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改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在进行作文评改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生命的本真,倡导作文批改的生命化,实现针对作文整体、过程、动态、自我、情感等多方面的评改,使高中学生在作文评改后可以得到知识、情感、自我的提升,从而促进教育对学生所起到的深远作用。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感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那样的艰难,尽管每次批改作文是那么精细,每个学生的作文本上既有分数,又有评语,红线线、红圈圈布满本子,但大多数学生对我这呕心沥血的精批细改并不注意,只粗略看看分数和评语,一瞥而置之,极少学生能去好好领会和揣摩评语,更少学生能总结经验教训,修改或重写。作文评改既是师生思想情感的交流,也是学生期待的一次重要信息反馈。作文评改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由重视分数到重视学生习作兴趣、情感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改,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习作素质的切实提高。为此,本人做了以下探索。
(一)教师评改
1.激励语言评改作文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主要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不在于“传授本领”。这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这种教学的艺术除了渗透在课堂上以及课外活动的各个环节外,我认为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有:利用激励性的作文批语,会架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作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其潜在的写作动机,变被动作文为主动写作。俗话说“有食欲,消化才快,吸收才好”,因而,我在批改时常常留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激励,激起其写作的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常常发现,有少数学生书写潦草、内容空洞、语无伦次等等,真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我总是将每个学生看做大树的嫩芽,因而也总是像沙里淘金那样,“洗尽铅华始见金”,充满希望,耐着性子,带着电子显微镜和放大镜,去发现搜寻捕捉那“一无”中的“是处”。一经发现,便即刻予以热情的肯定和褒扬,以此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心理学家盖兹说得好:“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教师在评改时要多看到学生习作的亮点,对缺点、错误要注意措词的分寸,提意见要中肯,这样学生才会更容易接受。学生交作文给老师批改,都指望老师能给予一定的肯定,希望从老师的肯定中获得力量和启示。因此,教师在批改作文时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作文的自信心,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与进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给予学生成功的激励能导出更大的成功,过多否定,只会使学生丧失信心,抑制学生的创造潜力,或者对教师的修改产生误解甚至反感。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如“这个成语用得妙极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原本呆滞的事物写得十分具体、形象、生动”“你能在写作中学会应用典型事例,且事例用得非常贴切,过渡也非常自然”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到了作文的快乐。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应婉转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顺耳”。如“错别字过多”改为“你的文字很优美,在你的笔尖下,我分明地感受到了乡村田野的静谧、清幽,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读你的作文时,我的心情很愉快。但文中的错别字使你的文章美中不足!”若“缺乏真情实感”改为“你的文章就像要盛开的鲜花,芳香四溢,栩栩如生的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如果能把你愉快的心情写上,那就更完美了”。这样的评语,学生不仅乐于接受,也便于修改。总之,教师的作文评语要动真情、有魅力、富有创造性。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2.有的放矢,实行面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改作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甚微,即功夫同于虚掷。”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越是恰当,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而面批具备全批全改的所有优点,且来得更直接,我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就有切身的感受。教师在面批时能很好地向学生传授作文技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同时学生分明感到一种荣幸,受到一种重视,感受到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让他在朗读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自己的小问题,如错别字、标点符号、卷面、作文结构、语病,并要求学生当面改正,然后倾听学生的写作思路,委婉地指正问题,使学生及时掌握未掌握的作文知识。通过面批,教师能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长此以往,学生的犯错率就会大大减低,正确率会大大提高。这必将刺激学生认真作文的自觉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强师生感情,拉近师生距离,建立起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不过随着学生学业任务的繁重,老师教学时间的紧促,面批只能在个别中进行,或在班上轮流进行。
(二)学生评改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说:“事实上作文过程的本身就是学生自觉与不自觉地使用着自改的手段,让学生参与作文的评析,能使他们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前教育部长蒋南翔说:“一个教师是交给学生已经猎取的猎物好,还是交给学生‘打猎的猎枪并授之以方法好呢?我以为给学生的‘猎物不管多少,总是要吃尽的;而把‘猎枪交给学生并授之以打猎的方法,他就永远取不尽,用不完了。”的确,满纸红批仅是给学生以“猎物”,而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才是交给学生“猎枪”。
只有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身去体验,去感受,才能激起强烈的作文兴趣与作文欲望。因此,在习作过程中,学生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改与互评互改,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学习策略,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
1.学生自改
学生自改的方法是将批改的权力最大限度的下放给学生,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批改的主人。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两点,乃教育之成功。”自改须根据学生实际能力和作文水平,教师应对他们提出切合实际的要求。魏书生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一文中写到教师应从十个方面交给学生批改作文的方法,其中前五个方面在学生自改阶段尤为适用,这五个方面分别是:(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在批改过程中,学生就会依照老师所给出的要求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审视,如:字迹潦草的,他会自觉地把字写端正;错别字多的,他会把字改正过来;说话啰嗦和病句连篇,他会注意文笔简洁及词语的正确搭配;话语空洞,他会多观察生活。这五个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在经过三四篇的文章批改实践后就能较熟练地掌握,达到一定的效果。
2.学生互评互改
这种评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改的不足,它可以通过同学间的互评互改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学生在互评作文时,他们能从同学作文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他们在肯定作文中的优点时,实际上也就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们在指出作文中的不足时,也是对自己的警戒。在指导学生批改前也应由教师定出批改的要求,然后同学之间再进行批改。魏书生在《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一文中讲到要求教师交给学生批改作文方法的后五个方面是:(1)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2)看文章的选材(这条批语提三点要求: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是否具有典型性);(3)看文章的结构;(4)看表达方式;(5)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除了要依照这五点来进行批改外还要结合前五个方面(即格式、卷面、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来进行批改。
在前一段时间,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学生在互评中就文章的选材是否典型做出评改。我班有同学举出了球王贝利这一例证,习作者通过描写贝利的足球生涯来论证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应有永远都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有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的精神。这个例证很贴切文题要求,也非常典型。相比之下,大多数同学所例举的爱因斯坦、牛顿、史铁生等例证就逊色不少。若评改者在评改的过程中看到习作者所例举的例证典型、新颖,无形当中也会转变自己的写作思维,自觉地去积累更多的、更典型的写作素材。
互评互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评价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刘文敏,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建始。责任编校:晓 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