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孙 进
中国企业“走出去”,以中石油、中石化、华源、海尔等一批企业为领头军,风风雨雨,经历了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正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截至2004年5月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中资企业共计7720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21.96亿美元。其中,境外加工贸易企业523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3.66亿美元。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1012亿美元,合同额1408亿美元,中国对外劳务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283.3亿美元,合同额340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03.3万人,对外直接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分布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稳步发展。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合作、设立研发机构等多种方式的对外投资取得积极进展,企业实力和经营层次不断提升。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实现从“市场换技术、换资金”到“市场换市场”的战略转折点。我们在看到企业“走出去”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在“走出去”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障碍,我国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解决,才能真正实现历史的跨越。
“走出去”障碍
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外投资存量偏低。按贸发会议的统计中,我国累计海外投资额只相当于日本的1%,美国的0.5%,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0.15%。这既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相称,也与我国每年引进外资的规模不平衡。据统计,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为1:1.14,发展中国家为1:0.13,而我国仅为1:0.09。我国境外投资企业规模小,平均投资规模约153万美元,产业大多集中在贸易领域(约占总投资的60%),生产性企业的70%以合资为主,盈利企业仅占1/3。
经济学家林毅夫说,从国际经验来讲,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一旦达到2000美元,产业结构就应该进行调整,把一些生产能力过剩的企业移至海外,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利润,但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只有900美元。虽然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达5000美元,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人均年收入也达到2000美元左右,但总体来看,我国对外投资还没到大规模涌动的阶段。很多障碍与问题限制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规模的扩大,档次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主要障碍表现如下:
1、国家对海外投资无明确的产业政策。各部门各地区对外投资各自为政,随意性很大,造成海外重复投资,恶性竞争,影响了境外投资的整体效益。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说,越南市场上的重庆摩托车相互杀价,价格从800多美元狂跌至300多美元甚至更低,而日本摩托仍然坚挺在2000多美元。他提议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协调,统一对外,避免恶性竞争。
2、外汇管理制度不适应。由于我国尚未实行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企业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境外投资,而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规定也限制了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如国家规定,只有具有进出口权的企业才能对外付汇,而实际上,目前一些地方在现企业制度改革以后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企业的资产管理机构,不经营进出口业务,其经营职能由下属企业承担,而集团作为公司的投资中心,对外投资却遭遇因没有经营权而苦恼。
3、企业对外投资战略不明确。到海外投资设厂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更高层次的国际化经营方式。但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尚未意识到这点,没有将海外投资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缺乏海外投资的中长期计划,多数是企业的随机行为。宏观规划的缺乏直接导致企业对外投资动机不明,很多企业以建立一个办事机构为目的,而不是当作一个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投资的随意性较强。
4、国际市场研究不足。我国的企业走出去最大的障礙,就是对国际市场调查研究不足。三九集团1993年投资马来西亚建立药品加工厂,由于不了解该国药品生产、销售要经伊斯兰组织认可,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康佳在印尼投资办厂,也因为缺乏经验而未获成功;江苏小天鹅电器公司、开源机床集团等都有过因合作伙伴选择不当而影响投资成功和效率的教训。TCL总裁李东生说,如果一家企业要在一个市场长期站稳脚跟,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很重要一点,是要对当地的市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大约有1/3的行业和一半以上的企业对国际标准体系和营销惯例等不甚清楚。
5、出口管理等配套制度跟不上对外投资发展的需求。对于现阶段的我国企业而言,以设备实物投资替代现汇投资,既可以节约外汇,削弱境外投资对我国国际收支的负面影响,又可以带动出口,实为一举两得,因此得到了国家的支持。然而,出口管理和相关外汇管理措施给设备实物投资制度相互矛盾,给设备实物投资制造了很大障碍。
6、银行信贷限制过严。按照中国现有的出口信贷政策,国内许多大型建筑工程企业虽然建筑质量、管理水平都比较高,完全有条件承包桥梁、地铁、隧道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项目,但却没有办法贷款实行带资承包,参加国际招标,许多企业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
7、审批手续繁杂。据不完全统计,现有1000多项审批,阻碍了海外投资活动。由于审批时间过长,加上部门之间互相推诿,通常一个项目审批需要4-6个月时间,长的要花上一两年。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国际化经营的需要,影响了商机。浙江一家民营企业,1998年初开始申请在南非投建一个运动鞋生产厂,到2000年批下来时当地的运动鞋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该企业的负责人说,国家天天鼓励企业“走出去”,而一旦打算“走出去”时才发现,这句话的背后还有这么长的弯路。
“走出去”对策
(1)制定“走出去”的总体战略
“走出去”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是一项长期的对外开放战略,与国家的产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许多发达国家都是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逐步将国内的优势产业推向国际市场,进而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中国“走出去”的中长期开放战略应是利用国外资源和开拓国际市场,即支持实力雄厚的企业到资源质量优良、比较成本较低的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发国内短缺的资源;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市场环境良好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设厂,进行生产经营,并带动产品、服务和技术出口。
(2)加快行政制度创新
政府应当大幅度削减行政审批权限和范围,并逐步将审批制度改为申报制。有必要成立一个由各有关政府机构联合组成的“中国对外投资促进委员会”,实现“一站式”办公服务,提高效率,引入市场中介机制,放松金融、外汇、信贷等监管,逐步实行海外投资自由化。
(3)加快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走出去”的金融支持
借鉴发达国家海外投资的促进与管理经验,在加强对海外投资的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投资促进力度,特别是要加快和完善国内金融服务价格政策体系的建设,为企业走出去开展海外投资和工程承包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担保及保险等更多的服务。对于有实力的企业,允许带资承包项目,积极探索BOT等融资方式,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提高竞争力。加强金融服务和监管功能,重要的是要将商业银行纳入政府对海外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境外加工贸易及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的商业贷款的审批管理过程,由相关的商业银行部门负责审查项目的风险并进行可行性评估,提高商业银行的积极性,改变普遍存在的“借贷”现象。
(4)提供国际信息服务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建议,国家应尽快建立投资咨询机构,帮助企业开展跨国业务,解决企业信息不灵的难题。现在,国家商务部正在着手信息汇集工作,与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经商处、商务处派出的机构联络,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与法规,并进行深层加工整理,弄清哪个国家哪个地方适合中国投资,适合什么样的企业和行业投资,为中国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5)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
鼓励经济效益好、经营灵活的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设厂,并在贷款贴息、信息服务、海外投资保险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扶持。积极引导和规范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和经营活动,鼓励各地根据地方特点,组织企业联合、深度开发某个市场,并连片开发,以取得综合效益和社会效益。浙江横店集团的照明电子系列产品领先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照明产品领域保持了技术上的竞争优势,95%以上的产品远销国外。
总之,全球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企业“走出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应从加快立法、完善宏观管理和产业引导,加大对企业的服务与支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条件。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