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随笔写作不是随便写作

时间:2024-05-07

随笔作为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个性体验的一种灵活普遍的作文训练手段,被中小学的语文教师广泛运用。我们之所以这样热衷于随笔写作训练,目的是想经过一定时间的磨练,使学生在语言表达的流畅度和准确度上、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上,以及对某一现象的分析理解上都能够不断的提高进步,最终使学生的作文能够言之明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而非语言的堆砌罗列,人事的流水记录。到了高中阶段,无论是面对家长、学校都期待颇高的高考作文,还是真正想要做到让学生因想写点什么而去主动写作,在写作中得以宣泄情感,在写作中熏陶人文品格,此时的随笔都应该有更具体细致的要求,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稳扎稳打更上一层。随笔不应再是教师乐此不疲的随堂作业,学生随意编造的琐碎账本。

语言流畅自然、观察敏锐细致是随笔的基本要求。从小学起老师就以强迫的方式来训练学生写随笔日记。经过近十年的强制练习,真正能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作文的学生又有几成?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不应把模式化的应试作文强加给学生,强迫他们完成僵化的“模式随笔”。随笔的意义价值在于它能够自由抒发个性化情感。因此随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写作需要和有差异的作文内容选择,使学生由“不愿写”到“想写点什么”,习惯于主动写作反映自我的情感体验,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当学生乐于在生活中发现和筛选,并将情感灌注进文章,由此生发出的语言文字必然会有更高的自我追求。

随笔也需要讲理性。高中生的心智趋于成熟,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可以有一定深度。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了。”生活触发我们的情感流露,对此的反复体验、整理生成了属于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审美形象。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写作仍然要依赖于理性分析,进行哲理化的探寻,挖掘生活底蕴。教师在随笔中不能一味强调学生的情感宣泄,更要引导启发他们对某一现象、某一事件进行深度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人所未发,得到一个不肤浅、不片面的理性认识。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来看,更多侧重对考生理性思辨能力的考量, 在感性认识中经过逻辑思维处理,升华出理性思考的结果。这对学生的矛盾分析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空洞的语言堆砌,泛泛的抒情描写遭到丢弃。在设计随笔作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处理。例如可以就班级中发生的热点事件布置一篇随笔。学生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的事件更加贴近学生的心灵与生活,莫不如把它摊开,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发表个人观点,侧重衡量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以此训练提升思辨能力。久而久之便养成了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探究习惯,潜移默化中让他们认识到平实而有文采、明理而深刻的文章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文章。

随笔不是语文教学的附加内容。随笔应该与课堂教学产生关联,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不该给学生一种它是多余的、附加的作文作业的感受。我在讲《鸿门宴》人物形象分析之后,就布置一篇探讨项羽和刘邦人格魅力的随笔,字数要求不多,课堂上预留了20分钟时间。在学生对课文的热情没有消退时趁热打铁,激发他们对人物的深层理解,使随笔与教学内容交叉融合,显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带着饱满的热情、理性的芬芳。随笔讲评很重要。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外,还要看随笔的内容是否丰富充实有深意,更要重视评语的措辞。教师不是对学生的随笔进行高人一等的评判,而是真诚平等的交流沟通。评价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写作态度是学生作文难的突出问题。师生共同写随笔教学相长。就同一个现象题材,师生表达各自的情感和看法沟通感情,不仅可以把握学生思想的脉搏节奏、激发写作兴趣,而且还能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在讲评文本时,很容易评到点子上。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师生共同分享写作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更容易消除畏难情绪,起到预期效果。

日常随笔之于高中作文的意义在于它是写作基础,是写作习惯。只有打牢基础,形成良好习惯,高中作文的诸多方法规律才可顺理成章的掌握。鼓励学生坚持用随笔记录生活轨迹和人生反思,以小见大、明辨是非,会描述生活意象,会探究社会哲理,那么我们乐于见到的有真情实感、见解独到的作文就会如高楼大厦般耸立起来。

李维娜,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肇州。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