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7
傅远航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笔落惊风雨”专题,选入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词,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沦为“阶下囚”的李煜借这首词抒发了亡国之恨,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首词的上阕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老师通常会这样解读:句中的“东风”一词可以理解为“春风”,句中的“又”说明时光飞逝,归宋又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春天来了,词人借季节的变化感叹人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地流逝,感慨复国之梦在逐步破灭。笔者到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大家很一致地把此句中的“东风”解释为“春风”。如:
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古诗文翻译网)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古诗文网)
“东风”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往往被理解为“春风”。因为古人时常把四季与四方相配,《礼记·乡饮酒义》说:“东方者春”,“南方者夏”,“西方者秋”,“北方者冬”。因此,描写不同方向的风可以暗示不同的季节。“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表示春天即将过去。“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罗隐),“东风”与“秋”相对,显而易见指代的是“春”。“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李白)、“洛城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韩愈)诗句中的“东风”跟“春天”紧密相连。可见,古诗词中的“东风”很多时候等同于“春风”。
可是,把《虞美人》一词中的“东风”理解为“春风”,笔者认为有待商榷。理由如下:
其一,在時令上不吻合。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告诉我们,李煜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也因此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本词成了他的绝命词。据此,我们可以想见,李煜写此词应该是夏天,“七夕”指的是农历七月初七。既然是夏天,吹的就不可能是“春风”,所以把“东风”理解为“春风”有误。
其二,情感基调不吻合。春天的风温暖,让人感到舒适,古人时常借此来表达闲适的心情,“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春风”往往蕴含着希望、生机、活力,春天在春风的吹拂下,万物复苏充满生机,因而古人也时常用它来表达积极的情感,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而这首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因而把“东风”理解为“春风”,与情感不吻合。
其三,我认为可以把“东风”理解为“东边吹来的风”。李煜所在的南唐国都在金陵(现在的江苏南京),而宋都城在汴京(现在的河南开封),地理位置上词人的故国在被囚禁地的东边,“东边吹来的风”指代的是“故国吹来的风”,李煜借“东风”在怀念自己的故国,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这与这首词的主旨是非常吻合的。
所以我想说的是,大多情况下,古诗词中的“东风”指的是“春风”,但我们不能想当然,而不考虑诗歌的具体情境。针对具体的诗歌,我们应该具体分析,切忌盲目随从。
综上所述,我认为将“东风”一词理解为“东边吹来的风”较好,解释为“春天的风”是不合理的。
(指导教师:袁菜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