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Livre
一次,钱钟书先生对想拜访他的一位“粉丝”说:“假如你吃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委婉风趣地拒绝了拜访。然而,作家笔下的世界,虚实交织、如梦似幻,令无数读者心向往之:对于许多读者来说,读了一本好书后,都会想更加了解这本好书的作者,甚至是这本好书诞生的地方——书房,这可能又是另一种人之常情。对于作家而言,人生的一半时间在看书,另外一半时间在写书,书房既是面子也是里子,是人生中最独特的地方之一。
作家们的书房是什么样的?本文收集了北岛、冯骥才、马原、麦家、莫言等作家的书房。
冯骥才:书房是作家最不设防的地方
对于作家,惟有在书房里才能真实地面对世界和赤裸裸地面对自己。这里是安放自己心灵的地方,是自己精神的原点,有自己的定力。——冯骥才《书房一世界》
冯骥才今年年初同时推出了两本新书《书房一世界》《俗世奇人(叁)》,前为阅己,后为阅人。在《书房一世界》中,冯骥才像是一位博学风趣的导游,带领读者走进他的书房。将书房的陈设、物件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
“杂乱不堪”——冯骥才用这个词语形容自己的书房。
“我的书和艺术品就完全混在一起,我家保姆帮我收拾房子,我要求她一张纸都不能动。所有纸都是杂乱的,但我知道我需要的那张纸能在哪一堆里找到。”
冯骥才相信,书房里的一切都是作家性格的外化,或者就是作家的化身。作家决不会在自己书房里拘束的,他的性情便自然而然地渲染着书房处处,无不显现着作家的个性、气质、习惯、喜好、兴趣、审美。在满屋堆满稿纸、信件、照片和其他物件中,也一定藏着许多看不明白的东西,也一准隐藏着作家自己心知的故事,或者私密。或许,这就是周作人所说的“叫人家看书房是危险的事”吧!
莫言:书房曾经终年不见阳光
2000年,曾有人问莫言,如果你拿到诺贝尔奖,那一百多万美元的奖金,想怎样花?莫言答道,要拿它买一座大房子。2012年10月,莫言果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时面对相同的问题,莫言的回答依然是:“买房子。”那时,莫言的书房终年不见阳光。
现在,莫言的书房叫做“一斗斋”,装修极其简单,一张小桌、两张木椅,书架上也只有100多本经典,如鲁迅、托尔斯泰的作品。其他的书,莫言选择“做减法”——每年都会清理一次,送给一些学校。
贾平凹:“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
老话里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贾平凹《秦腔》
贾平凹的书房叫做——上书房。上书房,是指清朝皇子皇孙上学读书的地方,清道光前叫作“尚书房”,道光年间奉旨改为“上书房”。贾平凹这样命名自己的书房是何原因呢?他自言道:不過有时喜欢读书而已,没事就“上书房”嘛!
上书房的门口有一个门神,那是一人高的一块镜匾,中间写着:“我家主人在写书,勿扰。”这里就是他的创作作坊。
走进“上书房”,看不到什么书,倒是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佛像、木雕、盆盆罐罐、石碾子和书法作品等。走进上书房真得当心,不然,一不小心碰倒的什么东西就是古董。即便是书桌上,也摆放得满满当当,只留出一个写字的地方,那个“小盆地”正像是贾平凹名字中的“凹”字。
在博古架上,贾平凹书着“风起云涌是龙升之时”“我有使命不敢怠”“今生有债都还遍,唯欠梅花数行诗”等警示、激励自己的句子。
马原:书房是“理想国”
“有些曾经荒芜的场景经历了繁盛又最终化为废墟,正如小说中跨过的漫长岁月,让人一时无法分清究竟何者为真实,何者为虚构。”——马原《姑娘寨》
“既然得了不治之症,那我就不治了。”2008年,作为“先锋文学五虎将”之一的马原被查出肺癌。于是,他辞去工作,携家人来到云南边陲的姑娘寨,过起了“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南糯山下,马原搭建起城堡样式的九马路书院。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它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而在神秘梦幻的云南边陲的寨子里,马原的书房,正如博尔赫斯的形容一样,真正是每一个爱书人的天堂。树林里,条条小路通向很多房间,房间里每个方向有一扇窗,每推开一扇窗都能看见不同的风景,每一个房间都用文学大师命名——“格林屋”“加缪屋”“福克纳屋”“卡夫卡屋”“霍桑屋”“托尔斯泰屋”“雨果屋”等。
他用房屋结构的八根支柱设计了兼顾空间利用和采光的环形书廊,在光影交错中,不仅增加了这方天地的纵深感,更带来了无限的放松。他的书阁就是他的生活“理想国”。
北岛:住处即是书房
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北岛《青灯》
对于北岛来讲,一般情况下,住处即是书房。从小,北岛就没有可以称为“书房”的空间,很多年,也几乎没有想过会有自己的书房。20多年来,北岛在8个不同的国家转换住处,搬家的次数更是多到数不清。到了香港,北岛才算真正有了自己的书房。
由于在香港居住面积有限,北岛决定另租一个书房。从家到书房只要走六七分钟,之间隔着马鞍山公园,书房的窗外就是海湾。和过去相比,这简直有点儿太奢侈了。
麦家:开放的私人书房
人活一世,总要经历很多事,有些事情像空气,随风飘散,不留痕迹;有些事情像水印子,留得了一时留不久;而有些事情则像木刻,刻上去了,消不失的。——麦家《人生海海》
2008年,麦家凭借《暗算》获得茅盾文学奖;2009年,小说《风声》改编成电影大获成功;2014年,已经出版了12年的《解密》被国际出版界发现,截至目前,《解密》已被翻译成33种语言,其英文版被收进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之后,唯一入选该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2019年,麦家时隔8年终于推出新作——《人生海海》,它出现在杂志的封面上、年度书单中,前段时间,又出现在淘宝的直播间里,现今,销量已过百万册。 成名之后的麦家,也曾迷失过,但终归还是找到了他自己的方向。麦家觉得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经得住诱惑。为了鼓励全民阅读和文学创作,他在杭州西溪创意产业园,创建了麦家理想谷——麦家开放的私人书房。
这里是他的工作室,是他私人藏书的集中地,是热爱阅读的年轻人诗意的栖居地,也是一个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读书会客的场地。麦家的“理想谷”——开放的私人书房,完成了更多“书房”的意义。
金宇澄:书房的概念该改变了
年纪越长,越觉得孤独,是正常的,独立出生,独立去死。人和人,无法相通,人间的佳恶情态,已经不值一笑,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金宇澄《繁花》
“不觉得我会受限于环境,书房概念明显是改变了,在家也不是必须在一个地方看书写作,如今大部分的作者,电脑摆在哪里都可以写。”金宇澄认为,家里和办公室,所有地方有书,有书可以看,就是“书房”。
上海作协的花园洋房,沿着旋转楼梯上三楼,就是金宇澄的办公室,他自述说,这个地方也是他的“书房”。这所大宅旧名“爱神花园”,为邬达克所设计。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孔夫子旧书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