好!”
一个声音突兀地在我耳旁响起。
“你好!”我下意识地回答道,然后突然发现不对劲,“是谁?”我对着四周喊道,却没有人回答。我把目光投向那个巨大的梭子,只可能是它。
“是我。别紧张,我没有恶意。”
“你……你是谁?”我退后了几步,却没有离开梭子太远,“你怎么能在我心里说话?”
“这是我们的交流方式,可以直接让对方感知我们的想法。我是一名流浪者,从很遥远的地方来。”
“你的意思是……你是外星人?”我好奇地打量着面前的巨大梭子,“那么这就是你的飞船?你为什么今天才和我说话?为什么不出来?”我抛给了他一连串的问题,他立刻作出了回答。
“我是你所说的外星人,我的飞船在上一次迁移过程中产生了故障,所以降落到了这里进行修复,而我也受了重伤,今天才苏醒。由于飞船还未修复完毕,舱门无法打开,我出不来。”
他的一番回答让我放心了许多,但我还是不敢靠近他。我就地坐下,抓起一块三明治费劲地咀嚼起来,问道:“那飞船修复完毕你就要离开了?”
“是的,但是目前飞船的治疗设施损毁严重,在动力系统修复完毕之前医疗舱无法使用,所以很有可能我无法等到修复完毕的那一天。”
我不由地放下手中硬邦邦的三明治,急忙把口中的食物艰难地咽下去,说道:“我相信在那之前会修复的。和我说说你的故事吧。”我试图转移话题,虽然我并没有从他的话中感觉到一丝悲伤。
“你想知道什么?”
“比如你曾经生活的星球?比如你为什么要流浪?比如你到过哪些地方?”我继续咀嚼着三明治,同时期待着他的故事。
“我流浪过无数光年,向着宇宙的尽头。”
我抬起头看向他——太空梭的尖端直指月亮,将朦胧的月光一分为二,周围的水面波光粼粼,上方弥漫着蒙蒙的雾气,逐渐将太空梭隐去。
“那是一个美丽的星球,有着你所想象不到的美丽。在君主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那是一个仿佛充满了梦幻的时代,无数的发明,无数的创造,我们过着快乐而幸福的生活,整个星球都弥漫着和谐的气氛。”
我不由自主地放下三明治,想象起那样的地方,几乎穷尽了我对美丽的想象力。我想,那里一定有香喷喷的食物,温暖而柔软的床,有着无数如同这个小湖一样美丽的地方。
“然而,我的星球终究因为战争而毁灭了,我因为遇到了另一名流浪者才得以幸存。他把这艘飞船托付给我,还告诉我,流浪者们向着不同方向,约定在宇宙的尽头再会……”
那天晚上,他讲了许多故事,而我则吃着坚硬的三明治,对着星空幻想着他家乡的那些形形色色的生命、科技与文明。
也许是好久没有和智慧生命交流,他毫不厌烦地讲述着他的母星。然后,我听到飞船里响起了一种很有韵律的声音,它低沉,甚至有时我的耳朵都无法捕捉到那极低的振动频率,但我仍能听出那是一首歌,一首那名流浪者家乡的歌。这首歌充满沧桑,却让我浑身激动得颤抖。这首歌穿越了无数光年,最终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选自2017年第10期《科学24小时》,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宇宙的尽头》讲述了一个流浪者在太空中流浪的故事,文中的“我”既是流浪者,又是人类与自然变迁的见证者和记录者。文章以科幻的形式展现了大自然遭受破坏后,人类失去家园而只能在太空中四处流浪的情景,含蓄而深切地表达了对人类家园的热爱。本文选自原文开头的一个情节:“我”与太空梭中流浪者的交流。
《宇宙的尽头》与《带上她的眼睛》都是科幻小说,阅读时注意体会其想象奇特、构思巧妙的特点,尤其要理解主人公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读有所思
1.说说开头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2.你如何理解流浪者家乡的歌“穿越了无数光年,最终传到了我的耳朵里”?
延伸文本
《河中石兽》拓展阅读——
河堤决口的征兆
纪 昀
居卫河侧者言:河之将决,中流之水必凸起,高于两岸;然不知其在何处也。至棒椎鱼集于一处,则所集之处不一两日溃矣。父老相传,验之百不失一。棒椎鱼者,象其形而名,平时不知在何所,网钓亦未见得之者,至河暴涨乃麇至。护堤者见其以首触岸,如万杵齐筑,则决在斯须间矣,岂非数哉!然唐尧洪水,天数也;神禹随刊,则人事也。惟圣人能知天,惟圣人不委过于天,先事而绸缪,后事而补救,虽不能消弭,亦必有所挽回。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
【译文】
居住在卫河两岸的人说:河将要决口时,河流中间的水一定会凸起,高过两岸,但不知将在哪里决口。如有棒槌鱼聚集在某个地方,则这地方一两天内必定决口。这种经验是上辈人传下来的,经过验证,百不失一。棒槌鱼形状像棒槌,所以叫这个名字。平时它们不知躲在什么地方,用网捕、用钩钓,也从没有抓到过它的,等到河水暴涨时,它们便成群结队出现了。守堤的人见它们用头来撞岸,像千万根杵头一齐在捣,那堤顷刻间就要决口,这难道不是命运决定的么?然而古代圣君唐尧在位时,也有洪水灾害,这是天命;大禹按照地形加以疏导,则是尽人力。只有圣人能知道天命,也只有圣人不把罪责推给上天。事先有所考虑准备,事后努力加以补救,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天灾的危害,也多少能挽回一些损失。
鉴赏空间
《阅微草堂笔记》是笔记体文言短篇志怪小说,多记奇闻异事。本文记叙的是河堤决口的奇怪征兆,并以唐尧知天数、大禹尽人事的例子,告诉我们不应把自然灾祸归罪于上天,而应事事绸缪,尽力补救。同学们阅读时要注意记叙与议论之间的关系哦。
读有所思
1.你是怎样理解河堤决口这一奇怪现象的?
2.你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