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某考生
当快餐文化悄然入侵精神花园,当实用主义无声蚕食理想主义,当成功学的“干货”代替文学名著占据书架,你可曾自问——我还能感动得流泪吗?
的确,物质给人们带来的是直观切实的感受。如同菜肴,食物入嘴,必然触动生理神经,带来饱腹之感。但就如季羡林所言人的一生终归是“片片诗情、点点诗意”,人生而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便是拥有思维能力的精神,拥有除基本生存资料的满足外对发展与美的追求。若是一味醉心利禄、对精神世界的完善嗤之以鼻,又和丛林中茹毛饮血的野兽有何差异呢?
评论家杨照曾犀利地抨击“只问对现实有何帮助的角度解读古典名著”的行为,认为将名著意义概括为“告诉我们在不同时代有人可以成为我们生存的垫脚石”,真正的欣赏便无从谈起了。
因此,“爱美”理应高于“谋生”,对美的追求须摘下功利的眼镜,“脱精神于俗谛之桎梏”,在追求精神之美的旅途上卸下物质重负轻装上阵吧。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外,拭目静观一场“凌晨四点半未眠海棠花的花事”;在鸣笛喧嚣之外,侧耳细听一阵“盛夏阳光里的蝴蝶相触的声音”;在紧张高压的学习工作生活之外,追忆流光似水、追忆似水年华、追忆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
当我们揣一颗浪漫的赤子之心再度启程,境界已超卓不同了。彼时,我们的眼光能更广阔,心灵能更敏感。不再仅仅从精神食粮中体验美,我们已具备在现实中挖掘、发现美的能力,“有境界自成高格”。有境界,见白鹭立雪,看鹭见白不见鹭;有境界,食东坡肉便品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洒脱;有境界,观泉流石上便流一江春水细浪洗涤自己无处栖息的灵魂。
但反而言之,我们亦应把握好精神与物質的辩证关系,切不可为追求精神之美而将物质世界全然脱离。“爱美”是应高于“谋生”,但不可否认“谋生”是“爱美”的必要前提与基础。精神花朵再绚烂,没有物质树枝干的营养供给,也逃不了凋零的悲剧。人生除物质外还应有必要的东西,我们观景,闻香,听雨,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解饱的点心——虽然是愈精练愈好。
立于“生”肩,追求“美”,不刻意规避,不汲汲营营,保有一颗浑然赤子心,保有生而为人追寻美、为美流泪的最基本能力。
简评
这篇考场作文的思考及表达值得学习。
“我还能感动得流泪吗?”“若是一味醉心利禄、对精神世界的完善嗤之以鼻,又和丛林中茹毛饮血的野兽有何差异呢?”开篇就有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思考与发问。善于思考生活、追问质疑,自然会慢慢形成个体独特的观点。一方面,“揣一颗浪漫的赤子之心再度启程,境界已超卓不同了”;另一方面,“切不可为追求精神之美而将物质世界全然脱离”。多么辩证的思考!
在表达上,作者的整体行文非常清晰:提出问题引反思—承认现实点观点—危害—意义—作法—深化—总结。在段落表达上引证、喻证、例证等方法兼具。三个“有境界……”使论证极有说服力,“不刻意规避,不汲汲营营”等句式,使语言工整节奏感强。这些都值得仔细揣摩与学习。
这篇作文得分为50分。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