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8
田慧
摘 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优势,为讲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内容,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应坚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提升融入实效,实现抗疫精神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伟大抗疫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价值;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疫精神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最为亮丽的精神标识,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將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对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伟大抗疫精神的科学内涵
(一)生命至上:抗疫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不惜一切代价,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从婴儿到老人,从在华外国留学生到来华外国人员,每一个生命的权利都得到护佑,人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得到悉心呵护。生命至上的伟大精神集中体现了抗疫的价值追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以及初心使命。
(二)举国同心:抗疫显现的团结伟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统筹各方力量,组织动员全国人民参与到抗疫斗争中。广大医务工作者毅然驰援湖北,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冲锋陷阵,广大基层工作者在城乡联防联控,广大公安民警、新闻工作者坚守岗位、奋勇当先,广大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奋力攻关,广大环卫工人、快递人员日夜奔忙、默默奉献,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和普通人响应号召参与抗疫……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生动诠释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力量之源,绘就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时代画卷。
(三)舍生忘死:抗疫彰显的顽强意志、责任担当
抗疫斗争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一场艰苦卓绝的大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英勇无畏地冲向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以行动彰显了救死扶伤的医者仁心;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坚守阵地,奔波在防疫抗疫的第一线,搭建起阻击疫情的坚强堡垒;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尽锐出战驰援抗疫,展现出不畏困难的军人风采;90后、00后青年一代不畏艰险,在抗疫中绽放青春光彩……他们以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书写下可歌可泣的抗疫英雄史诗,为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顽强拼搏,充分体现了舍身忘死的伟大抗疫精神。
(四)尊重科学:抗疫追求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人民在抗疫斗争中始终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党中央统揽抗疫全局,科学规划部署,精准制定防控策略。广大科研工作者秉承科学精神,加快推进病毒检测、药品研制和疫苗研发工作。广大医务工作者秉承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和创新开拓的科学精神,坚持中西医结合,不断完善诊疗方案,提升救治效果。在抗疫斗争实践中,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贯穿抗疫决策指挥、科研攻关、病患治疗、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为抗疫斗争提供了强大支撑。
(五)命运与共:抗疫承载的道义情怀
面对疫情,世界人民命运与共。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物资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中国在抗疫过程中与世界团结合作、共克疫情,无疑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佳诠释,充分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各国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抗疫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蕴含着举国同心、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入挖掘抗疫斗争中的鲜活案例素材,将抗疫精神全面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诠释好抗疫精神,讲好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故事,能够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只有加入鲜活的社会现实,才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大学生思想相契合,才能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斗争实践就是最生动的社会大课堂,在伟大的抗疫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经受过“举国同心、舍生忘死、敢于斗争”的抗疫精神洗礼,亲历过“大数据识别追踪”“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的科学防控措施,对抗疫实践有真切的感受。高校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诠释好抗疫精神,讲好抗疫故事,能够实现与大学生心灵的同频共振,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
(三)促进思政课的改革创新
疫情严峻时期,全国高校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实行线上教学,思政课教师通过企业微信、腾讯课堂、钉钉等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利用慕课资源、网上视频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大学生及时沟通交流,推动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仍须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推进思政课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实现伟大抗疫精神的弘扬与践行。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现路径
(一)坚定政治立场,明确融入价值导向
思政课是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主渠道。高校思政课教师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应明确融入的价值导向:其一,以培养大学生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为价值目标。中国抗疫实践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中融入彰显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的抗疫案例,能够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精神。其二,以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为价值旨归。疫情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党相互推诿责任、贻误抗疫时机,陷民众于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理念,领导抗疫斗争并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文化的优越性。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中引入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疫的案例,诠释中国抗疫精神所展现出的中国之治的优势,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二)依据思政课程特点,精准融入教学内容
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依据思政课的课程特点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找准课程切入点,实现抗疫精神元素与教学内容深度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中,应厘清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处理好抗疫中的各种复杂关系,依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疫实践,讲好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依据中国支持国际抗疫的案例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依据中国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的现实,讲清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抗击疫情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是抗击疫情的显著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抗击疫情的精神支柱,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结合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等课程内容阐释抗疫精神,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践行抗疫精神;在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从历史角度正確看待疫情以及中国人民的抗疫斗争实践,让他们深刻领悟中华民族从磨难中奋起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促使大学生自觉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战“疫”必胜信念。
(三)创新教学手段方式,提升融入实效
1.讲好抗疫故事,以情动人
抗疫精神除了包含价值取向、意志品格、道德规范、道义担当等构成元素,还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态度要素。讲好具有饱满情绪感染力的抗疫故事能够唤醒大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大学生认同并践行抗疫精神。思政课教师在抗疫故事讲授中,应以深情的语言、真实的抗疫图文、感人的抗疫视频,营造抗疫叙事场景,触动大学生的情感、心灵,增强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理解与认同。
2.精选教学案例,以理服人
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真实的抗疫案例,摆事实,讲道理,才能让大学生认同抗疫精神。教师在选择抗疫案例时,应坚持客观真实的立场,搜集丰富的素材与数据,分析比较中国与外国的抗疫实践及防控效果,引导大学生认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抹黑、攻击中国抗疫的言论的错误之处,理解中国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所彰显出的中国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势,促进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
3.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推动认知践行
思政教育中说理是第一位的,但受教育者也享有思考和表达的自由,因此思政教育是一种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实现说理与自由相统一的教育。高校思政课教师诠释抗疫精神,讲解抗疫故事、案例时,应坚持以大学生为主体,采取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活动式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灵活地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促进大学生对抗疫精神的学思践悟、躬身笃行。
(四)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全方位融入
构建立体化教学模式,全方位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坚持“三结合”:
1.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高校思政课教师可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与抗疫精神相关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时政新闻、纪录片、影视剧等视频资源,让大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可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设置讨论题让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讨论、发表看法,或者直接在线与大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解读中国抗疫实践,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同时,思政课教师应引导大学生以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体为载体,以文字、图片、微视频形式传播抗疫先进典范人物故事、身边抗疫故事,增强大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点亮大学生理想信念之炬。
2.课堂与社会相结合
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上讲好抗疫精神、抗疫故事,需要将思政课堂和社会的抗疫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邀请抗疫英雄模范、抗疫一线工作者、抗疫志愿者现身课堂与大学生沟通交流,或者通过视频连线等形式为大学生讲述抗疫故事、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状况,让大学生从抗疫英雄的亲身经历中领悟抗疫精神。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但是思政课不能单纯讲理论,还应通过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以致用、奉献社会。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组织大学生在校园开展以弘扬抗疫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以抗疫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展、短视频比赛、诗歌朗诵会、情景剧展演等,鼓励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传承抗疫精神。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引导大学生在校园、社区开展抗疫志愿活动。比如,组织大学生到校园、社区积极宣传科学防疫知识、疫苗接种知识,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园、社区的环境整治、抗疫物资发放、测量体温、疫苗接种信息统计等抗疫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大学生将抗疫精神内化为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精神动力,砥砺品格,做到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2]***.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6.
[3]***.***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朱红英,胡旭然.后疫情课程思政讲好抗疫精神的三个维度[N].湖南日报,2020-07-09.
[5]崔健,舒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伟大抗疫精神论略[J].思想教育研究,2021(2).
[6]李建华,赵宝玲.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理论”:说理与自由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2020(8).
责编:文 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