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创”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 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4-05-08

何慧爽 原雷雷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使地方高校培养出更加契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本研究根据我国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趋势,针对地方高校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现有体系缺少变通、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块、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对策。

关键词:创新创业;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为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201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指出,目前我国在本科阶段设置的经济贸易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基本理论素质的培养,也应关注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大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贸易类理论型人才和具有宽厚扎实理论基础且富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对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在此背景下,如何改革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双创”型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双创”需求导向下我国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

(一)“双创”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贸易的竞争优势也在不断增强,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开发新技术和生产新产品等压力也随之而来。创新创业不仅是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新动力,也是创新产业组织的新方式、产品迈向中高端的新途径。在此背景下,市场对“双创”型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二)对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国际经济发展环境日趋稳定,我国在国际贸易合作中的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外贸企业不断增多,国家和社会对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能够从容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创新创业精神。

(三)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需求数量分布不均衡

我国存在明显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基于国家政策、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我国中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贸易条件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各地区经济发展和贸易情况之间的巨大差距决定了经济发达地区需要更多的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也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贸易类就业岗位,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能够寻求经济贸易类工作岗位的机会也就更多。

二、“双创”需求导向下我国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需求的趋势

(一)需要具备理论性、实践性、全面性的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市场对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也促使就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在此情形下,相对于传统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经济社会更需要理论性、实践性等方面相结合的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经济贸易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人才需求与实际供给相脱节,经济贸易类专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

(二)需要能够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经济贸易类创新创业者

在当前贸易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外贸发展极为迅速。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作为促进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主体,仅掌握贸易的基本理论、交易规则和方式等实务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应该在具备全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具备创新创业精神。只有具备较强的商业意识、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把控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思维,才能开拓新市场,引领经济新常态。

(三)需要能够实现能力进阶的经济贸易类专业从业者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创新创业的推进,我国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各行业不可忽视的部分。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经济贸易类活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易环境,这使得更多的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开始将经济贸易类活动软服务化。在此背景下,经济贸易类专业从业者应该努力提升自身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实现能力进阶的本领,以避免被市场淘汰。

三、地方高校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存的问题

经济贸易类专业作为各大高校经济管理类学院的重要专业,自创办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人才,但其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还普遍存在一些不足。

(一)现有的“三模块”实践教学体系缺少变通

目前,高校已形成并沿用的以校内实践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训环节为补充、以科研环节为提高的三模块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变通能力较差且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体系下,教师授课多侧重于专业基础知识,程序化和形式化现象严重,缺乏对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二)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平台建设滞后

笔者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及对河南省内57所本科高校实地调研和交流结果显示,地方高校经济贸易类专业普遍存在实验室和实训平台建设滞后,校内实验室硬件设施存在不足,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合作较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校外实习和实训需求等问题。

(三)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缓慢、考核形式单一且效果不理想

毕业实习环节等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目前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发展缓慢,实践教学活动效果并不理想。这主要体现在:教师更注重科研活动,而忽视实践教学,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力度不足;缺少对实践教学的系统管理,实践形式单一,考核形式单一;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实践活动难以深入进行;等等。

四、“双创”需求导向下经济贸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对策

(一)采用“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块

为了增强经济贸易类专业的学生就业竞争力,经济贸易类专业可以采用以校内实践、校外实训、创新创业教育或大赛、毕业论文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块。相比传统的“三模块”实践教学模式,“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块主要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或大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升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应该夯实模拟实验平台,加大校内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等相关教学手段,为经济贸易类专业学生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高校还应秉持互惠互利、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全面开发等原则,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职业环境中和岗位上得到锻炼。人才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可以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达到双赢。

(三)注重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的运用与考核创新

创新创业型经济贸易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高校不断改进现有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采用灵活的、能够调动学习氛围的新型实践教学形式。在厘清传授专业知识与培养职业技能两者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对课堂实践教学形式不断改进和创新,采用参与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手段,更好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与此对应,高校也应设置一套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使教师能够自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创新创业型实践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刘艳,林相友,逯家辉,等.改革实践教学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7).

[2]任荣,弓志刚.复合型贸易经济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改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2).

[3]杨浩.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1).

[4]范圣法,黄婕,张先梅,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4).

责编:桃 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