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语文味影响深广的十大原因

时间:2024-05-07

河南省名师魏振廷等老师认为:“语文味是本世纪最初十年,对我国语文界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也有老师认为:“语文味是影响了一个时代的教学理念。”我们认为,在本世纪最初十五年的中国语文界,语文味是影响最大的教学理念之一。

语文味教学思想为什么能够在短短的十余年里,从当年的星星之火,渐成烈烈燎原之势呢?我们认为有十大主客观原因。

一、语文味教学理论是中国语文教学美学话语的一场革命

以语文味和文人语文为核心的语文教学美学理论的提出,是中国语文教学理论话语的一场革命。这是它产生深广影响的最根本的原因。

近年,程少堂老师为回应语文味教学实践的呼唤,在十数年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又提出建构一种新的教学语言——语文味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是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共同发展)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文本)教语文(文本)又要跳出语文(文本)教语文(文本),使教学成为真、善、美、乐相统一的过程等为教学原则,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层次,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①

语文味教学法作为语文味教学美学理论的实践化操作化,它和以往的语文教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主要区别是:第一,传统教学法是再现性教学法(再现文本知识),语文味教学法是表现性、抒情性教学法,即强调语文教师自身和学生还可以通过语文教学过程来抒情言志。第二,传统语文教学法只教学课文主题,而语文味教学法强调在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相熔铸的基础上,打造出新的教学主题。第三,传统教学法规定的是教学方法的程序(如“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练一练”“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等等),语文味教学法则是教学内容(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程序。第四,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对文本进行平面扫描,语文味教学法则是要求对文本进行多层面(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立体式扫描。在语文味教学法中,“语言——文章——文学——文化”这一内容的程序既是要素性的,也是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如果说传统语文教学法类似于传统医学成像中的X光,通常只是对立体的文本进行平面扫描,那么语文味教学法就类似于现代医学成像中的CT技术,是对立体的文本进行分层扫描。

语文味教学法的这种独特性,是语文味教学理论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二、语文味教学思想既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也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

语文味理论的深广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既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又洋溢着鲜明的学术个性。

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决定了语文学习要先从语言文字入手,继而分析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思想情感,以及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基本思维。语文教育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味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和核心内容——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的教学模式,就是主张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进行文章领会、文学欣赏,继而达到文化开掘之价值推送的目的。语文味教学既强调一篇课文的有机整体性,又要求将一篇课文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进行观照。四个维度中,语言是基点和中心点,文章是重点,文学是美点,文化是亮点。语文味教学倡导的从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维度对文本进行全息观照的教学思想,准确地反映了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它将中国语文教学法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其次,语文味教学思想与新课改之间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也具有独特的学术个性。

虽然语文味诞生之时,新课标还没有问世,虽然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从来就不是一个以丧失自身理论的主体性、逻辑性来印证乃至迎合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历史,但是二者之间在许多地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例如,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看作教学的灵魂。而语文味教学思想强调语文教学过程要充满人性的温情、人格的体察、人情的关怀、人道的滋养和张扬,强调师生的思维与心境共同享受人文情怀的浸润濡染,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与自己的经历对话,与现实和历史对话,与古今中外对话,因而往往具有很强的现代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它为新课标指引下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开放性和丰富性。这与新课改所倡导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相契合的。

但语文味理论不是为了印证新课标而产生的,它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个性。对此,程少堂在《学者要有学术自信》②一文中有较详细的阐述:

在本世纪之初,我就开始进行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探索,至今已历时十六年,也算是弥久愈坚。当然,这并非说语文味理论和实践没有在探索中有所改变,有所进步;也并不是说就没有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人质疑:语文课除了教出语文味,还能教出什么“味”?语文味能够称之为一种教学理论?语文味理论和新课标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语文味不是创新,那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如果不一致,语文味理论的问题点在哪里?……这些质疑,有的源自于对语文味理论的不够了解,有的源自于对语文味理论深广影响的不服气。但这些不了解和不服气都是可以理解的,也并不影响语文味理论本身的价值和影响的持续扩大,更不会动摇我们对语文味教学思想的理论自信。

比如语文味理论与新课标的关系。多少理论骄傲于自己与新课标“惊人地契合”。语文味理论呢,她诞生之时,还没有新课标这回事哩,也只能说二者基本精神一致。虽然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历史,从来就不是一个以丧失理论自身的主体性、逻辑性来印证乃至迎合新课标教学思想的历史,但是二者之间具有许多内在的一致性。endprint

事实确是如此。我研究语文味是在新课标之前就开始了的。就是语文新课标诞生之后,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要用语文味去印证乃至迎合新课标。你齐唱你的大雅颂,我独哼我的南国风。你有你的气势,我有我的韵味。语文味与语文新课标,二者有相及,但不少时候处在相及与不相及之间。多半时候,我是用自己的灵魂、自己的学术语言和语文对话。所以了解语文味和语文新课标精神的人都知道,语文味理论和新课标精神之间,既具有某种不谋而合的一致,也具有某种学术上“所见略不同”的对立。比如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但这不等于我的语文味。我文章中早就说过,教学实际中也常常能见到,有的语文课,既有所谓工具性,也有所谓人文性,但就是没有语文味。语文味的意义与价值,绝不是后出的新课标可以涵盖、覆盖的,语文味教学理论的许多思想(如教学主题、表现性教学等等),新课标连想都不敢想。

早在新课改刚满一周年时(2002年),我就写文章严厉批评新课改中泛滥的形而上学和形式主义之风。这是学术界最早批评课改中形成的新弊端的声音之一,博得我国老一代著名教学论专家、北师大王策三教授的亲切关注和鼓励。王策三先生曾当面鼓励我说:“你的文章《第三只眼睛看课改》中的那些话,有的人说不出,有的人不敢说,有的人不愿说,有的人觉得没有到说的时候,但是你说了。”

语文味教学理论虽不是为新课标而诞生的,但也不是为反新课标而诞生的,当然也不是为反新课标而发展的。我尊重新课标,我发表过批评新课改中形而上学和形式主义泛滥的文章,但从没有发表过批评语文新课标的文章,尽管对新课标我有自己的看法。我做学问,从来就是拣自己感兴趣的做,而不是赶热闹,追风头。我更不会像有的“学术混混儿”,不是用完善、补充、丰富、发展一种理论的心态来进行所谓“学术批评”,而完全是出自类似于仇富般、不服气的心理,自己不愿付出心血做长期扎实研究提不出什么理论,却打着“学术批评”的幌子,干的是类似于旧社会受雇于人专门在剧场“进场捣蛋”,从头到尾“喝倒彩”之类的“土混混儿”的事儿,即热衷于对别人的理论“喝倒彩”“砸场子”。这种“学术混混儿”,委实可怜。

语文味理论和语文新课标之间有对立,但从不搞对抗,更多的是对话。之所以对立却不对抗,且更多的是对话,是因为我自信而确信:官方理论和民间理论,虽然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但条条道路通罗马,目标一致,即都是为了从不同角度揭示、解释语文教育规律。换言之,官方理论和民间理论各有优势,可以对峙互补。

语文味教学思想的诞生和发展有自己的逻辑和理路。语文味为我心中的语文而生。语文味走自己的路,让新课标打的去。语文味慢慢走,欣赏啊——既欣赏打的的,也自我欣赏走路的。有了这种心态,在对语文的思考方面,我认识到自己的思考与研究确有独到之处。这种独到,经过十数个春秋,逐渐熔铸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学术气质,即谁也不怕,谁的理论也不在乎。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三十年五十年后,看谁的理论生命力长久些。

语文味理论的学术个性,以及语文味理论创始人程少堂的学术自信,由此可见一斑。

三、语文味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联

语文味理论的深广影响,和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性转化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审美理论中,所有艺术的最高境界都与诗有关系。诗的最高境界是“有味”,即“诗味”。它的基本涵义是“意味”或“趣味”。由于“味”或“滋味”范畴反映了汉语言文学的审美个性,中国古典美学家将“味”这一概念创造性地转化成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范畴。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朱立元认为,“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中国古代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③著名美学家、四川大学皮朝刚认为,“味”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④

语文味理论也是对中国古典美学中“味”或“滋味”范畴的创造性转化。程少堂开始提出语文味一词时,并没有想到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味”或“滋味”理论。但当他把语文味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便很快受到传统“味”美学理论对语文味理论的启发:语文教学本身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它的最高境界也可以说是“有味”,那就是语文味。

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中,程少堂进一步将语文味上升为文人语文。文人语文的提出是借鉴了中国美术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文人画,其核心点是强调文人身份、文人趣味和主体精神的张扬。文人语文标志着语文味更倾向于人文性、文化性、内涵性的理解,更希望通过文人语文的价值追求,让语文老师成为一个有如中国文人般有内涵、有丰富内心世界的人,并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着世界眼光、中国情怀、中国表达的“小文人”。

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之道”对语文味也有影响。《周易·系辞上》有句名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如果我们用阴阳观来考量语文味理论,那么文人语文就是语文味理论的深化,是为阴;而其后提出的语文味教学法,则是语文味教学思想的实践化表达,是为阳。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就是在这一阴一阳的互动中推进,捆绑中提升。

因此,程少堂认为,语文味是有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美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归宿点和立足点。以语文味为逻辑起点,有可能建立具有中国特征的,因而与现有的移植西方的体系可以对峙互补的汉语文教育美学新体系。因而,其作为新的语文美学体系,生命力甫一开始就自然而然地勃发。

四、语文味作为学术概念既高雅之至,又平俗之极,而且具有特殊的包容性

语文味教学思想的深广影响,和语文味这个概念以及程少堂对它的定义的特点有关。

程少堂认为:“所谓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师生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既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生发思想之快乐与精神之解放的,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这一内涵丰富的语文味学术概念,通俗的表达就是:“在扎实的基础上,把语文课上得有趣儿些,有味儿些,好玩儿些,也就是美些。”这一雅俗共赏的表述,正是语文味教学真正的追求,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真实体现,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自尊,但不唯我独尊。正如有的老师所说,它是个高度抽象的美学词语、哲学理念,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品味语文味道的平台,而这一平台又有着极为自由的施展空间,即可以“一个概念,多元解释”(程少堂语),可以使你尽情张扬个人语文教育个性,体会出自己的“个味”来,因而是开放大气的,是极具人情味、人性化的提法。从语文味里面,我们很难解读出权威、垄断、霸气、小气这样的意思。语文味教学思想的天空下,只能是百家争鸣、百味齐放的盛景。endprint

正是这样的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气质于一身的语文味,才能似王谢堂前燕般,翩然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语文味教学思想具有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的鲜明特征

语文味这一名词的出现颇有偶然性。2001年3月的一天,程少堂在深圳市罗湖区一所中学评课时无意说出了这个他自己从没有用过、也没有见过的词:语文味。这个在没有任何思想背景下突然诞生的概念,从此在程老师心中扎下了根。

2002年4月11日,程少堂在深圳中学主讲了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发轫之作——《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全市性大型公开课,这堂课以及它的实录在全国语文界均产生巨大影响。成都七中教师母红梅曾在网上评价这堂课称:“这堂课影响十分巨大,甚至因此形成当代中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派。”著名语文教育研究专家王荣生教授,对这节课给出了很高的评价:程少堂的“《荷花淀》课例教学是别开生面的,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力量是巨大的,对教学改革的突破不再是一般的教学方式的变革,而是‘教学内容的创生。”⑤

《荷花淀》一课在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地位和意义非常重大。这堂课的成功极大地丰富了语文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作为语文味理论的原始“细胞”,它全息着或含孕着此后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发展壮大的所有重要元素的萌芽,同时保证了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的正确方向。十多年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之路之所以是一条摇曳生姿之路,正是因为这条道路本身,具备走过去就会绿草如茵、风景如画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特质——即研究者程少堂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教学实践出发,将自己从实践中得来的“个别”教学思想与一线教师和同行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来调整、修正、补充、深化、丰富自己的理论思考,从中抽象出“一般”,进而又将相对成熟的理论思考成果运用于自己未来的公开课教学实践。通过这样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反复打磨提升,将自己的理论思考、研究和教学实践进行协同式或捆绑式推进。

在漫长的十六年理论与实践探索中,语文味教学思想创立者程少堂不仅讲出了以《荷花淀》为代表的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公开课,而且在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发明了一系列新的语文教学(美学)理论的学术概念。主要有:语文味、文人语文、语文味教学法、一语三文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作品、教学主题、价值推送、教学选点、表现性教学、再现性教学等等。从而使语文味教学思想具有了既是理论体系也是实践体系的鲜明特征。理论和实践的双翼翩然舒展,语文味教学思想自然就在中国语文教学的浩瀚天空逍遥翱翔。

六、学术界持续、反复讨论语文味为扩大语文味理论的影响起了很好的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味理论的深广影响,也是近十余年来,学术界多次、反复讨论语文味的副产品。

语文界个别人曾产生“语文味批评不得”的误解,也曾暗示有人压制对语文味的批评。程少堂在文章中曾说过,这些议论都是无稽之谈。

程少堂在文章中说过,十六年来,全国各地媒体讨论语文味有好多次(北京、上海,杂志、报纸,中学、小学,都有过讨论)。既是讨论,肯定不都是说好话的。其中绝大部分讨论,程少堂事前是根本不知道的,有的过了好几年,他才从网上知道。因此他就是想压制也没机会压制。再说,程少堂就是提前知道了讨论,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行政权力的教研员,他有压制媒体讨论的权力吗?且真正的学术讨论过程都是发表不同观点,至少发表相对立的两种观点,即有反对质疑的,有赞成支持的,压制了讨论,就把“表扬”和扩大影响的机会也压制了,所以程少堂干嘛要压制呢?说压制语文味讨论,是完全不懂学者心态的臆测。

程少堂向来认为,一个学者的学术或思想观点提出后有四种命运。一是所有人都赞成。这种情形可能有,但学术史、思想史已经证明,这样的反应是不正常的,长远看后果往往是不好的。这种“所有人都赞成”的局面如果发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后果、社会后果是绝对不好的。这已经被学术发展史、思想发展史、社会发展史所反复证明。在我国,毛泽东思想曾有过这样的情形。斯大林、齐奥塞斯库、卡扎菲、萨达姆等都曾如此做派。北朝鲜现在仍在如此。总之,凡是绝对的理论,即凡是宣称自身完美无缺、神圣不可动摇、不让人怀疑或号称所有人都赞成的理论与思想,本质上接近神学或巫术,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情形是,所有人都反对。这种情形也有,但从长远看往往却并不是坏事。第三种情形是,无声无息;或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只有自己在鼓噪。这是最可悲的。第四种情形是,有的人支持,有的人质疑或者反对,并且在学术界形成广泛持久的讨论和争鸣。这种情形是真正的学问家梦寐以求的。语文味理论恰好有幸遇到第四种情形。

程少堂多次坦承:他不只梦想有媒体讨论语文味,而且感恩这种讨论——语文味作为一个纯粹的民间理论,前十三年,没有任何行政支持,也没有获得任何经费,但经过艰苦的漫长的十六年理论与实践探索,终于(其实是早就,在十年前就)星火燎原,成为“影响一个时代的语文教育理念”,成为语文教育界本世纪初叶的一代“显学”(这完全出乎程少堂十六年前研究它时的意料之外),实在是和这些讨论(当然包括批评质疑)密切相关的。

七、深圳具有特殊的地域和创新文化背景优势

作为改革开放象征的深圳,是一座充满创新思想的城市。深圳也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新型城市,各种地方文化在这里并存、冲突、融合,适宜于文化的整合创新。汇聚全国各地教育精英的教师队伍也是这座创新性城市的一张重要名片,一批有识之士在默默的探索现代化的教育之路。然而这支名师荟萃的教师队伍,还没有出现在全国有影响的大师,更没有产生在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思想。

基于此,2002年4月,在深圳市教育局的支持下,由程少堂老师策划,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和《深圳特区报》联合开展了“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大讨论。深圳市教育局唐海海副局长率先在2002年4月20日《深圳特区报》教育版发表《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一文,文章指出:可以肯定,深圳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已经具有自己的特色。但也可以肯定,目前,深圳还没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应该看到,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深圳已经具备了产生有深圳特色的教学流派的基本条件。首先,改革开放为深圳诞生自己的教学流派奠定了雄厚的政治、经济基础。其次,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先导性、创新性以及独特的地缘与人缘优势,使深圳教学流派的诞生成为可能。再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已经整合成有望出教学大师的队伍,而出大师是出教学流派的前提。endprint

为把对这一问题的研讨引向深入,深圳市教学研究室和《深圳特区报》教育版联合召开了“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座谈会。《深圳特区报》每周一期的“教育园地”,史无前例地连续6期拿出专版篇幅展开讨论,在深圳教育界产生重大影响。《深圳教学研究》杂志也辟专栏展开讨论。2002年4月27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程少堂《教学大师是创建教学流派的前提》一文。文章指出:提出和讨论深圳教学流派问题,是塑造、提升和弘扬深圳精神的具体体现。出教学大师是出教学流派的前提。程少堂的这一观点,既是对《深圳要有自己的教学流派》一文观点的有力支持,又是自己所从事的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的催化剂。从此,语文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悄然中逐步走向了星火燎原。

八、程少堂具有深圳市教研员的工作平台与独特的知识结构优势

深圳市教研员的工作职务,给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几个敢讲、能讲、会讲公开课的教研员。程少堂拥有汉语言文学学士和教育学原理硕士双学位,且这两种学位都是正式考入大学脱产学习所获得。七年的大学科班训练,使得他知识系统,基础扎实,视野广阔。在做教研员之前,他发表过数十篇研究宏观教育的论文,大学公共教育学目录上的主要问题,他都做过研究并发表过论文,其中有的论文发表在《教育研究》《北师大学报》这样的权威刊物上,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教与学》等转载。这在全国教研员中是绝无仅有的。他1997年被广东省高评委破格评为大学教育学副教授,广东省高评委还给了一个让程少堂引以为自豪的评语:“经评议,申报人程少堂充分具备所申报的副教授学术水平。任现职以来,被评为南粤优秀教师,发表论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均令人注目。经投票,一致通过他的申报。”2010年,程少堂被广东省人事厅评定为社科系列研究员职称,成为目前广东省在职教研员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研究员。这使他在研究语文教育教学时既能就语文研究语文,又能跳出语文研究语文,从而保证语文味研究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的学术品质。

九、程少堂具有坚忍不拔的学术性格

学术性格是指在做学问方面既充满个性又充溢着品味、格调。程少堂作为一个颇有建树的学者,学术性格独特,其原动力来自精神的强大。他骨子里深深烙印着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的思想,同时又深受道家“操刀四顾,为之踌躇满志”“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思想的影响。他执着一念,坚忍不拔。凡是他认定的事,他就会百折不挠,“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他的内心是孤独的,但同时又是强大的。这种学术性格在他为《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一书所写的序言《荒原中的舞者》一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十、语文味与程少堂在相互呼唤中深情应答

程少堂很喜欢也经常引用哈代的一句名言:“呼唤和被呼唤的很难应答。”可是这世界上,确有一些事情的发生颇具灵性,有时甚至让人感觉那分明是一种冥冥中的呼唤与应答。

语文味教学理论的诞生,就可说是语文味和程少堂相互呼唤和应答的结果。

1990年-1999年这十年,程少堂在高校念教育学研究生,毕业后在高校教教育学、研究教育学,语文教学界以及语文教学研究之类问题,完全不在他的学术关注范围之内。1999年底来深圳做语文教研员后不久,程少堂在罗湖区的一次教研活动中见到钱梦龙先生,竟不认识大名鼎鼎的钱梦龙先生。由此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何程少堂独立提出语文味这个学术概念之前,他本人没有见到、听到过语文味这个术语。当然,正如程少堂所言,大约的确是有人在不同场合使用过语文味这个词的,但这些感性的用法,很快被语言的大海淹没。

语文味在等待程少堂的到来。

上世纪末,程少堂来了,他在精神的世界和语文味做了一次金风玉露般的邂逅与结缘。从此,因为程少堂,所以语文味;也从此,因为语文味,所以程少堂。十年后,语文味从一个新词一粒种子,终于成长为一片摇曳的森林;在这一过程中,程少堂也引人注目地跻身“中国当代十大名师”之列。

可以理解的是,许多人对语文味与程少堂在中国语文界的深广影响不由自主地产生羡慕之情(个别人甚至还要加上嫉妒恨)。可是,人们不要忘记,燎原烈火之前,那挣扎苦熬的,皆为星星之火;风雨兴焉之前,那漫长恒久的,全是积土成山。更具体点说吧,语文味与程少堂今天的深广影响,是程少堂立志以进入学术史为人生高端之定位之后,用四十个春秋(从1976年高中毕业开始)执着顽强地不懈奋斗与积淀作为坚实底座,并用十六年(从1999年做深圳市语文教研员开始迄今)极高度、极忘情的投入与专注来浇注(在深圳这样的地方,十六年来单位里只有他一人没有炒股票、炒房子),终成今日可以自豪地说是无愧于语文教育发展史的事业标杆。对程少堂来说,这标杆树立的过程虽然充满艰辛,却幸福无比。而对后来者或有志者来说,这标杆,以及这标杆树立的过程,却值得审美与回味。

注释:

①程少堂主编《语文味教学法》,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第43页。

②本文的主要内容以“卷首语”的形式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15年第3期。这里引用的是程少堂的原稿。

③参见朱立元.天人合一:中华审美文化之魂.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429页。

④参见钟仕伦,李天道.当代中国传统美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⑤王荣生主编:《走进课堂——高中语文新课程课例评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24页。

钱冰山,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