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张从慧
一、高考小说考点回放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手法、标题、语言。其中,小说“情节”考查两个点,即“内容概括”“作用分析”。本设计在“情节作用”视点下,专注于学生思维训练与提升作教学设计。
小说情节作用题型主要有三种:1.XX情节在小说中有何作用/好处?2.XX情节是否多余/应该删除?3.小说中某事/物多次出现的作用是什么?
【设计意图】高考小说考点大致有八个,“回放”让学生搭建一个“高考小说考点”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上锁定“情节”,在“情节”上最终锁定本堂课复习的“作用”视点。这犹如电影画面的特写镜头,由“面”到“点”,凸显出本堂课复习的内容。单一、明确的课堂目标任务,置于“高考小说考点”框架上,画面感强,便于比较,利于记忆。
二、整合小说阅读材料
一
向跃文站在悬崖边上,俯视其下,阴风呼号,江水污浊,世人皆如蝼蚁!背后一阵窸窸窣窣,然后是含糊的说话声,他不甚在意。如果这么跃身而下,那一秒鐘的飞翔是不是无拘无束?
有人突兀出声:“娃儿,要不要聪明药?”
“啥?”向跃文回头。来者是一个干瘦的老头,莫名地有些眼熟。
老头掏出一个鼓鼓的纸包,晃了晃:“聪明药!每晚十点半吃一粒,就可以变聪明!要不?”
向跃文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神经病!”
“你怕啥子嘛?大不了就是假药!于你有什么损失?”
向跃文接过——是报纸包的,还是今天的报纸;不过确实,于自己能有什么损失呢。“多少钱?”
“不急。吃了有效果,再付。”老头转身向山下走,留下句颇有高人风范的话,“小子,有缘再见吧!”
二
【A】
向跃文就读县中五班。县里中考的前70名,除了极个别,都聚集在五班。第一名谭英杰,高高帅帅的,不大用功,却各科居首,被誉为“学神”。有了这样一个第一名,他这个第二名自然黯淡很多。初次见面,谭英杰眼神里全是城里人看待乡下人的傲慢与鄙弃。向跃文非常愤怒,发誓要超越谭英杰,然后也甩给谭英杰这样的眼神。他在学校作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回到出租屋就埋头苦学,维持着“天才”的形象,一时间名满全校。高一,他的成绩从年级前三下滑到了第三十名,关键是他从没有得过第一。班主任大刘和各科老师都找他聊天,鼓励他,给他开小灶,并暗示他不能和谭英杰去比;开了家长会的父母也配合着敲打他。高二,他加倍地努力,起得更早,睡得更晚,背更多的书,做更多的题。然而,期末他排到了一百五十名以后。若不是大刘坚持,他就“流动”出五班了。
向跃文慌了,怕了,在校内也拼命地学,哪怕课间去厕所,都要拿本《争分宝典》。他知道,与成绩相比,什么都不重要。睡觉的时间越来越短,甚至不到4小时,且每每惊醒。然而,记忆力越来越差,书看不进去,题解不出来,上课控制不住地打瞌睡,头发一把一把地掉,视力越来越模糊,走路都没有力气。成绩却依然是每考愈下,二百多名,三百多名……
一天晚自习,大刘找来向跃文,讲自己高中时谈恋爱,班主任是他亲爸老刘,得劲地抽他。大刘嚷嚷“打死我算了”。老刘就从厨房拿了一瓶子黑乎乎的液体,说是农药,按着大刘就灌,吓得大刘魂飞魄散。事后才知是给他妈熬的中药。然后,大刘就主动向女生提出结束关系。“我不过是在跟我爸赌一口气,哪里有这个必要?执念,会蒙蔽我们的心智。放下,自然就好了。”向跃文不明白大刘的隐喻:执念?难道想考第一名是一种执念吗?如果放弃对成绩的追求,还当什么学生?世上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自己全部的努力变成了旁人眼里无聊的笑话。他突然明白了,谭英杰的眼神不是嘲讽,而是无视。或许有些执念,确实该放下。
三
逃课来到山崖之上准备“放下”的时候,居然有个怪老头给了自己一包聪明药。向跃文很想笑,又笑不出来。罢了,试试又何妨!
当天,向跃文准时服了药,才做几道题,就睁不开眼,倒在床上,一觉到了第二天七点。匆匆赶到学校,大刘没追究他逃课的事。课上,向跃文神奇地发现,自己竟然跟得上老师的思维了。此后,他每天按时服药,每晚死睡,而白天神清气爽,思维敏捷,学习效率越来越高,成绩扶摇直上。药吃完了,还是到点就困,一觉天明。经过两次月考,他追回到了八十名内。老师和父母看着他喜笑颜开,一堆同学围着他讨要学习秘诀。世界回归了最初的模样。
四
久违的阳光穿透绵绵的雨季普照山河。向跃文跟随放学后的人潮哼着曲子轻盈地穿过校园。这时,他看到,那位老人在街边站着。
【B】
(李晓翠《聪明药》)
【设计意图】根据本堂课教学任务目标对原小说《聪明药》(李晓翠)进行整合,在原文本中删除了【A】【B】两处文字,再呈献给学生作为阅读训练材料。教师对选文进行整合有三个作用:整合后的小说阅读材料将产生“留白”的效果,给学生创设了更大的阅读思维空间;“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都已经成为必考内容,某一类文本阅读量较之于选考时要适度压缩,整合“留白”正应了压缩的诉求;整合“留白”的地方,便于教师根据思维训练要求设计相关的问题探究题目。
三、锁定“思维”设计训练
1.请速读小说《聪明药》全文(时间4分钟内),并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20字)。
【设计意图】设计者对学生的速读加了三个条件:时间4分钟内;用一句话概括小说情节;不超过20字。三个条件个个都是为着激活学生思维而设计的。限时,可以规范学生慵懒式阅读之弊,让学生集中心神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否则,将难以完成速读任务;用一句话概括,学生首先得思考“一句话”的语法内涵,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限制中被激活,否则,答案将不符合要求;字数不超过20字,即指向达成“简明”“概括”的训练目标,这更是对学生的思维提出了严格要求。
2.在【B】处给小说补写结尾(不少于80字),并说明设计该结尾的理由。
【设计意图】补写情节,是着眼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合理”“适切”要求的前提下,补写可以有多种选择,这给了学生创造性发挥的空间。同时,“说明设计理由”,又紧扣了“情节作用”视点;并且,“说明设计理由”,还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补写行为是否合情合理。
实施步骤:(1)自主按要求定时补写情节;(2)学习小组内展示,推荐佳作;(3)全部展示学习小组推荐的佳作;(4)展示原作删除的情节,并与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赏析。附原作【B】处情节:
向跃文犹豫了一下,正准备过去,却看到大刘跑向老人:“爸,你怎么来了?”
“你妈非让我给你送汤来,怕你带高三累着了。对了,你那个娃儿咋样了?”
“好了!好了!他现在进前五十了,我估计他下学期能回到前三,考一流大学不成问题。这娃儿是我去招的,我清楚地很,他聪明又刻苦,就是压力太大,把自己逼得太狠了。唉,一想起当时他站在悬崖边边上,我这心里就慌。要不是你刚好跟过来,又把你的褪黑素贡献出来,我都不知道咋收场!嘿嘿,说起,聪明药,爸,亏你想得出来!”
大刘提着汤,笑哈哈地拥着老刘走了。
向跃文抬头望着天空,原来是这样啊,聪明药吗,还真是呢!他释然地笑起来:回家了,回家了,今天星期六,妈妈准备的肯定是豆腐鲫鱼汤。
3.即兴识记训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强记“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理解性记忆,时间3分钟。ppt显示:
【设计意图】记忆,既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能力。惜时如金的高三课堂适时安排记忆训练也是价值不菲的。“理解性”“3分钟”“强记”等达成目标要求,既对学生的思维运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又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恰切举措。这样的设计跟要求学生“读一读”“记一记”的惯常课堂现象比较,其作用与效果是大相径庭的。
4.识记监测:用2分钟时间闭卷独立填充“小说中某个情节的作用”表格中空缺的内容。
【设计意图】这是针对学生课堂即兴强记效果监测的训练设计,“闭卷”“独立”“2分钟”等达成目标要求,都是聚焦学生思维的。没有这些要求的“同题”训练,学生就会漫不经心,就会照搬照抄,训练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同时,“即时监测”环节的设计具有任务驱动价值,将会促使上一个环节——课堂“即兴强记”的效果更好。清晰的目标、明确的任务,永远是撬动学生思维的杠杆。
5.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字数在1300字左右。为了控制字数,【A】段文字在选文时被删除。你觉得这段文字是否应该被删除,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向跃文出生在一个小村子,田地都开垦在山坡上,难以灌溉,收成全看老天的心情。他自小学习成绩好,老师喜欢他,同学敬佩他,乡亲人前人后地夸他。他中考全县第二,进了县中,学杂费全免,还有高额奖学金。小升初的弟弟被县中录取;父母也因此在县城里谋了份工作。他一下子成了镇里的大名人,“别人家的孩子”。他爸妈天天说,以后全家就指望着他了,“人要是不挣个脸面,活着干啥”。那个时候,他虽然被念得头皮发麻,但是真的觉得自己可以改变家庭的命运,可以做得比父母想象的更好。
【设计意图】这是就“小说情节作用”的探究题,学生的思维必须聚焦于小说三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准解决问题的路径。从“情节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看,【A】段文字交代了向跃文的生长环境和辉煌过去,突出了向跃文聪慧要强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从“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看,【A】处内容与向跃文进入县中的黯淡境遇作对比,并为其后所有的行为、心理提供了现实依据,使故事更合乎情理,真实可信;从“情节与主题”之间的关系看,【A】处内容诠释了过高的自我期许产生的心理压力是其陷入执念的根本原因,使主题更具有现实意义。
一个小考点,一篇短文章,聚焦于训练、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多维度设计训练题目,多层次组织训练,一课一得,在“小说情节作用”这个视点上,学生的识记、理解、概括、综合、创造等多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与提升。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渝教规办[2016]11号)“高中语文课时课程建构的实践与研究”(編号:2016-30-006)阶段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