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倩
摘要:作文教学的根本之道在写作实践。本课聚焦议论文最重要的分析语句,在“模因理论”指导下,设计了基于实践的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说理分析的质量:“同化——记忆”说理模因,变“无分析”为“有分析”;“表达——传播”说理模因,变“有分析”为“好分析”;在不断运用中,进一步优化说理模因,提升说理发展空间。
关键词:模因理论 说理模因 议论文写作 写作教学
从高二接触议论文,到高三频繁写作议论文,学生对议论文的“说理”性质已有了明确认识,明白议论文重在分析问题、阐明道理;但具体如何“分析”“阐明”,在实际写作中仍不能得心应手。
以2022年海淀一模议论文题目为例,以下学生作文片段充分暴露了不会说理、不会分析的问题:
①歷尽千帆之后,少年从身体上得到成长,从心智上也必然走向成熟。以子路为例,他有“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爽朗……又如司马迁从年轻时义愤填膺地为李陵仗义执言,到忍受宫刑之辱隐忍成书,何尝不是一种学会妥协的成书?褪去少年意气,不为一时意气或荣辱而冲动犯错,正是经历碰壁后的成长,才是成熟之人该有的样子。
②从心理方面看,人的思考方式在经历风雨后必然会改变、成熟,不再是少年。试想,历尽千帆,受尽风雨,人又怎么能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人又怎么能生存下去,更何谈获得成功?一些学校高考百日誓师大会,……因此,“少年”只有在磨难中成长,才能成人,才能成功。
例①整段以例代议,缺少对“历尽千帆”与“仍是少年”之间逻辑关联的分析阐释;例②有分析阐释的意识,但分析句并不能展示出逻辑推理链条,只是结论的反复表达。从学生考场表现来看,议论文说理能力仍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模因理论与议论文说理写作教学的关系
提升议论文的说理能力,需要从思维层面入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明确思考路径,优化思维品质。而提升思维品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不断地进行议论文写作练习,才能积累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能力,进而促进表达习惯、思维习惯以及分析能力等综合发展。
模因理论(memetics)在语言演化方面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有效的写作实践,提高思维训练的效率。
“模因”最早由Dawkins在1976年《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是人类文化传递的一种单位,类似于生物进化的基因。Heylighen(1988)从语言传承的角度深入研究了语言模因,指出语言发展需要经历模因“同化—记忆—表达—传播”四个阶段[1]。
语言模因的发展阶段为议论文说理写作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化-记忆”阶段侧重由人及我的内化,即议论文写作中摸索规律、模仿迁移的学写阶段,“表达-传播”阶段侧重自内向外的输出表达,对应议论文写作中独立表达与自主表达阶段。
二、“同化——记忆”说理模因,变“无分析”为“有分析”
优良表达片段的输入与内化,是提高语言输出质量与思维表达力的基础。比较以下议论文片段,可以清楚地发现说理方式具有一定的共性,提取说理模因,通过“同化——记忆”摸索出说理要点:
①从心理方面看,人的思考方式在经历风雨后必然会改变、成熟,不再是少年。【观点句】/试想,历尽千帆,受尽风雨,人又怎么能一成不变?一成不变的人又怎么能生存下去,更何谈获得成功?【无效分析句】/一些学校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材料句】/因此,“少年”只有在磨难中成长,才能成人,才能成功。【结论句】
②历尽千帆,是对少年理想的反复检验,更是对原有理想扬弃的过程。【观点句】/(链条1)在迈进社会之前,少年的理想多高远广大,缺少对现实因素的考量,空有人定胜天的热情。(链条2)而在与现实交锋的过程中,不切实际的幻想会被剔除,那些真正有意义的会被留下。历尽千帆,使少年的理想回归大地,(链条3)但这并不意味着少年不再,因为少年对远方的瞭望从未停止。【有效分析句】/周恩来十四岁便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志……这正是少年之成长必经的过程。【材料句】
从以上文段中可归纳出以下说理要求:
(1)说理段落一定要有分析语句,阐发观点;
(2)分析句要展示出逻辑链条,清晰而有条理;
(3)讨论问题要有问题意识,提高现实针对性。
总结出如下说理思维路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句】/(链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条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链条3)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效分析句】
对说理要求与思维路径的提炼、学习、记忆的过程,正是积累优质说理模因、习得有效说理方式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反复揣摩范例,阅读、分析、思考时间增长,记忆时间也得到延长,更有利于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思维活动的丰富与深化。
三、“表达——传播”说理模因,变“有分析”为“好分析”
以优质说理模因为思维的基础模型进行写作练习,在仿效中不断深化对说理方式的理解,在写作中消化说理路径蕴含的思维方式,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说理分析的表达能力。
写作实践表明,学生对说理模因的内化能力与输出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及时带领学生进行比较、讨论,不断提高对说理模因的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请看写作示例(见表1)
由表1写作实例可知,表达的过程首先可以纠正并深化对语言模因的理解,然后才是在表达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思维方式、优化思维方式,进而形成个人表达风格的过程。
四、在反复实践中,优化说理模因
说理思维的培养与说理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说理模因的提取与总结也就必然在不断完善、不断优化。一般来说,说理模因的优化过程如图1所示。
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说理方式后,教师可借助提高写作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关注说理深度、说理形式、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取更优质的说理模因,开启新一阶段的“同化-记忆-表达-传播”的学习过程。
例如作文題目:
“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一朝眉羽成,钻破亦在我”是诗人陆游的诗句。人生如春蚕一般,织丝作茧包裹自己。当长大以后,破茧而出也靠自身。不论是“作茧”,还是“破茧”都会引起我们的联想或感悟。
请你根据这几句诗的理解和体会,联系现实,以“作茧和破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针对这个作文题目,学生在写作中呈现出了更丰富的论证方法,可以作为说理模因的有效补充,优化说理模因,提高说理水准。例如:
①假设论证式
虽然“作茧自缚”是一个贬义成语,但将自己暂时包裹在“茧”中可以使你不受外部侵害,养精蓄锐,积攒力量,为之后的腾飞做准备。作茧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作茧时十分弱小。这时如果依仗着自己那可悲的力量高歌猛进,很快就会被其他人、其他事物击得粉碎。因此,在自己处于弱势时将自己包裹在“茧”中,是一个避免以卵击石的良好方法。
②分类讨论式
作茧后自我精神的“洗净”之时,便为我们的破茧之日。“那迈出的一步”承载着作茧后“精华”的积淀,从而怀揣着对未来无比坚定的果敢,不畏那层“茧”之外的一切,只为更好地展现自己更完美的一面。对于自我之“茧”,破茧体现在踏出自我的舒适圈,意味着对于“温床”的脱离,冲破属于自己内心的桎梏。对于外源之“茧”,破茧则代表着对外界看法的解脱和漠视,是人精神境界上的升格,是作茧之时充分回归自我的最好体现。
③类比论证式
但既然茧是如此有力的修炼场,那能否一直存在于茧中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生物学上蚕必须要在结茧后十五天内破茧,否则力量就会一天弱于一天,逐渐于茧中走向生命的尽头。茧只在需要它的时候是一种保护和修炼,而不需要时则成了禁锢。因此,破茧之所以美,是因为它在“破”,不破不立,先破后立。
④理论加持式
只有那在茧内蜷缩,充蓄着冲破的气力的“真正自我”,才是我们真正应当展示的模样。为此,那冲破茧的革命性,超越性的一刻是不可或缺的。尼采将这种超越性的权力意志视为人最为根本的生命意志,冲破舒适而温暖的茧房,以纯粹的自我立于世界之中,抛开过去的妥协,向世界大声宣告自己的存在,这样才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此在”。
五、小结
提高议论文说理能力的根本之道在提升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前者是人脑中抽象的不可见的活动,需要借助具体可见的语言表达来观测、评价;后者既需要语料库与表达习惯的双重提升,同时也与思维习惯、思维能力密不可分。鉴于此,写作教学设计必须立足写作实践,在写作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写作教学实践往往离不开范文讲评与动笔改写。典型范文其实就是典型的写作模因,讲评范文的过程就是不断同化、记忆写作模因的过程,动笔改写则是复制、发展模因的过程。以模因理论为指导,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写作教学这些重要环节的意义,遵循语言模因的演化规律,为学生搭建解决写作问题的有效支架。
参考文献:
[1]李捷,何自然.汉语教学的模因论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0(5):21-2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