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何道明
中学写作教学单元课程内容设计大多由参考教材选用、对象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制定、课时安排框架、重点难点把握、教学方法选择、情景案例准备、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实践训练、教学成效评估等较为一致的构成部分,其设计逻辑的关键,在于写作知识的精准传授和有效应用层面。基此,作为写作教学内容细分构成部分的描写技法,构建其应用完整的逻辑链条,应把握其角度与程度的认知域、精度与强度的实践域、高度与深度的价值域。
一、角度与程度——描写技法的认知域
技法是技巧和方法的统称,是对方法能够灵活应用的美称,体现出对方法进行技术性和艺术性应用,进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方法。写作教学中常常用到的“读写结合法”“情境模拟法”“过程联动法”等诸多技法,起到很好效果,而谈及描写技法,我们自然想到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白描、细描等,以及描写技法的作用对象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人物和环境的综合体)等。对这些技法的产生标准和具体界定的精准理解是应用其前提。描写技法的应用是写作的具体实践,离不开写作理论尤其是表达理论、描写技巧理论指导,“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用描写技法先得认知描写技法。
描写是中学生常见的作文表达方式之一。描写技法是对作文表达对象人、事、物、景等状态进行描绘和摹写过程中所应用的技巧和方法,进而体现出来的技术或艺术意蕴。中学生应用描写技法的前提是理解其含义构成和技法类型产生标准,不仅要做到知其然,还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这既是对描写技法认知域基础知识学习的必然體现,更是写作教学从知识到实践完整逻辑链条构建的规律性要求。描写技法认知域内涵丰富,涵盖了描写技法产生标准和具体技法内涵界定以及技法作用对象类型等基础知识和宏观参照。
按照描写角度标准,描写技法具有直接(正面)描写和间接(侧面)描写之分。直接(正面)描写技法是将笔墨直接(正面)落在表达对象身上的描写方式。它以写作者(学生)的视点从正面来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直接的描绘、摹写或刻画,不饰烘托和铺陈,不掺杂其他素材,精于语言,将表达对象状态直接呈现出来。中学生接触且应熟知的《论语》中人物神态描写就是典型的直接(正面)描写技法的精准应用:“《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应答之作,尤其善于着力刻画孔子和应答者的神情姿容,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2]”与直接(正面)描写相对的是间接(侧面)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对象的侧面以达到描写对象的目的。从对象刻画角度而言,它是一种语言的间接表达,技法的间接应用,除了精于语言,须以其他素材做铺垫和烘托,来刻画表达对象的状态,具体操作就是,从描写事物这一面着手来表现事物的那一面;或者通过表达这一具体事物来刻画另一个具体事物。[3]在古代文论里称之为“烘云托月”法。金圣叹在点评《西厢记·惊艳》一折时说:“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意不在云者,意固在月也。”[4]以具体实例分析指出间接(侧面)描写技法表达心理和应用法则。
按照描写程度标准,描写技法有白描和细描之别。白描技法由中国绘画传统技法演化而来。其特点就是用简练的笔墨线条来布局画面,赋形呈意,不事或稍事烘托,不施或稍施色彩。这种绘画方法运用到写作描写上,强调不用华丽的形容词和复杂的修饰语,紧扣表达事物的典型特征,用有力的笔墨和平实的文字,简洁明快地刻画出表达对象的形态或反映出对表达对象的整体感受,契合鲁迅所强调的:“‘白描并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5]相对白描而言是细描,细描也称工笔描绘,它是指对客观对象的细致入微地刻画,它以细腻、精确、详尽为特色,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修饰手法,通过铺排、渲染,显示事物的特征。细描与白描,源于描写程度标准,这里的程度是指借助其他事物并采用语言表达技法来渲染烘托和刻画具体描写事物典型特征的程度。在应用描写技法刻画具体事物典型特征过程中,判断是否应用了白描技法,就看作者对具体事物典型特征刻画中,表达上有无粉饰、渲染和烘托,有则是细描,无则是白描。也可以说,白描的应用表达可粗可细,只要它不用其他事物来渲染烘托所要表达对象事物就成。这样,白描与细描自然很容易就可区别开来。[6]可见,细描和白描,并非严格对立的两种描写技法,在写作教学中,让学生明白对其应用的关键区分是借势渲染的有无,而非语言修辞的有无。
二、精度与强度——描写技法的实践域
描写技法的实践域,主要探讨各种具体描写技法在什么情况下用,如何精准地应用,应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等相关问题。是写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精度是精准度的简称。直接(正面)描写技法的精度应用体现在三个层面,分别是挑选最佳描写角度、确立恰当描写层次、揉合应用其它技法。人物描写是学生常写对象,于人物而言,直接(正面)描写以正面观察为最佳角度,以容貌、体型、神态、服饰、语言、心理等从上到下由外及里确定层次,同时揉合间接(侧面)描写技法,可将人物形象鲜活刻画。直接(正面)描写可拉近作者和读者之间距离,可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产生共鸣之效。间接(侧面)描写技法精度应用体现在,通过其他人物的口述语言和观察视线进行描写人事物景,但就人物描写而言,可通过人物的表情变化、动作调整、语言情致来暗示其人物心理,更可通过环境来暗示事件发生和发展。间接(侧面)描写技法可以完成不适宜用直接(正面)描写技法表达的对象,达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效果。汉乐府诗《陌上桑》中的罗敷究竟有多美,以“下担捋髭须的行者、脱帽着帩头的少年、忘其锄的耕者”。借助组合铺垫性事物的行为表现来展现,而不直接写少女罗敷肖像神韵之美,是为典型间接描写例证。同样,大家熟知的我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美,分别以停止游动而沉入水底的鱼、停止飞翔而掉落的大雁、躲进云层的月亮和停止开放的牡丹来表现。而白描的精度应用在于,不求全求细,而求的是准和活,关键要精准传神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进行表达,效果自然以一代十意味无穷。[7]吴敬梓《儒林外史》中有一个小土豪的形象描写: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皮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走进门来,和众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上席。[8]
三言两语,几十个字,既有肖像特征描写,又有行为特点刻画,活现出一个小土豪的外貌和神态。外带着的瓦楞帽,活画出一副“无赖像”,“一屁股就坐在上席”,足以揭示其骄横无理的嘴脸。而细描应用的精度体现在:“细描手法下的人物形象,既具体可感,又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它更能立体地展示人物多方面性格特征及其丰富的内心世界。”[7]托尔斯泰《复活》中的女一号玛丝洛娃出场时的肖像描写就是应用细描技法:
过了两分钟光景,一个个儿不高、胸部丰满的年轻女人,身穿白衣白裙,外面套着一件灰色囚袍,大踏步走出牢房,敏捷地转过身子,在看守长旁边站住。这个女人脚穿麻布袜,外套囚犯穿的棉鞋,头上扎着一块白头巾,显然有意让几绺乌黑的鬈发从头巾里露出来。她的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储存在地窖里的土豆的新芽。那是长期坐牢的人的通病。她那双短而阔的手和从囚袍宽大领口里露出来的丰满脖子,也是那样苍白。她那双眼睛,在苍白无光的脸庞衬托下,显得格外乌黑发亮,虽然有点浮肿,但十分灵活。其中一只眼睛稍微有点斜视。她挺直身子站着,丰满的胸部高高地隆起。[9]
这段肖像描写,作者精准选择人物的面容、头发、眼睛、肤色,从头到脚十分精细,用“土豆的新芽”烘托“异常苍白的脸色”,透露出玛丝洛娃身份、命运、性格等诸多特征。
描写技法应用的强度最终以描写效果展现出来。组合技法的应用最能彰显描写技法应用强度。以直接(正面)描写技法与间接(侧面)描写技法组合应用来看。《论语·先进》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是直接(正面)描写技法与间接(侧面)描写典型组合技法应用的范文。用直接(正面)描写技法表达四个弟子的阐述发言,间而结合应用间接(侧面)描写技法表达孔子对弟子们发言点评。生动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和理想志趣。在老师没有点名让谁先回答“如何让人了解自己”这一问题的情况下,子路的“率尔而对曰”正面展现其急于表现、直率鲁莽、快人快语的个性,而其答语更是如此,吹嘘只用三年时间可以让夹在大国之间面临大国侵犯和自然灾害带来饥荒的小国家,自立自信而勇敢善战。而孔子侧面表情和接下来的评价,更能帮助我们精准把握子路的性格。孔子先是“哂”,迫于曾皙的追问,孔子才说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认为子路不谦虚:一是说话态不谦让,有失礼仪。在老师没有点名情况下,子路却“率尔而对曰”,急于表现自己过于轻率,与当时正常师生之间的对答礼仪相违背。二是其发言内容不谦虚,有失客观。一个“哂”字就可看出孔子对子路回答是不满和否定的。子路把话说得太大,三年治理好周边环境复杂国内灾害威胁严重的小国家,与实际操作成效可能不符,难免给人故意标榜自己,自我吹嘘和夸耀之嫌。具有这样个性及这样情商的人,自然难以接受他人意见,获得进步的空间相对受限,成长进程中的驳杂和挫折自然就多。基此:“把对子路言行的正面描写和孔子对子路评价的侧面描写结合起来分析人物性格,就会更准确。”[10]可见组合应用描写技法可以立体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同理,白描和细描亦可以组合应用,乃至同时通篇组合应用直接(正面)、间接(侧面)、白描和细描等多种描写技法,达到的具体效果更为强烈,此不赘述。
三、高度与深度——描写技法的价值域
描写讲究细腻,使人物富于特征,景物富于色彩,是缓慢的、饱满的,着重在对人、事、物的刻画上,它往往与细节为伍,通过它的再现使人物景象,栩栩如生,读者阅而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这是描写的魅力所在,体现描写价值。通过应用描写技法,增强作文表达对象形象塑造效果的高度和深度,是描写技法应用价值域的具体展现。
应用描写技法展现作文表达对象形象塑造效果的高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认清描写的目标,通过描写技法应用达到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之目的,不能“为描而描”。唐弢在其《创作漫谈》中曾言:“譬如说写景,有些同志似乎对自然风景有很大的兴趣,即使是一篇短短的速写,也喜欢花呀、月呀、山呀、水呀的写上一大堆。有譬如说人物的行动,也往往来去无常,随兴所至,看不出一点必要的约束。”这是对描写技法应用目的不明目标不清所至,随心所欲,以描而描,甚至是累赘描写。二是抓住对象特征,只有抓住对象特征的描写才能使对象形象逼真而鲜活起来。老舍在其《景物的描写》中强调:“把任何景物都能恰当的、简要的、准确的写成一景,使人读后马上能似身入其境,就不大容易了。这也就是我们应当注意的地方。”如何能让人通过阅读作文后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只有抓住对象特征应用描写技法展开表达才能做到。三是处理好描写对象的关系。描写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立体的。首先要处理好物物之间的关系。柳宗元在其《小石潭记》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此段是通过对鱼的侧面描写,来正面表现潭水的清澈。把握不清會以为是单纯的写鱼。其次要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刘熙载在其《艺概·文概》中曾强调:“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强调以“烟霞之实”写“山之精神之虚”,以“草树之实”写“春之精神之虚”。以实写虚可以见情见致。
应用描写技法展现作文表达对象形象塑造效果的深度,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对象特征的精细之处,拓展作文内涵纵深面。在写作教学实践中,分类具体指导学生为增强作文厚重性立体感的诸多技法,虽然已起到积极效果,但是不能解决中学生作文厚重性立体感问题。细节描写的关键点在于以细为基,才能形象逼真,见微知著。鲁迅先生在谈及阿Q这个形象特征时曾言:“样子平平常常,有农民的质朴、愚蠢,但也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在上海,从洋车夫和小车夫里面,恐怕可以找出他的影子来的,不过没有流氓样,也不象瘪三样。只要在头上戴一顶瓜皮小帽,就失去了阿Q,我记得我给他戴的是毡帽。”[11]可见,只有抓住所述人物特征才能使描写形象逼真,以对象特征乃至本质为起点,应用相关技法展开描写,可以起到见微知著之效,鲁迅的《风筝》,朱自清的《背影》,莫不如此。
描写技法虽为中学写作教学中表达方式教学范畴,但是点小面广,其内涵和类型丰富而多姿多样,强调学生应用时,应审视其角度与程度的认知域、精度与强度的实践域、高度与深度的价值域,可有效解决学生“不是写不多而是写不精写不活”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写作技能,进而彰显精准写作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91.
[2]丁桃源.以形传神,形神兼备——《论语》中的直接神态描写[J].社科纵横,2006(5).
[3]李志获.写作与作文教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76.
[4]张稔穰.中国古代小说艺术教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480.
[5]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212.
[6]熊华勇.细描与白描关系辨析[J].襄樊学院学报,2002(3).
[7]邹海燕,杨俊贤.不尚修饰与浓墨重彩——白描与细描在写作中的运用比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1).
[8]吴敬梓.儒林外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9.
[9]托尔斯泰.复活[M].草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6.
[10]周翠霞.引导学生从正侧面描写结合的角度分析人物性格——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J].内蒙古教育,2016(27).
[11]刘玉学.写作学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