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余文镜 袁汉杰
【设计背景】
1.教材分析
本专题所选篇目均为文言文,涉及的具体篇目有《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滑稽列传之淳于髡(节选)》《孟子见梁襄王(节选)》《晏子谏齐景公(节选)》,均为较经典地体现“游说艺术”的文言作品。
在大单元视域下,将多篇文本组合而成进行群文阅读,契合当下的教育理念。既从属于单元大主题,又具有独立的文本任务,是主题统领下的选文组合。本专题的学习重点是:诵读文言文语段,落实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方法,疏通文段,理解文意;积累重要实词、虚词,掌握词类活用、通假、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评析文言语段中的游说内容,概括游说策略,鉴赏古人的游说艺术。
2.学情分析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于教学者来说,文言文难教;于学习者而言,文言文难学。鉴于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困难性,以文言文教学作为突破口去渗透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并由此去践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基于此,本设计以“古人的劝谏艺术”为核心,以活动为设计单位,由“疏通文段、理解文意”(五课时),“知识归纳、当堂检测”(一课时),“评析文本、概括策略”(一课时),“设置情景、智慧游说”(一课时)四个学习任务组成,旨在通过文段赏鉴、研讨探究、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古人的劝谏艺术,体会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学习并运用其卓越的游说技能。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所掌握的文言翻译方法,疏通文言语段,积累文言知识点。
2.分析文言语段中的游说内容,理解游说策略,领悟游说艺术,感受古人的游说智慧。
3.灵活运用选文语段中的游说方法,尝试智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任务实施】
任务一:疏通文段,理解文意(明确任务、渗透方法)(五课时)
活动1:学生利用课下注释预习《烛之武退秦师》,疏通文段,理解文意。重点赏析烛之武临危受命,凭借出众的口才劝退秦师的片段。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具体任务:1.对照注释,以直译为原则,尝试翻译文段。2.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难点。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鉴赏烛之武抓住要害、陈述利弊的游说艺术。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合作探究,质疑补充)
活动2:学生利用课下注释预习《荆轲刺秦王》,理解文意。重点赏析荆轲私见樊於期,对其成功游说,从而获得最关键信物的片段。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具体任务:1.对照注释,以直译为原则,尝试翻译文段。2.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难点。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鉴赏荆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游说艺术。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分组展示,合作探究)
活动3:学生预习教师印发的阅读文本《滑稽列传之淳于髡(节选)》,结合注释,理解文意。重点赏析淳于髡善用隐语、形象设喻,使威王幡然悔悟的片段。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使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帣韝鞠跽,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注释:
帣(juàn):通“絭”,束衣袖。
韝(gōu):臂套。鞠:弯屈。
六博:古代博戏,两人对局,各执黑白棋六子。投壶:古代游戏,宴饮时用矢投入一定距离外的酒壶,以投中多少定胜负,负者罚酒。
曹:游戏时的分组。眙:直视。
芗泽:泛指香气。
诸侯主客:简称“主客”,战国齐设置的官名,掌诸侯朝聘之事。尝:通“常”。
具体任务:1.对照注释,以直译为原则,尝试翻译文段。2.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难点。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体悟淳于髡能言善辩、诙谐幽默的游说艺术。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就共同问题点拨引导)
活动4:学生预习教师印发的阅读文本《孟子见梁襄王(节选)》,理解文意。感受孟子缜密的思维和高超的游说技术,进而理解孟子宣传仁政的政治主张。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注释:
语(yù):告诉。卒:通“猝”,突然。
恶(Wū)乎:怎样,如何。定于一:统一。
与:归顺,随从。油然:云盛貌。
沛然:雨盛貌。浡(bó)然:兴起貌。
人牧:管理民众的人,即统治者。
领:即脖子。由:通“犹”。定:安定。
孰:谁。嗜:喜欢。与:归附。
具体任务:1.对照注释,以直译为原则,尝试翻译文段。2.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难点。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体悟孟子善用比喻、生动说理的游说艺术。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教师就共同问题点拨引导)
活动5:学生预习教师印发的阅读文本《晏子谏齐景公(节选)》,了解大意。理解晏子劝喻齐景公为民着想,注重百姓疾苦,使国家强盛的民本思想。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披狐白之裘,坐于堂陛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齐景公为高台,劳民,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曰:“君者,不以民之哀为乐。君不胜欲,既筑台矣,今复为钟,是重敛于民也,民必哀矣。夫敛民而以为乐,不详,非治国之道也。”景公乃止。
注释:
雨雪三日而不霁:多日下雪但是不转晴。
雨(yù):名词作动词,下,落,降。三:此为虚词,表多次。而:表转折,但是、然而。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公被(pi)狐白之裘(qiú):齐景公穿着白毛的狐皮大衣。裘:皮衣。
堂:朝堂。陛:殿堂的台阶。侧:边上。
有间:一会儿。对:对答,回答。
逸:安逸,舒适。劳:劳苦。闻命,受到教诲。
闻:听命;辞命。乃:于是。
粟:谷子,旧时泛指谷类,此指救济粮。
与:给。饥寒:指饥饿寒冷的人。
涂:通假为“途”,路上。里:指里巷。
循:巡,巡视。既事者:已有职业的人。
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兼岁:两年。
明:闡明。所欲:愿望。欲:欲念,愿望。
行:实行。善:好的。谏:进谏。
具体任务:1.对照注释,以直译为原则,尝试翻译文段。2.圈点勾画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难点。3.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疏通文句,理解文意。4.体悟晏子足智多谋、善于进谏的游说艺术。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答疑,就共同问题点拨引导)
任务二:知识归纳,当堂检测(总结要点、巩固落实)(一课时)
活动1:请同学们在前五个课时梳理文段的基础上,就下面图表所涉及的七大文言重点,对每个文段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呈现。
活动2:完成下列当堂检测。教师可根据课堂时间,自主安排此部分的课堂容量,对学生的文言掌握情况进行当堂检测。夯实基础、强化重点,并督促学生课下有效巩固知识点。
示例如下:
(1)请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越国以鄙远: 亡郑以陪邻:
阙秦以利晋: 共其乏困:
购将军之首: 顾计不知所出耳:
见陵之耻除矣: 仰天太息流涕曰:
为之奈何?: 恶能饮一石哉:
卒然相睹: 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孰能一之?: 诚如是也:
雨雪三日: 立有见:
(2)请点明下列特殊句式的具体类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夫晋,何厌之有?
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
令所睹于涂者
任务三:评析文段,概括策略(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一课时)
活动1:知识链接、自主学习
游说艺术:时代士人游说诸侯、谏说君主的经验,长于论辩、善于说理,在如簧巧舌面前诸侯的征战甚至于天下分合,尽在三言两语、摇唇鼓舌之间,白可成黑、方会变圆、死亦复生。简单说: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展开的说话艺术。
纵横家: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的人。纵横即合纵连横。合纵派的主要代表是苏秦,连横派的主要代表是张仪。纵横家知大局,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他们的游说开合有度、纵横自如。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会成功的事情。
说客:古指游说之士(政客),善于用言语说动对方的人。后指替别人做劝说工作的人,或善于劝说的人。
活动2:追溯历史、缅怀先贤
师:以三国为例,同学们心中的“能言善辩之佼佼者”是谁?
生:是矫诏骗了18路诸侯,从此发迹的曹操。
生:是一席之谈就说服关张为他效命的刘备。
生:是心思缜密、多疑谨慎的司马懿。
生:是能掐会算、近乎神人的诸葛亮。
PPT:欣赏《舌战群儒》视频,感受诸葛亮巧舌如簧的游说艺术。
明确:面对东吴众儒生的揶揄和责难,诸葛亮凭借着自己卓越的口才,引经据典,说服东吴内部想要“降曹自保”的众文臣,达到了孙吴“联刘抗曹”的目的。
师:像诸葛亮这样卓越的游说之士举不胜数,请同学们回顾自己学过的或接触过的有关古人游说艺术的文言文,并例举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游说之士?
总结:小学文本——《晏子使楚》《孙权劝学》,初中文本——《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高中文本——《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触龙说赵太后》《寡人之于国也》。
涉及劝谏之士:晏子、孙权、邹忌、曹刿、烛之武、荆轲、触龙、孟子。
活动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1.自主选择小组任务。2.每小组成员经过讨论、交流后,将见解简要书写在黑板上,并派一名中心发言人将该组其他成员的见解进行综合,然后讲解。3.其余小组对中心小组的发言进行补充或质疑。4.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点评。
针对每个文言语段,各小组分别评析其游说内容,并概括其游说策略(用四字短语概括),完成下列表格。
生(小组一):烛之武从四个方面对秦伯进行游说:①亡郑陪邻,于秦有害;②舍郑于秦有利;③晋国忘恩负义,旧事重提,触发秦伯恨处,借机离间;④晋强后必阙秦。
烛之武的说秦之词,不卑不亢,既不失本国尊严,又不刺激对方,句句在理,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最终说服秦伯。
烛之武的游说可谓:替秦考虑,不为己謀;设身处地,思其得失;有意无意,离间秦晋。
生(小组二):荆轲三问樊於期,首先是从秦王的恶毒说起,动之以情;然后以“解燕国之患,亦报将军之仇”目标一致切入,晓之以理;察其反应,最后在樊於期急于知道的情况下才和盘托出自己的打算。征询意见,荆轲胆大心细、推心置腹,更有侠肝义胆,致使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心甘情愿,割颈自杀。
荆轲的游说表现在:勾起回忆,引人痛苦;推心置腹,以诚感人;巧妙对比,心甘情愿。
生(小组三):淳于髡以己设喻,拿自己在不同情境下,饮酒数量不同,而内心的感受也不同来讲述道理。正所谓:以事喻理、层层递进;推己及人、由此及彼。本来是让威王知晓“夜饮无度”的危害,却故意以乐概括,“髡窃乐此”“髡心最欢”,正话反说,成功游说。
淳于髡的游说策略在于:以事喻理,层层递进;推己及人,由此及彼;善用反语,亦庄亦谐。
生(小组四):孟子以禾苗遇旱而槁、遇雨而兴和“水之就下”为喻,分别说明君王行仁政、施德于民正如“沛然下雨”,“不嗜杀人者”正如“水之向下”。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孟子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说理,巧用反问,引人思考,循循善诱,水到渠成地达到了使梁襄王明了行仁政的好处。
孟子的游说技巧展现在:比喻说理,生动形象;巧用反问,引人思考;循循善诱,水到渠成。
生(小组五):面对景公身穿白狐皮衣却以“雨雪三日而天不寒”为怪,晏子没有与之正面交锋,而是巧妙运用委婉的言辞,以古之贤君虽饱暖安逸却能思百姓之饥寒劳苦的做法来暗示景公,并将二者进行对比,从而劝喻齐景公执政时要注重百姓疾苦,为民着想,爱民方能使国家富强,从而使齐景公顿悟。
晏子游说的精髓在于:避实就虚,迂回婉谏;间接说理,委婉劝喻;两相对比,是非立断。
任务四:设置情境,智慧游说(迁移拓展、学以致用)(一课时)
活动1:创设情境、牛刀小试
师:所有的学都是为了之后的用,正所谓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感受到古人高超的游说艺术,也学习了古人游说的策略,能否领悟其游说的精髓呢?我想要看看同学们能否活学活用,牛刀小试一番。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你会怎么做?
情境设置:学校各班教室后面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储物柜,用来方便学生摆放书籍,因为事先并没有对学生使用柜子的数量进行规定,一名同学因自己书籍较多,占用了两个书柜,另一位同学以自己没有书柜为由要求该名同学让出其中一个,两人在晚餐时间因为此事在教室里争吵了起来。如果你目睹了这一切,你会怎么劝说?请同学们运用一定的游说策略,成功劝说,帮助这两位同学平息这场争执。
(我们请几位演员酝酿一下,马上闪亮登场)
活动2:课堂总结、归纳方法
师:课本里、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而许多的游说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确是可随处演绎的。请同学们通过对选文语段中游说艺术的说理分析及牛刀小试的情境表演,对游说的策略进行总结。
生:(游说策略总结)
1.尊重他人、赢得好感
2.以退为进、创设和谐
3.营造气氛、制作噱头
4.出人意料、引人关注
5.设身处地、思其得失
6.推己及人、由此及彼
7.避其锋芒、欲擒故纵
8.浓墨重彩、渲染后果
9.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10.巧妙对比、以事喻理
11.生动设喻、绵里藏针
12.避实就虚、迂回婉谏
【课堂总结】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以生为本,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培养学生在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进而真正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节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古人的游说方法,尝试智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而这正是对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践行。
【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于教学者来说,文言文难教;于学习者而言,文言文难学。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生的畏难、不自信等主观心理因素造成文言文学习效率低下。鉴于文言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高中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的困难性,我想以文言文教学作为突破口去渗透“大单元视域”“学习任务群”等核心教学理念,并由此去践行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审美性是语文的重要特质,所以我想要使学生通过阅读优秀的古人作品,品味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游说艺术,获得审美发现,进行审美体验与审美鉴赏。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入选教材的课文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果我们将具有相同主题或相同文化观念,如我们中国人历来主张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文化理念的作品,精选出若干,组合成“群”,开展群文阅读,其文化内涵必然会在阅读中得到彰显,而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相信也会得到相应的增强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通过小组探究、合作讨论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他们在自我探究之中,进行文本的解读,通过抽丝剥茧,获得真知。当今高中的语文学习,学生需要求同探异,所以注重学生的思辨,培养他们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课堂里想要达到的目标,对于任何学生在课堂里生成的我首先是肯定其可行性,接着是分析其正确性,最后再商讨其全面性。
当然我认为群文阅读是一个延展性的动态的学习课程,这节课只是抽取其中的一个环节、几个课时来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之后还有相关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会延续进行。本节课是基于这些理念的一个小小的尝试,里面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怎样使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本鉴赏的审美体验更加有效的结合?如何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更大范围的生生互动?怎样提升学生的质疑探究意识,增强思辨,学会历史而辩证地评价人物?这些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探索的方面。但我相信只要擁有探究的意识,怀着谨严求学之心,一定可以引领着学生,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完善,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的!
【专家点评】
语文阅读教学由以前的“一课一课地教”发展到现在多文本“一组一组地学”,这是阅读教学形态的重要变革。即便如此,群文阅读教学在推进过程中有比较多的难点需要突破,而如何有效实施文言文群文阅读就是其中比较大的难题。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以前的文言文教学文本多为单篇,教师逐句讲解,学生学习时仍然困难重重,对文言文感到畏惧,更别说要求学生进行文言文多文本联读了。如何采用群文联读的方式有效实施文言文教学,引导学生突破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余文镜老师设计的《言之寥寥数语,胜于百万雄师》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案例,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启示。
余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以“古人的劝谏艺术”作为群文联读的议题,选取《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滑稽列传之淳于髡》《孟子见梁襄王》《晏子谏齐景公》中的相关文段作为教学文本,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探究、发现文本蕴含的规律和方法。总体看来,这篇教学设计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体现了教师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语文教师能否较快理解、适应新的课程理念,决定着新一轮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成效的高低。这篇教学设计案例成稿于2018年10月。当时,余老师应邀参加一次省际教学交流活动,承担主讲展示课的任务,讲课时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文本是必修一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她在备课过程中与笔者有过交流,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设想——尝试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重组教学文本,采用群文联读的方式实施教学,即以第二单元课文《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为主文本,然后选择与课文有内在关联的课外文段组成群文。不久,她顺利完成了教案设计和教学展示。此时,新课标颁布还不到一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正在组编、试教,现在一些被一线教师认可的新的教学策略,当时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因此,余老师主动求变,采用群文联读的方式实施文言文教学,无疑彰显了她对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大势的洞察力和勇于探索实践的自觉意识。
二是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整合落实。在文言文教学中,一直有重“文”轻“言”的现象存在。有的教师比较注重文本分析,往往忽视文言知识目标的落实。本篇设计案例并不避讳“讲知识”,教师通过明确的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完成相关文段的理解、翻译,确保了高一学生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有效积累。
三是议题的统领作用显著。群文阅读教学重在借助多文本构建新的教学秩序,从而形成阅读的“合力”,而这种“合力”需要恰切的议题统领才能形成。因此,在群文联读中,议题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在恰当的议题统领下,不同文本之间才能产生有机联系。余老师的设计非常精准地把握了渗透在不同文本中的共同元素,紧扣文中人物的“嘉言懿行”,引导学生围绕“古人的劝谏艺术”这一核心议题解析文本内容,概括游说策略,体会人物高超的游说艺术,成功地进行了文言群文联读的教学尝试。
四是设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开展真实的学习活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基本以教师的课堂讲授(逐句串讲)为主,教学行为往往是单向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是“听讲”。本篇教学设计以阅读活动为主线,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群文议题的统领下,通过四个主任务来推动学习进程,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采用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在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中开展深度学习活动,解决学习问题,有效达成学习目标。
五是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一体化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余老师的教学设计基于“学习即评价”的原则,从必备知识的掌握(文言知识点的归纳整理)和文本内容的理解(游说策略的梳理总结)两个维度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学习与评价有机融合。
正如上文提及,余文镜老师设计这篇教学案例时,本轮高中课改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从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篇教学设计在主文本精读和副文本泛读拓展之间关系的处理、真实任务情境的设置、学习活动的合理设计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相信余文镜老师会伴随着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步伐而坚定前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