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过程性评价在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实践

时间:2024-05-07

王梓睿

摘要:系统思考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有利于实现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体化。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融入过程性评价,是促进持续有效阅读的必要程序之一。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阅读品格、阅读策略、阅读内容和阅读成果。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将过程性评价嵌入教学流程、开发高质量的评估量规、提供促进学习的描述性反馈信息等原则。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过程性评价 教、学、评一体化 《红楼梦》

作为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任务群之一,“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贯穿高中语文必修、选修、选择性必修三个课程阶段,是近年来语文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目前,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学案例极为丰富,但评价模式还有待完善。统编版教材必修下册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学习单元,《红楼梦》篇幅巨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与教学难度。将过程性评价融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现评价的过程与学习的过程相融合,对于落实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此,本文拟重点从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等维度深入分析,并勾勒出评价的基本框架。

一、过程性评价是落实整本书阅读的必要程序与保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过程即学生学习的过程,要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重功能。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外在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内在的学习品质,且评价要注重展示学生自我发展的过程”[1]。整本书阅读的学程长、内容多、课时分散,以纸笔测试为代表的终结性评价,无法全面有效地呈现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及学习过程的生成性。且其通常滞后于学习过程,并非为改善学习而设,无法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测和自我反思。据此,建构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对于推进整本书阅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它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2]。与终结性评价相比,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果三位一体的评价,强调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评价的诊断和反馈功能,使评价范式从“关于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转向“为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3]。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过程性评价监控阅读进度、培养阅读习惯、落实阅读任务、诊断学习问题、收集学习成果。因此,过程性评价是整本书阅读有效开展的必要程序与保障。

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内容

开发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框架,首先需要对课程标准的目标与要求进行分解细化。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换言之,整本书阅读不仅要落实读懂“某一本”,更应注重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品质。即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品味、丰富阅读经验、建构阅读策略。梳理课程标准及教材学习任务,可以明确《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内容应包含如下四个维度。

1.阅读品格

阅读活动是认知系统和动力系统共同参与、协同作用的过程。阅读品格是影响读者阅读动力的非智力因素的集合,是激发、维持、调节阅读活动的重要条件,主要包括阅读态度、阅读习惯、阅读意志等要素。面对《红楼梦》,部分同学会产生望而却步的畏难情绪,但也有很多同学沉浸其中,如痴如醉。这样的现象正是源于文学经典的双重特性:一方面,文学经典具有传世性、耐读性和超越性。正如卡尔维诺所说“经典是那些经常听人家在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5];但另一方面,文学经典的阅读具备一定的门槛,极其考验读者的阅读品格。亦如马克·吐温认为“经典是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都不愿意去读的作品”[6]。《红楼梦》是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经典巨著,它的艺术原创性、思想丰富性和辽阔的意义空间为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障碍。

组织学生阅读《红楼梦》,不仅要引导学生涵咏品味文学经典,更要培养学生对经典的阅读兴味和阅读耐心,塑造学生的阅读品格。教师在合理规划阅读课时、阅读周期和阅读进度的基础上,应将阅读过程的完整性与持续性纳入评价标准。以过程性评价对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督、调控和激励,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动机、保持阅读动力、强化阅读信心。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阅读日志记录阅讀行为来监督阅读进程,建立阅读打卡制度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口头交流追踪阅读情况等。

2.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包括阅读理解策略和阅读元认知策略。不同于篇章阅读,整本书阅读有其特定的阅读策略。艾德勒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划分了阅读整本书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7]其中,基础阅读是字词识读,检视阅读为浏览目录速读、跳读。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可以把握一本书的基础架构和内容梗概。分析阅读需要掌握书的结构、理解主要内容和艺术价值。主题阅读是一种研究型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这四个层次勾勒出了整本书阅读“通读—精读—研读”的基本学程。也启发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面对不同类型的文本或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时,皆需采用不同的策略。

阅读《红楼梦》时,通读阶段可以采取批注法、撰写札记、总结章回摘要、思维可视化等策略;精读阶段可以采取互文比读、内容重组、思辨性读写等策略;研读阶段可以采取专题研讨、项目式学习、跨媒介阅读等策略。另外,也可以针对《红楼梦》独特的文本价值开发特殊的阅读策略,比如“版本的校对式阅读”“文献的参照式阅读”[8]等阅读策略。

阅读元认知策略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进行监控、调节、自我指导的策略。依照阅读活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计划—监控—补救”三个阶段。首先,阅读者在明确阅读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策略;然后,在阅读进程中反复监控阅读行为,面对阅读障碍时及时调整阅读心态及阅读策略;阅读结束后,检查、总结阅读收获,反思阅读效果,进而修正自己的阅读策略、强化阅读经验。

教师可以在规划学程前,通过前测评估学生对《红楼梦》的了解程度,诊断学生的阅读困难与障碍。编写详尽的阅读指南,或是针对《红楼梦》读法专门开设一节导读课。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阅读检核单(详见表1),对学生的阅读策略进行评估,发展学生自主运用策略、自我定向、自我评价的能力。

3.阅读内容

阅读品格和阅读策略指向“学生应该如何读”,阅读内容则指向“学生应该读什么”。整合课标中长篇小说的阅读要求和教材中设计的六项阅读任务,可以将《红楼梦》的阅读内容划分为“结构、情节、人物、语言、主题、审美文化”六大模块。对于这六大模块的评价,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六个模块之间的联系,不必做严格切分,也不能脱离《红楼梦》整本书。比如开展《红楼梦》诗词鉴赏活动,仅品味诗词而忽略了其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和揭示主题的作用,就会导致文本内部的割裂。二是在“通读—精读—研读”的不同阶段,应对不同模块有所侧重,以实现阅读过程的循进。三是评价时既要考量基础性,也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评价目的是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评价维度表中的基础等级侧重于整合梳理,发展等级侧重于思辨探究。因此在达到基础等级后,学生可以依据个人的兴趣与能力选择发展等级任务。四是在明确评价维度与内容后,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综合以上要素,形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内容评价维度表如下。

4.阅读成果

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应以过程性评价收集阅读成果。阅读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综合评价阅读品格、阅读策略和阅读内容。阅读成果不等于学习结果,它是阅读活动的表现性证据,其呈现形式多样,如手稿、照片、录音、录像等都可以作为阅读成果。系统收集、整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历次表现信息,有利于展示学生的学习全貌,让教师、家长和学生更具体地观察、评估学习的历程和变化,展示学生成长及进步,展现学生阅读成就。目前,较为适用整本书阅读的评价工具为电子档案袋。

依据评价目的的不同,教师可以创建两种形式的电子档案袋。第一种为过程型档案袋,重点呈现学生完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目标的历程,反映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成长,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树立阅读信心。例如小组交流的记录,学术小论文的提纲、草稿、修改稿,每一次阅读后的阅读发现等。此外,学生对于阅读过程中的反思也可以装入档案袋中。第二种为成果型档案袋,用来展示完成阅读任务后形成的优秀作品。需要学生对装入袋中的作品进行说明、评注和反思,并适时引入同伴评价。教师可以利用成果型档案袋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成果展示交流会,扩大阅读成果的影响。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整体一致地思考“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科学化。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内容设计和评价规范的协同支持。在落实评价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1.将过程性评价嵌入教学流程

过程性评价并非游离于整本书阅读教学流程外,它的评价内容与阅读教学目标一体,评价过程与阅读过程融合,评价主体由师生共同构成。过程性评价不仅是整本书阅读开展的有力推手,更是有效抓手。因此,需要依据过程性评价的要点,明确教学任务设计的落点。并据此创设真实情境,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工具,提供学习支架,再对学习任务进行评估与反馈,使过程性评价自然嵌入教学流程之中。例如,教师可依据“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评价及细节分析”评价要点,设置主任务“鉴赏金陵十二钗人物形象”,创设“制作金陵十二钗书签”情境,要求学生为书签设计款式、插画和题词,并写一段文字说明设计意图。按照活动流程,设计“读判词,填写人物卡片”“梳理情节,选择最动人的画面”“品评人物,撰写题词”等分任务,并对任务进行评价。(见图1)

2.开发高质量的评估量规

开发并提供高质量的评估量规,是实施整本书阅读过程性评价的关键。评估量规不仅是教师评价学生阅读行为的测量工具,更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诊断的脚手架。因此,一些量规可以由师生共同商讨制订。评估量规通常由评价准则、标准等级、表现水平三个要素构成。首先,評价准则要与阅读任务的指令维度相对应,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行为要点与问题解决的路径。其次,表现水平重在提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期望,是对阅读表现的要求、澄清和细化。在描述表现水平时,要以客观显证和可观察的行为来界定阅读表现,并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例如,前文中“制作金陵十二钗书签”任务可以设计如下量规。

在研制评估量规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优秀作品阐释、支撑、完善评估量规,鼓励学生围绕评估量规和优秀作品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量规核心指标和关键特征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3.提供促进学习的描述性反馈信息

传统的“很好”“较差”等判断性评价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阅读现状,甚至有可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倦怠。此外,评估量规所反馈的量化信息因难以为学习者提供深度反馈,同样具有局限性。据此,在学习任务的评价中,教师应提供以促进学习为导向的描述性反馈信息。在教育语境下,描述性反馈(descriptive feedback)是一种“以语言描述的方式就学习或教学的现状、影响因素、原因及改进策略持续提供具体信息”[9]的教学行为。

具体而言,描述性反馈应涵摄“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一是深入刻画学习者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掌握程度,塑造成功文化,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创造,及时肯定学生已经取得的阅读成就。二是细致地分析学生的阅读投入和参与度等细节,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或困惑,明确当前表现与未来成就之间的差距。三是指明改进的目标、范围或方向,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行动方案和步骤,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方法支持。

例如,有同学将林黛玉的人物性格归纳为“高冷敏感、尖酸刻薄”,這一鉴赏评价不能算是误读,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复杂性与立体性。这种情况下,量化指标难以改善学生的阅读状况,就需要教师以描述性反馈及时介入。首先,通过学生对阅读经历的自我回顾与剖析,教师意识到学生的问题在于没有将人物置于动态的关系中加以审视,黛玉的尖酸刻薄,其症结源于宝黛钗三人的复杂关系,而随着情节的推进,黛玉的性格又有多维转变。然后,再为学生提供针对性和可迁移的改进意见:一是回归文本细读,分析还原具体语境下黛玉的言语指向和行为动机。二是抽绎出整本书与黛玉有关的核心情节,观照人物的不同侧面。最后,鼓励学生就此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并进行持续性的跟踪与指导。

四、结语

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本书阅读对矫正浅表化、碎片化的阅读样态,培养阅读习惯,建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引入过程性评价是保证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一致的有效途径。在阅读过程中,以评定教,设计教学任务及活动;以评促学,及时调整学程与诊断学习效果。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评价框架设计,既需要综合课程标准目标与教材任务提炼评价维度,还需要依据学情及阅读书册的文本价值与特征细化评价内容。如何以过程性评价更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有待于更多专家及一线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4,11.

[2]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17-21.

[3]Belay S.The Practice of Continuous Assessment in Primary Schools:The Case of Chagni, Ethiopia[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2016(7):24-30.

[5]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

[6]蒂默·艾德勒,著;查尔斯·范多伦,编.论艺术和美篇(第1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61.

[7]莫蒂默·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18-21.

[8]詹丹.重读红楼梦[M].上海:上海教育科研出版社,2020:13-15.

[9]郭文娟.学生作业的描述性反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4.

[本文系深圳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资助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课程模型研究”(编号ybzz21033)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