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庖丁解牛式阅读法

时间:2024-05-07

庖丁解牛指厨师解剖了全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有熟能生巧之意。庖丁要探寻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超出了单纯的技术范畴。他重点探寻的是牛的组织结构。在他面前有两个对手,一个是自己的认知能力,一个是牛的生理结构。能力的提高需要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反复,在反复中提高的过程。牛的生理结构就是那样,不用想象,不用再创造,从骨到肉,从筋到皮,天已注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一直是阅读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其中的学术论文类文本。它有别于散文小说和实用类文章,具有强烈的个性特点。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特点,反复实践,寻找阅读规律,才可以像庖丁解牛一样对这类文章的阅读了然于心。现以学术论文类文本阅读为例谈谈庖丁解牛式阅读法。

第一,要紧紧牵住文章题目这个牛鼻子。牵住牛鼻子,牛就会跟着走,抓住题目,文章就会一目了然。一般情况下,学术论文会拟写一个比较辩证的题目。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等等。这些题目就是牛鼻子,它的后面是很大的牛头、庞大的牛身、有力的牛尾。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为例,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就是牛头;虚与实的关系就是庞大的牛身;虚与实的错位或滥用就是对现实的批评,就是有力的牛尾。有的题目又类似观点,如《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实际上又不是一个真正的观点,与《民主是个好东西》有本质的区别。熵是物理学概念,世界观是政治经济学概念,用熵去衡量世界,就是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看法,就是作者提出的一个论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题目中包含着一张“牛皮”,就是论题的相关范围。《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的范围就是中国艺术,《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范围就是艺术创作。牛皮是活动的,它的里面是牛的身躯,所以文章开篇一定要先交待这张“牛皮”。它不是文章的主体,却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要骨肉分离,把全文的骨架剖出来。学术论文中包含论和述两个部分。论就是骨架,而述就是肌肉。骨架大小分布合理,相互支撑连接,完整统一。肌肉要强劲有力,棱角分明,不多不少恰如其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论与述的内容区分开,一般情况下论的内容和述的内容相间存在。一论之后必然有一述加以佐证,且述的内容要全面广泛,有时述的是事实,有时述的是相关资料或理论论据。有时一论之后又要加入推演的内容,用例证法证明论的正确性,或用归谬法来表现结论的错误性。

第三,要理清骨的支撑关系和脉络。论述的观点和认识都是通过一定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现和连接起来的。对概念之间的内含关系进行推定就能够找到上下文观点和认识之间的基本逻辑关系。比如《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一文开篇:

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

“艺术创作”是本段的核心概念,所有观点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它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艺术创作包括音乐、舞台艺术、绘画的艺术、建筑物形象的艺术,而这四种艺术形式都要面对重复和变化的问题,且其中的优秀者都要符合重复和变化的基本规律,从而证明艺术创作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这是完全推断的逻辑形式,严谨有说服力。对于每一篇论述文的议论内容都可以做类似的逻辑判断和逻辑总结,从而达到脉络清晰的目的。

第四,要理清肉的实证和推演作用。学术论文中的论据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选用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充当,称为事实论据;二是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称为事理论据。三是合理推演的事实。如《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一文中采用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清明上河图》《放牧图》等事实论据。

第五,要理清全文的尾巴打在什么问题上。发表观点总要有个现实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这就是文章的现实价值。有些学术论文直接把这一部分交代出来了。如《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一文中最后批评了建国12年来的建筑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让读者认清了全文重建筑内容令其详,轻音乐和绘画内容令其略的原因和特点。

学术论文类文本虽抽象、负责、深奥,但其科学性、理论性强,观点严谨,论证严密,有章可循。因此笔者认为庖丁解牛式阅读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不需要联想和想象,只需要认真筛选和组合;对全文要从大处分析,从小处认识;不求彻底洞察其价值,只求摸索其脉络。

所福亮,语文教师,现居广东佛山。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