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升应用型本科学生实践能力之系统性研究

时间:2024-05-08

杨艳华

摘 要: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针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安排、丰富与改进教学方法、以项目为驱动开展多课程综合设计、三段式实习类实践教学以及以学科竞赛促校企合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切实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培养掌握系统化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培养出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当下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可以得到综合性运用,其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也可以不断得到锻炼与提高,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也可以得到提升。因此,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已有不少研究从实践教学模式、实践具体环节的实施和开展等方面进行了适合不同教学需求的探讨,为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法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验证,但针对应用型本科学校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系统性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活动的现状,尝试提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实现途径和措施,通过梳理课程体系、丰富与改进课堂教学,提出多课程综合课程设计、三段式实习类实践教学及赛教融合创新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全过程系统管理,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统筹规划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实践教学普遍缺乏统筹设计,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有时为了满足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比例,没有周全考虑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和实习实践环节的递进性,造成实践课时交叉重复、内容空泛的现象。课程之间难以形成实际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学生不能有效地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践内容与形式单一

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一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大多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践教学活动多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任务实施,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步骤进行仔细讲解,学生多是被动接受与认识。大多实践活动仅限制在实验室内进行,学生的实验任务相同,只须按照步骤操作即可,缺少主动性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实践创新能力较弱。

(三)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在应用型学科建设中,专业实践基地的数量是每年的重要考核指标。许多专业的实践基地都能满足学校要求的数量,但合作模式仅仅是学生参观实习和生产实习,这对企业而言,既耗时耗力,又不能带来较多的经济回报,因而企业合作积极性不高。

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

针对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体系须结合专业特点,遵循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增长规律,进行统筹设计,在内容与形式上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企业的真实需要。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实—拓—新”實践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学生在理论教学中所掌握的宽广而精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利器和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规划和决策能力。

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交叉性、综合性和能力的适应性。在“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构筑牢固的思维基础,使学生系统而全面地领会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为实践教学夯实基础。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育+创新创业引导+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实现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通过校企协同,将企业需求纳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按照由浅入深的层次设置,其素质拓展和能力培养依次体现为:工具使用、课下自学的基础能力,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用系统性综合分析、多学科综合应用的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最终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递接和顺承培养。

三、“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途径

(一)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设置上,以学生为中心,梳理课程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性的内在联系,从课程体系设置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综合创新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搭建顶层设计实践教学体系,适配应用型定位要求,通过开设课程实验、独立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各类实习实训、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创新创业训练等系列化实践性教学课程,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时比例。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上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大一、大二阶段,主要通过案例项目、课程实验、认知实习、社会实践等手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和互融,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类选修课程满足社会和行业培养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创业意识,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夯实基础。大二、大三阶段,除了案例项目、课程实验,还增加了独立的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设置创新创业类实践项目,通过项目训练、独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环节丰富和深化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应用能力。大三、大四阶段,通过综合性项目训练、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及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等环节培养学生系统化地运用专业知识体系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在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实践性教学在内容综合程度和组织形式上依照递阶式层次设置,从学生接收到学生接受,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和顺承发展。

(二)课堂教学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以能力驱动开展教学,结合教学团队中各主讲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进行分工,以学定教,搭建双师制、项目化等多元化教学平台,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导学法、探究法、案例分析与项目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可应用于讲解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或较为成熟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原理,可通过自学导引进行问题设置、学生自学以及综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法可用于讲解本专业所涉及的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方法,通过综合考量与课程的关联度,设计相关的研究性课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小组讨论、调查研究等方法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倡导通过案例与项目分析,开展项目任务驱动,学生作为主体以各小组的形式共同探究、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按照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鼓励教师去企业进行实践进修和锻炼,实行“走出去”;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或业务骨干担任学校兼职教师,践行“引进来”。

(三)多课程综合开展课程设计

在课程设计类实践阶段,教学团队全面引入以任务驅动式项目教学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将3~5门核心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实际的案例或任务,多门课程设计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共同解决一个实际的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可将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生产组织与实施课程设计、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课程设计3门课程结合起来,学生选定产品、设计生产该产品并对工厂、车间设施进行规划。运用基础工业工程课程的知识进行产品的装配工艺流程和操作改善分析;运用生产管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知识分析产品加工工艺,确定所需设备、时间,进行生产能力规划、生产计划制订;运用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课程的知识对车间设备、工厂各作业单位进行布置。3门课程设计围绕一个产品进行产品流程和工艺的计划、组织与实施进而扩展到企业的生产计划和车间布局,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将多个独立的课程实现有机重构,在毕业设计(论文)之前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多课程知识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项目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运用系统工程学、管理学、机械制造基础、基础工业工程、生产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等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可以以项目为驱动将多门专业课程和课程设计结合起来。每门课程的知识不再是单一的、碎片化的状态,通过有效地串联和重构对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与深化。在开展综合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个实际的项目或任务,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决策执行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得以提升,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三段式实习类实践教学

实习类实践环节,依托校企协同育人,构建起全生命周期“参观实践—操作实践—职业实践”相结合的三段式实习类实践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

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阶段,通过企业参观实践、实地观摩学习等方式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法;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在生产实习阶段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实践,主要通过实际生产操作熟悉工艺规程,以此对课堂知识进行反刍,进一步掌握和巩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一些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掌握较好的学生,可引导其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运用专业知识进行解决;在毕业实习阶段开展在学生入职前的短期职场模拟训练,涵盖对学生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应用和决策能力等技术因素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又注重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非技术因素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同时,可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形成毕业设计(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解决。另外,将企业需求纳入到实践教学中,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一起指导学生,这于企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力与企业的需求有更高的契合度;于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于学校,校企合作在实践过程中得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五)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在学科竞赛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中,可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中实际解决的企业问题形成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活动的选题,聘请企业专业骨干作为企业指导教师,在知识融合和交流的过程形成新的研究课题,使得校企合作模式向纵深方向发展。鼓励跨界组合,促进不同背景学生的交流及跨学科知识融合,通过跨学科协同创新,促进多专业团队的深入合作。以赛促教、赛教融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知识、提升技能的主动性,提高专业实践的技能水平。

通过梳理课程体系,丰富与改进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统筹递进开展,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效果的检验,形成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要注重课程体系的更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校企合作的有力推进,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良好效果。

(一)及时更新课程体系和丰富教学内容,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整合并优化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本专业或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确保教学内容上的先进性。在实验实训课程中增加一些融合技术发展水平和专业特色的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及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主渠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综合运用的专业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以灵活运用,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鼓励教师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及多种形式实践教学活动

以企业实际的项目任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聘请行业专家或企业业务骨干到校内担任兼职教师或者选派教师到企业开展实践训练,让教师懂实际项目、精实践,这样才能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开展虚拟仿真、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通过新型的实践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校企合作

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定期开展校企实践研讨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双方对实践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顺利实施。将企业需求纳入实践教学,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专家)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将企业的实际问题作为实习、多学科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科研合作的实际项目,引导学生分析企业具体流程和现状,积极查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及校内外导师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企业储备技能型人才。校企共建“产教研”合作中心,协同攻克企业的实际难题,并积极申报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项目。建立校企合作成果共享机制,形成高校和企业互利双赢,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

实践性教学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更是理论教学的深入和升华,能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的规划和决策能力。高校通过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学—实—拓—新”实践教学模式,保證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然而,我们仍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高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影响下,项目驱动式教学及多课程综合课程设计的师资力量仍较为薄弱;第二,如何找到各课程之间的有机结合点,通过有效地串联和重构融合多门课程知识也是需要全面考虑的,多课程融合既要有其适用性,也要能达到真正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第三,高校在与实践基地企业的合作中,如何从企业现场找到专业知识应用与企业创新改革意愿的契合点,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探索的。

参考文献:

[1]郝永梅,葛秀坤,邵辉,等.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陈娜菲.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3]彭聪.基于产教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四阶递进式”实践教学研究[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12).

[4]陈客松,汪玲,张彪.本科毕业设计的过程优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6).

[5]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6]吕善辉,吕昕.TRIZ理论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2).

[7]黄海燕,续智丹,杨福源,等.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学生工程实践教育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4).

责编:嘉 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