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竞文
非遗知识库
钦州海歌的歌词特点是采用比兴、双关手法。曲式上,海歌采用四乐句的乐段结构,也有八字结构、七字结构等。调式上主要是五声民族调式为主,其中以角、羽两调较为常用,曲调按词行音。演唱形式上,有独唱、男女对唱,也有三人联唱。主要曲牌有西海歌、东海歌、撑船调、棹船调等20多种。
海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话歌、生活歌、催眠歌等。
在广西钦州沿海地区,流行着一种用当地海察话演唱的剧种——海歌。钦州海歌起源于明清时期,在钦南区犀牛脚镇、东场镇一带广为流传,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2018年,钦州海歌入选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为了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钦州地方戏曲文化与非遗文化,钦州市高新区实验学校在音乐教师曾芬芬的带动下,于2020年9月成立了戏剧社。经过入团面试,25名同学成为首批团员。
海歌剧对音乐和语言的要求特别高。虽然社员大多是平时爱唱爱跳的文艺骨干,也大多会讲海察话,但是剧中的对白和唱词跟平时说话不一样,他们要一字一句地跟老师念、唱。为了让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学会,有的同学还在歌词上用普通话、白话、拼音做了特别标注。过了歌词这一关,还有“戏腔”的难题。曾老师说:“因为社员们基本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基础训练,而戏曲演唱对音高、音准及发声的位置等都有所要求,所以社员们几乎要从零开始学。每节课开始前都要练声、开嗓,循环反复练习,只有坚持下来才能练就稳定的唱功。”
社员们学习海歌热情高涨,加入社团没多久,就学会了几首海歌小曲,接着社团开始排练由曾老师担任编剧的海歌小剧《歌声笑声装满船》。这部小剧以三娘湾渔家通过电商平台卖海产品走上致富路为故事背景,运用海歌“撑船调”这个民间流行最广、应用最多的曲牌,表演了海边的爷爷和孙女在劳作中的对话,一问一答、一唱一和,唱出了新时代北部湾渔家的幸福美好生活。2020年10月,该剧由社团成员李增裕饰演爷爷,田晓旭饰演孙女,登上了钦州市中小学生戏剧比赛的舞台,最终收获中学组传统戏曲类二等奖。同年12月,又在广西首届中小学生戏剧展演活动中荣获中学组传统戏曲类三等奖。
2021年7月,在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的支持下,戏剧社开始排练钦州本土原创海歌剧《牛圩坡》,献礼建党百年。《牛圩坡》根據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的钦州牛圩坡,讲述的是参加1945年2月钦州小董起义被捕后的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的故事。戏剧社6名同学分别饰演剧中老、中、青、少四代人的角色,其他同学则担当了唱段中的伴唱部分。在非遗中心韦思思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练习,认真排练。爱搞笑的“乐天派”许翠金同学饰演女革命战士,剧中唯一的反派则由文质彬彬、一脸正气的林平华同学扮演,性格与角色的反差让两人很难入戏。韦老师说,这是对台词和人物理解不够透彻造成的,于是让他们多了解这部歌剧的创作背景,不断熟读剧本、揣摩角色。经过老师多次细心讲解和耐心示范,两位同学通过课后加练、找相关视频学习,终于把一正一反两个角色拿下,几次在校内的带妆彩排大获成功。特别是林平华,把恶狠狠的反派演得入木三分,被同学和老师们封为“影帝”。9月,戏剧社参加钦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牛圩坡》荣获戏剧类一等奖;11月,在“感党恩,跟党走”广西红色故事大赛优秀作品暨“四史”学习教育巡回宣讲活动(钦州专场)的演出中,《牛圩坡》广获好评;12月,在广西第七届中小学艺术展演中,《牛圩坡》斩获戏剧类二等奖。
“这是一次多么令人难忘的参演经历。”在剧中饰演重要角色的卢庆润同学感言,“我不但感受到海歌剧的舞台魅力,增长了戏曲知识,还认认真真地学习了钦州党史故事,把家乡的红色故事用家乡戏传播了出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