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使命及效能提升策略

时间:2024-05-08

摘 要: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这一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力量,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本研究分析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使命,并尝试从多视角探寻其效能提升的策略,在理论层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策略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复杂动荡,各种思潮在网络空间激烈交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着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重任,需因时而化、因势而新,紧盯目标、精准施策,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时代使命

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思想交锋的主阵地、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是国家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最大变量”。高校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負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因此,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事关根本,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关键之举,承担着举足轻重的时代使命。

(一)应对西方“价值观新冷战”的需要

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总书记强调:“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近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在网络上输出资本主义价值观,企图影响我国广大青少年群体,大有打“价值观新冷战”之态势。高校肩负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任务,必须筑牢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掌握舆论斗争主动权,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领力。

(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关键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立一个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把牢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自身发展之要,也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治理策略的现实之需,从根本上贴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

(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

高校作为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和思想文化的汇集地,多种思潮在此碰撞交融,极易对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产生影响。“争夺青年就是争夺未来、争夺明天。”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效能,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到网络空间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全体青年大学生筑牢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二、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本质在于以思想引领为介质铸魂育人,厘清其根本遵循有利于探寻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效能提升策略。

(一)贯彻“党管意识形态”

***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全媒体时代,国际舆论的交锋更加突出,全球媒体格局正在加快调整,网络强国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加强和完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动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网络空间创新工作方法,筑牢战斗堡垒,持续提升网络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坚决把“党管意识形态”落到实处。

(二)释放思想引领潜能

目前,以网络传播为主体构成的拟态环境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第二场域,同时也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新场域。高校必须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落实“三全育人”理念,释放网络阵地的思想引领潜能,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与形式传播思想文化,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教成效,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

(三)发挥高校文化功能

网络文化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新武器,意识形态控制是文化霸权的实质所在;相应地,文化自信则是对抗文化霸权的有力武器,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高校是文化传播、知识传承的主要场所,网络空间则是优秀文化传播的全新场域。在这一场域中,高校应始终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宗旨,提升舆论导向引领能力,将“三全育人”延伸到网络空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教育全过程,在以文化人中彰显中华文明包容共生的魅力,为青年大学生凝心铸魂。

三、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效能的策略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抢占信息传播制高点,不断巩固意识形态工作的互联网阵地。

(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互联网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和最前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积极应对问题、风险和挑战的“定盘星”。高校要持续加强“党管意识形态”的宣传力度,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话语权、领导权。

(二)活学活用党的创新理论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复杂的工作,其具有涉及领域多重、影响因素多元、教育效用难测等特点。高校要用好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指导;要顺应高等教育改革趋势,探索构建具有强大内生力的“三全育人”体系;要创新方法方式,强化学习教育,并结合青年学生性格特点和网络传播特性,创新语言表达,丰富内涵形式,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效。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举措

高校要强化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以思想引领为介质,以铸魂育人为目标,建立健全符合高校实际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和实践路径,真正让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在实践中收到学校组织工作得心应手、教师实施教育激情满怀、学生接受教育如沐春風的实效。

首先,要完善体制机制。一方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服务“教师+学生”两个主题,依托“思政教育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三项工作,形成党委主导、全校联动、部门协同、整体协调的多元合力和友好环境;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以成效为标准,结合学校学科和专业性质,因地制宜推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其次,要建强网络阵地。高校要释放网络媒体育人潜能,践行网络育人理念,创新网络传播内容和形式载体,利用各类校园媒体平台因势利导引领舆论,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师生关切,将网络空间打造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场域。同时,高校也应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举办意识形态及网络信息等专题宣讲培训,不断提升大学生信息判断力、政治鉴别力,从源头治理的层面引领大学生打好舆论主动仗,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最后,要深化宣传教育。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首次提出“网络育人”概念,并将其纳入十大育人体系,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网络育人作用。高校要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结合、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将生动校园生活与网络空间体验结合,线下与线上协同推进,积极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融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于一体,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姜思奇.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责编:文 墨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铸魂育人的历史演进、时代价值及实现逻辑”(编号:232400410010);2022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信息化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协同机制建设策略研究”(编号:SKL-2022-211)

作者简介:崔静(1979— ),女,新乡医学院医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