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数据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4-05-07

人类正进入一个被数据笼罩被数据指引的时代。大数据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从对体育比赛结果的精准预测,从广告对营销对象的精准投放,我们感受到了大数据的威力。主动了解并运用大数据为语文教学服务,应该是当下不落后于时代的明智之举。下面侧重从大数据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方面来探讨。

一.利用大数据把握时政热点,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

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陷于一种模式化状态。应用型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首先把握其文体要素,然后肢解其要素,再对其思想感情略作分析,似乎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堂生厌,教师对语文教学讨厌。教学的文本内容严肃有余,教学的文本形式陈旧泛黄。绝大多数文本与时代距离遥远。

老师根据自身的了解,挑选一定的时文作为教材的补充,常常是老师自己欣赏,学生却对其不感兴趣。

利用网络阅读大数据,可以很容易挑选出让学生喜欢的时文。比如:执教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如果单纯补充阅读相关的关于写青春期恋爱的文章,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投入。大数据显示——当今年轻人追捧仓央嘉措的情诗和喜欢歌曲《最浪漫的事》,于是补充了相关材料,作为对本课的拓展延伸。学生学习这一课情绪高昂。还主动向老师和同学推荐选秀节目评委乐嘉的文章《写给15岁的女儿》。

二.利用大数据把握话语热点,语文阅读教学时代化。

老师课堂语言雅俗共赏,既有典雅之语,又能秀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倘若再利用时间分析网络语言的语法和意蕴,更能让学生领悟到“生活即语文”,语文中的语言文字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比如:伴随着共产党和苏联的诞生而产生的新词——布尔什维克等;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新词及其衍生的新意——因特、比特、囧、P2P、矮穷挫、白富美、光盘、微信、刷屏、宝贝、雾霾、失联等等。

适时适度地扩展阅读时文,让学生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发生迁移运用。比如:提供机会让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黑匣子”——空难的见证者》《生气的成本有多高》;阅读关于留守儿童的小小说《喜旺的年》;阅读报纸关于某个事件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评论;和学生一起做点评,教导学生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利用大数据分析学习难点,语文阅读教学科学化。

以往对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都是老师凭经验,再结合课标要求确立教学难点。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精心准备的所谓难点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其实并不难。这就表明:老师的了解与估计是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节的,这样,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就打了折扣。

碎片化、现象化式地原始归纳分析,已经不能科学准确地呈现问题了。

借助网络和计算机,以及新的分析技术,就能尽可能地收集语文教学方方面面的数据,客观而科学地反映教与学的现状,并提出参考意见。在语文考试中,学生最易丢分的就是阅读,最畏惧的仍然是阅读。老师教学最纠结的也是阅读。阅读成了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也是老师教学费力最多最难讨好的的一大重头戏。

思考一下原因:为什么阅读教学遭人诟病?

其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起码的阅读量都达不到,老师的阅读教学就难以顺利进行。本人在执教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根据课本安排——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古典文学赏析。涉及作品分别是《水浒》《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老师预设是学生对于“暗线”可能难于掌握,因此准备在这个教学环节多下功夫,以让学生对中国古典小说有一个大致的框架结构、行文思路的了解。

殊不知,学生学习该单元时,茫然而不知所措,老师“启”而学生不“发”。事后调查:4/5的学生没有接触过上述经典文学作品;2/3的同学连相关影视剧动漫等也从未听说过。古文基础特差,读懂课文对他们来说已是奢侈,更遑论结构技巧和人物形象、思想感情。

摸清了情况,借助大数据,作学习诊断分析,制定出科学的课堂教学计划。

1.课前,老师指定学生阅读相关作品。

2.做好阅读笔记——好的词、句、段摘抄以及阅读感受。

3.每周记忆一定量的成语典故和古典诗词名句。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积累后,课堂阅读教学进行就相对顺利得多,课堂气氛变得热烈;阅读的宽度有所拓展,阅读的深度有所提高。阅读课堂开始由老师的“导”逐步转为学生主动地“学”。

其二、课堂教学要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实施语文阅读教学,有的老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兴趣,在课堂上把握自己上课的节奏、内容、投入自己的情感。对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一些文体或者课文,就马马虎虎一带而过。这种阅读教学无异于教师的孤芳自赏或者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抹杀。很难满足学生的阅读欲求,很难调动学生进入课堂、进入文本的世界。有些老师不喜欢说明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科普文章——《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等就简单处理,学生大为不满。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充满好奇地想了解生命以及生命迁徙变化,结果因为老师的厌弃而消减了学生的语文课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兴趣度,渐渐地对语文阅读丧失信心。

明白了这些,不一定能科学有效地组织语文阅读教学。

好在有大数据。我们可以借助大数据,提炼出学生阅读中的难点,捕捉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有的放矢,设计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案,烹制出学生喜爱的阅读大餐。

借助大数据,阅读教学科学化成为了可能。

四.利用大数据呈现教学状态,语文阅读教学精细化。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阅读课堂现场实录,然后利用相关软件,对课堂进行解读。通过科学的数据反馈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真实状况。endprint

过去,我们老师都有过这样的质疑——为什么同教两个平行班,其中一个班课堂看起来气氛活跃,思维积极,学生投入,老师也激情四射,情绪饱满,可是每次考试成绩却赶不上那看起来有些死气沉沉,学生漫不经心的班级?(分班相对均衡,课前课后两个班对语文学习所花时间的差距基本可忽略。)问题出在哪里?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陆教授团队所作出的研究成果——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从信息收集、信息处理、知识创生几个维度,设计了一套人性化、全面可行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还具有自我反思、同行点评、不同学科教师点评等功能,可实现专业指导、综合性的教学量化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王陆教授的体系就是创建教学的大数据并对其作出定量分析。语文课按照经验去审视和调整已经跟不上科技和教学发展的需要。借助大数据可以完整呈现我们课堂的教学,更有利于我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再是凭经验瞎忙活。

大数据会把我们的阅读课堂做精准而细小的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有效的阅读教学量化指标。在需要精细化教学时,能符合学生实际阅读水平和心理状况,深入下去,细化到位。

例如:学生阅读能力差,我们一直认为是学生读少了,训练少了。于是加大阅读量和阅读题训练量,但效果甚微。

经过课堂数据采集和分析,惊人地发现——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缓慢、阅读考试成绩低下的原因是:学生在阅读课堂参与度低,思维未活跃起来;阅读题得分低源于阅读速度慢和理解力弱;理解力弱在于字词掌握的量太少。

建议:教学中要加强速读指导;强化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综观全国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各省市区几乎都有涉及“词语含义的理解”的试题,分值占全卷之比大约在5%,题型多样,灵活新颖。

譬如:2014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A卷第6小题——6.灵活运用词语,能使表达新颖活泼。请你参照下面示例中加点词的用法,自选一个词语,写一句话。(要求:体现词语的灵活运用;不得选用示例中加点词语)(3分)

示例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

示例2:喝了几天,痛快了几天,哥们了几天。(阿成《黑龙江的山很多了》)

选词:

写话

重庆某区考生在该题的有效均分仅为1.5左右,可见,该区今后要加强对“词语理解运用”板块的训练。

李红霞,语文教师,现居重庆万州。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